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42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该负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集流体的一侧设有极耳,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设有第一涂覆区域和第二涂覆区域,第一涂覆区域靠近极耳设置;第一涂层覆盖第一涂覆区域,第二涂层覆盖第二涂覆区域,且第一涂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涂层的厚度;在第一涂层远离集流体的一面以及第二涂层远离集流体的一面设有第三涂层。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位于集流体表面边缘区域的底涂层的厚度,消除底涂层的厚度波动,使得底涂层厚度稳定,从而降低因负极片与隔膜的接触区域存在的界面差导致的负极片析锂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在负极片的集流体表面涂覆涂料时,由于涂料是具有流动性的固液混合物,因此集流体表面涂覆的涂料会沿着垂直于加工方向的边缘流动,该边缘区域为集流体表面靠近极耳的区域,这会导致边缘区域的涂层厚度小于集流体中间区域的涂层厚度。在电芯卷绕后,负极片与隔膜的接触区域存在厚度差异,导致负极片与隔膜的接触区域会存在界面粘接问题,,使得负极片存在较大的析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旨在解决因负极片与隔膜的接触区域存在界面粘接问题,导致负极片存在较大的析锂风险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极耳,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设有第一涂覆区域和第二涂覆区域,所述第一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极耳设置;所述第一涂层覆盖所述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二涂层覆盖所述第二涂覆区域,且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n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极耳,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设有第一涂覆区域和第二涂覆区域,所述第一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极耳设置;/n所述第一涂层覆盖所述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二涂层覆盖所述第二涂覆区域,且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n在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
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设有极耳,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表面设有第一涂覆区域和第二涂覆区域,所述第一涂覆区域靠近所述极耳设置;
所述第一涂层覆盖所述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二涂层覆盖所述第二涂覆区域,且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
在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涂层远离所述集流体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三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第二涂层一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涂层靠近所述第二涂层一面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远离所述第二涂层一面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涂层靠近所述第二涂层一面的厚度之间的厚度差值范围为3至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区域在所述集流体一面的宽度为2至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包括第一子涂层和第二子涂层;
所述第一子涂层覆盖所述第一涂覆区域,所述第二子涂层设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岩彭冲石越李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