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53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8
一种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属于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一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容器腔的上部构成敞口;一容器盖,该容器盖与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容器腔的上部敞口部位盖配并且在该容器盖上构成有用于使所述容器腔与外界相通的容器盖通气口;一推膜板和一推膜板致动机构,推膜板致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器盖背对所述容器腔的一侧并且上下位移地伸展到容器腔内,推膜板在容器腔内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连接。有利于满足一次发酵复数枚BC膜的要求,既可使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充分利用而避免浪费,又能显著降低BC膜的制备成本以及提高BC膜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酵设备
,特别的涉及一种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缩写BC)是指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由某些特殊菌属如醋酸菌属、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等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纤维素的统称。其中比较典型的如醋酸菌属中的葡糖醋杆菌(Glucoacetobacterxylinum,也称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um),该菌株具有非常高的纤维素生产能力,常作为模式生物,用于纤维素合成、结晶过程和结构性质等研究。细菌纤维素目前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食品领域,常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提升食品的外观、口感等。由于细菌纤维素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湿态时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液体和气体透过性,因而既可用于抑制皮肤感染,又能作为人造皮肤用于伤口的临时包扎等,其在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针对细菌纤维素的诸多应用正处于继续深入研究阶段,例如针对造纸、服装、音响等领域产品的开发已获得期望的效果,从而使细菌纤维素材料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宽。目前细菌纤维素的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即静置培养)和动态培养两种,而传统工业生产上主要以静置培养为主,即利用木醋杆菌静置发酵,消耗营养物质从而形成不同高级结构的纤维素,通过调节培养条件,也可得到化学性质有差异的细菌纤维素。木醋杆菌形成BC膜需要有充足的空气,这也是为什么在静置培养过程中,首先在发酵液与空气接触的界面处形成BC膜,然后逐渐向培养基内累积,但随着细菌纤维素的不断形成,BC膜将外界空气与发酵液分割开来,导致培养基内部的氧气逐渐耗尽,菌体生长变得迟缓甚至死亡,而膜的厚度也不再继续增加。上述对BC膜的培养是采用浅盘作为培养装置,由于一次浅盘培养仅发酵生产一块BC膜,无法实现深层培养,于是导致培养基中剩余养分浪费,而且设备利用率低下,影响BC膜的产出效率。鉴此,设计能够满足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要求的装置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生长停止的BC膜推入发酵培养基而得以使空气界面处的菌体与新鲜空气接触并继而在液面处形成新的BC膜、有利于满足一次发酵复数枚BC膜的要求并且既可使培养基营养成分充分利用而避免造成浪费,又能显著降低BC膜的制备成本以及提高BC膜的制备效率的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包括一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容器腔的上部构成敞口;一容器盖,该容器盖与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容器腔的上部敞口部位盖配并且在该容器盖上构成有用于使所述容器腔与外界相通的容器盖通气口;一推膜板和一推膜板致动机构,推膜板致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容器盖背对所述容器腔的一侧并且上下位移地伸展到容器腔内,推膜板在容器腔内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呈矩形体的形状并且在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所述容器腔的上部敞口部位围绕上部敞口部位的四周构成有一以水平状态向外扩展的容器敞口翻边;所述容器盖与容器敞口翻边扣合或解除扣合;所述推膜板构成有推膜板镂空腔,并且该推膜板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连接;在使用状态下,在所述容器盖通气口上固定有空气过滤部件。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盖的左右侧、前后侧或者左右前后侧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下构成有容器盖扣脚,该容器盖扣脚与所述容器敞口翻边扣合或者解除扣合。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容器敞口翻边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密封圈,该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左右侧的外壁上各设置有一容器提手;在所述容器盖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容器盖提手。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右侧壁或左侧壁上设置有一视窗。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推膜板致动机构包括一弹性元件容纳罐、一弹性元件、一推杆、一弹性元件上部支承板和一握把,在弹性元件容纳罐的底部构成有一法兰圈,该法兰圈与所述容器盖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密封固定,在该弹性元件容纳罐的顶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推杆孔,在对应于该推杆孔的位置嵌置有一推杆密封滑套,推杆的上端伸展到所述顶壁的上方,而推杆的下端在依次途经推杆密封滑套和开设在容器盖上的推杆让位孔后伸展到所述容器腔内,弹性元件设置在弹性元件容纳罐的弹性元件容纳罐腔内并且套置在所述推杆上,该弹性元件的上端支承在弹性元件上部支承板上,而下端支承在所述容器盖上,弹性元件上部支承板位于弹性元件容纳罐腔内并且在对应于弹性元件的上方的位置与推杆固定,握把固定在推杆的上端;所述推膜板与所述推杆的下端固定。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圈通过间隔分布的紧固件与所述的容器盖固定。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圈与所述容器盖之间设置有一法兰圈密封垫。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推膜板上间隔开设有自推膜板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阻力减弱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当位于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的容器腔内的发酵培养基的液面处的BC膜停止生长后,便可通过对推膜板致动机构的操作而使推膜板下行,由推膜板将停止生长的BC膜推入容器腔内的发酵培养基液面的下部,使空气界面处的菌体与新鲜空气接触并继而在容器腔内的前述液面处形成新的BC膜,有利于满足一次发酵复数枚BC膜的要求,既可使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充分利用而避免浪费,又能显著降低BC膜的制备成本以及提高BC膜的制备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构成敞口;一容器盖2,该容器盖2与前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敞口部位盖配并且在该容器盖2上构成有用于使前述容器腔11与外界相通的用于将外界新鲜空气引入容器腔11内的容器盖通气口21;一推膜板3和一推膜板致动机构4,推膜板致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容器盖2背对前述容器腔11的一侧即设置在容器盖2朝向上的一侧并且上下位移地伸展到容器腔11内,推膜板3在容器腔11内与前述推膜板致动机构4连接。继续见图1,前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呈矩形体(本实施例为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构成敞口;一容器盖(2),该容器盖(2)与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敞口部位盖配并且在该容器盖(2)上构成有用于使所述容器腔(11)与外界相通的容器盖通气口(21);一推膜板(3)和一推膜板致动机构(4),推膜板致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容器盖(2)背对所述容器腔(11)的一侧并且上下位移地伸展到容器腔(11)内,推膜板(3)在容器腔(11)内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构成敞口;一容器盖(2),该容器盖(2)与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容器腔(11)的上部敞口部位盖配并且在该容器盖(2)上构成有用于使所述容器腔(11)与外界相通的容器盖通气口(21);一推膜板(3)和一推膜板致动机构(4),推膜板致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容器盖(2)背对所述容器腔(11)的一侧并且上下位移地伸展到容器腔(11)内,推膜板(3)在容器腔(11)内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呈矩形体的形状并且在该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所述容器腔(11)的上部敞口部位围绕上部敞口部位的四周构成有一以水平状态向外扩展的容器敞口翻边(12);所述容器盖(2)与容器敞口翻边(12)扣合或解除扣合;所述推膜板(3)构成有推膜板镂空腔(31),并且该推膜板(3)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推膜板致动机构(4)连接;在使用状态下,在所述容器盖通气口(21)上固定有空气过滤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盖(2)的左右侧、前后侧或者左右前后侧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下构成有容器盖扣脚(22),该容器盖扣脚(22)与所述容器敞口翻边(12)扣合或者解除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敞口翻边(12)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密封圈(121),该密封圈(121)为橡胶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连续发酵细菌纤维素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培养基盛装容器(1)的左右侧的外壁上各设置有一容器提手(13);在所述容器盖(2)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各设置有一容器盖提手(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海亮秦建新冯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涵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