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966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晾衣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包括:水平设置的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固定座板;水平设置的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固定在一个的固定座板上,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螺杆的一端;沿着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螺杆一侧的受力外壳,受力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的固定座板上;以及沿着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螺杆另一侧的防风外壳,防风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的固定座板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可将衣架挂在螺杆的螺纹之间的沟槽内。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杆转动,螺纹可以推动沟槽内晾衣架水平移动,从而推动衣架带着衣物的送出和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
本技术属于晾衣杆
,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晾衣杆功能多样但却不具备减少人力运动的功能,它们大多数都是不具有传送衣物的功能,极少数具有一点防风的功能。然而对于生活在城市小区居民来说,由于房间面积有限,很多人会选择将衣服晾晒在窗外。对于中高层居民,由于窗口空间有限,所以居民能触及到的晾衣范围有限,导致人们晾衣数量被限制住,并且在高层室外风力比较大,导致衣物很容易被风吹跑,这给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市场上很需要一款既可以人为控制传送衣物到人不能触及的位置,扩大衣服晾晒量,又具有防风功能,更能提高高层用户室外晾衣的安全,也保证所晾晒衣物的稳定安全的新型晾衣杆。尤其对于寝室住房,一般不具有很大的阳台,即使安装现有的晾衣杆,也因空间小而容量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该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大大提高了晾衣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能提高晾衣量,而且保证所晾晒衣服的安全稳定性。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包括:水平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固定座板;水平设置的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固定在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上,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沿着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一侧的受力外壳,所述受力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上;以及沿着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另一侧的防风外壳,所述防风外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可将衣架挂在螺杆的螺纹之间的沟槽内。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杆转动,螺纹可以推动沟槽内晾衣架水平移动,从而推动衣架带着衣物的送出和收回。受力外壳可承受结构受力,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防风外壳既可承受结构受力,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所量衣物的稳定。当衣物左右方受风时,由于螺杆齿轮对其的约束,避免其左右移动,可以实现防止左右方向的风的功能。对于正前方吹来的风时,由于外壳的约束,当风吹动衣物导致衣物摆动时,防风外壳可抵挡衣物摆动,从而实现防止前后方吹来的风,增强防风功能。具体的,所述螺杆的螺距大于衣架的宽度。具体的,螺杆的螺距为5~15mm。具体的,所述防风外壳包括靠近所述正反转电机的第一壳体部和远离所述正反转电机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下沿等高设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部处可作为收放衣区,便于放上衣架或取下衣架。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长度。具体的,所述正反转电机电连接有正反转开关。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操作正反转电机正反转。并且,可以将正反转开关安装在室内,通过在墙壁上开设线孔,与正反转电机通过线路电连接。具体的,所述螺杆的两端具有光轴部,一个所述的光轴部与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的光轴部贯穿另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并与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受力外壳的上沿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高度;所述防风外壳的下沿的高度不低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高度。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外壳与衣架抵接时将衣架卡主。具体的,所述受力外壳与所述螺杆的间距为1.5~2.0cm;具体的,所述防风外壳与所述螺杆的间距为1.5~2.0cm。各外壳厚度可为2~4mm。具体的,所述正反转电机固定设置在固定罩内,所述固定罩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既便于正反转电机的固定,又可以对正反转电机进行防护。具体的,各所述固定座板固定在一个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支架上。总体上,本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晾衣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能提高晾衣量,而且保证所晾晒衣服的安全稳定性。并且,特别适用于寝室这样没有阳台、或者阳台已经被占用的房屋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的晾衣区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的放衣区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的安装示意图。附图1、2、3、4、5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1、螺杆,2、固定座板,3、正反转电机,4、受力外壳,5、防风外壳,501、第一壳体部,502、第二壳体部,6、支架,7、窗户,8、衣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3、4、5所示,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包括:水平设置的螺杆1、水平设置的正反转电机3、沿着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螺杆1一侧的受力外壳4、以及沿着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螺杆1另一侧的防风外壳5。螺杆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固定座板2。正反转电机3固定在一个的固定座板2上,正反转电机3的转动轴固定连接螺杆1的一端。受力外壳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的固定座板2上。防风外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的固定座板2上。基于此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可将衣架8挂在螺杆的螺纹之间的沟槽内。正反转电机的正反转带动螺杆转动,螺纹可以推动沟槽内晾衣架水平移动,从而推动衣架带着衣物的送出和收回。受力外壳可承受结构受力,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防风外壳既可承受结构受力,用于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所量衣物的稳定。当衣物左右方受风时,由于螺杆齿轮对其的约束,避免其左右移动,可以实现防止左右方向的风的功能。对于正前方吹来的风时,由于外壳的约束,当风吹动衣物导致衣物摆动时,防风外壳可抵挡衣物摆动,从而实现防止前后方吹来的风,增强防风功能。固定座板2优选为圆形或方形等规则的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防风外壳5包括靠近正反转电机3的第一壳体部501和远离正反转电机3的第二壳体部502,第一壳体部501的宽度小于第二壳体部502的宽度,并且,第一壳体部501和第二壳体部502的下沿等高设置。基于此技术方案,第一壳体部处可作为收放衣区,便于放上衣架或取下衣架。第二壳体部处则可以作为晾衣区。在一个实施例中,正反转电机3电连接有正反转开关。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操作正反转电机正反转。并且,可以将正反转开关安装在室内,通过在墙壁上开设线孔,与正反转电机通过线路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螺杆1的两端具有光轴部,一个的光轴部与一个的固定座板2转动连接,另一个的光轴部贯穿另一个的固定座板2,并与正反转电机3的转动轴固定连接。其中,可采用常规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例如,一侧的光轴部可通过轴承与对应的固定座板转动连接,轴承可设置在固定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平设置的螺杆(1),所述螺杆(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竖向固定设置的固定座板(2);/n正反转电机(3),所述正反转电机(3)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所述正反转电机(3)的转动轴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螺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n沿着所述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1)一侧的受力外壳(4),所述受力外壳(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n以及沿着所述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1)另一侧的防风外壳(5),所述防风外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螺杆(1),所述螺杆(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竖向固定设置的固定座板(2);
正反转电机(3),所述正反转电机(3)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所述正反转电机(3)的转动轴水平设置并与所述螺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
沿着所述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1)一侧的受力外壳(4),所述受力外壳(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
以及沿着所述螺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螺杆(1)另一侧的防风外壳(5),所述防风外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的固定座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外壳(5)包括靠近所述正反转电机(3)的第一壳体部(501)和远离所述正反转电机(3)的第二壳体部(502),所述第一壳体部(50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部(502)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壳体部(50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502)的下沿等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式防风晾衣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50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康曹鹏彬沈贤津宋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