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952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樟油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蒸馏器、冷凝器、收集罐以及温泉池,蒸馏器的出料口与冷凝器的进料口连通,冷凝器的出料口与收集罐连通;蒸馏器底部连通有混液池,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混液池连通;混液池出口与温泉池连通;温泉池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通往樟树林各区域。能够将蒸馏后的樟汤合理利用,发挥樟汤价值,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樟油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樟树属于樟科樟属植物,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在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萌芽力强,耐修剪,抗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其主要分布于南方省份,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常绿阔叶林重要树种之一,也是重要的香料原料树种。樟树主要含有芳樟醇、黄樟油素、樟脑等天然香料化合物,是医药、化工、食品、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的重要香料原料,在我国出口创汇主要香料品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樟油是樟树树叶或小型枝干经提炼加工,蒸馏而得到的一种香料,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医学、化妆等行业。现有的樟油生产是将樟树叶或樟柴薄片加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蒸馏器出来的蒸汽经过冷凝后分离油相得到樟油。结束蒸馏后,蒸馏器中残留了高浓度的樟汤,樟汤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直接排放不仅对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其浓度过高又不适用于灌溉樟树。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合理利用樟汤,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其能够将蒸馏后的樟汤合理利用,发挥樟汤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蒸馏器、冷凝器、收集罐以及温泉池,蒸馏器的出料口与冷凝器的进料口连通,冷凝器的出料口与收集罐连通;蒸馏器底部连通有混液池,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混液池连通;混液池的出口与温泉池连通;温泉池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通往樟树林各区域。进一步地,蒸馏器与混液池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冷凝器的出水口与混液池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混液池与温泉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进一步地,混液池内设置有若干搅拌桨。进一步地,混液池与温泉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进一步地,收集罐的中部连通有油水分离罐。进一步地,蒸馏器的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罐,进料罐内设置有若干粉碎辊,粉碎辊下方设置有筛网。进一步地,冷凝器包括进料口、出料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靠近出料口,出水口靠近进料口。进一步地,蒸馏器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在生产樟油的过程中,将蒸馏后残留的樟汤与冷凝器使用后的冷凝水在混液池中混合,对樟汤进行稀释和降温,然后通往温泉池,樟汤内含有的大量中药成分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使用后的温泉水,流经管道降温后通往樟树林,对樟树进行灌溉施肥,有利用樟树的生长;合理利用了生产樟油过程中产生的樟汤,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生产园区的观赏性和游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樟汤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蒸馏器,11-进料罐,20-冷凝器,30-收集罐,31-油水分离罐,40-温泉池,50-混液池,60-输送管道,70-樟树林,81-第一阀门,82-第二阀门,83-第三阀门,90-温度检测仪。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蒸馏器10、冷凝器20、收集罐30以及温泉池40,蒸馏器10的出料口与冷凝器20的进料口连通,冷凝器20的出料口与收集罐30连通;蒸馏器10底部连通有混液池50,冷凝器20的出水口与混液池50连通;混液池50的出口与温泉池40连通;温泉池40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60,输送管道60通往樟树林70各区域。在生产樟油的过程中,冷凝水经过冷凝器20后温度升高,想要循环使用需要将使用后的冷凝水通到蓄水池中冷却,但是通回蓄水池中的冷凝水温度过高来不及冷却,导致蓄水池中的温度升高,使得冷凝器20进水口的水温升高,影响了冷凝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蒸馏后残留的樟汤与冷凝器20使用后的冷凝水在混液池50中混合,对樟汤进行稀释和降温,然后通往温泉池40,樟汤内含有的大量中药成分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使用后的温泉水,流经管道降温后通往樟树林70,对樟树进行灌溉施肥,有利于樟树的生长,并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了生产樟油过程中产生的樟汤和使用后的冷凝水,蒸馏罐中的樟汤温度较高,和冷凝水混合后可以对樟汤降温,经过管道热量散发后流进温泉池40的水温适宜泡温泉;无需循环冷凝水,保证了冷凝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生产园区的观赏性和游玩性。本实施例中,蒸馏器10与混液池50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1;冷凝器20的出水口与混液池50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2;混液池50与温泉池4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3。蒸馏结束后,打开第一阀门81使得残留的樟汤流入混液池50内,通过第一阀门81还能够调节加入樟汤的速度,由此调节温泉水中樟汤的浓度,保证温泉水的温度适宜;通过第二阀门82可以调节冷凝水的流速,控制冷凝温度;通过第三阀门83可以控制温泉池40的进水流速。本实施例中,混液池50内设置有若干搅拌桨。搅拌桨能够使混液池50中的樟汤与冷凝水充分混合,使得配制出的温泉水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馏器(10)、冷凝器(20)、收集罐(30)以及温泉池(40),所述蒸馏器(10)的出料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0)的出料口与所述收集罐(30)的进料口连通;/n所述蒸馏器(10)底部连通有混液池(50),所述冷凝器(20)的出水口与所述混液池(50)连通;所述混液池(50)的出口与所述温泉池(40)连通;所述温泉池(40)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60),所述输送管道(60)通往樟树林(70)各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馏器(10)、冷凝器(20)、收集罐(30)以及温泉池(40),所述蒸馏器(10)的出料口与所述冷凝器(2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0)的出料口与所述收集罐(30)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蒸馏器(10)底部连通有混液池(50),所述冷凝器(20)的出水口与所述混液池(50)连通;所述混液池(50)的出口与所述温泉池(40)连通;所述温泉池(40)的出水口连通有输送管道(60),所述输送管道(60)通往樟树林(70)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樟汤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器(10)与混液池(50)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1);所述冷凝器(20)的出水口与所述混液池(50)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2);所述混液池(50)与所述温泉池(4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平韩东洋周文华张建华陶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金泰林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