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53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8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所述电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而成,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设置于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一体成型。本申请提供的电芯满足大倍率温升的需求,有利于能量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及用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集流体上涂覆了活性物质层后,在活性物质层上挖槽露出空白集流体,将极耳焊接在空白集流体上,这种极耳通常被称为内嵌式极耳。内嵌式极耳可以避免在极片上预留焊接极耳的空箔区,提升了电芯的能量密度。通常在阳极极片上设置内嵌式单极耳结构,但内嵌式单极耳结构造成电流通道拥挤,电芯内阻过大,充电温升高,无法满足5C及5C以上的倍率充电温升需求。集流体上涂覆活性物质层后,将极片边缘的空白集流体模切出极耳(即极耳与集流体一体成型),这种极耳通常被称为外置极耳,外置极耳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内阻,满足大倍率温升需求。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阴极极片的边缘空白集流体上设置绝缘涂层来防止模切极耳时产生毛刺,同时在阴极极耳的尾部也会设置绝缘涂层,防止阴极极耳与阳极极片接触而产生短路,但绝缘层的存在导致了在对阴极极耳进行折弯时,需要在电芯头部留更大空间,造成电芯的能量密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芯及用电装置不能同时满足大倍率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芯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设置于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电芯由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极耳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设置于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为阴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阳极极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为至少1个,和/或,所述第二极耳为至少1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部分的所述第一极耳的投影相互重叠,和/或,全部的所述第二极耳的投影相互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位于电芯卷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志芳张森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