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3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顶板和底座,驱动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升降连接杆与下方的升降板驱动连接设置,支撑顶架的底部开口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连接设置有导向辊筒,导向辊筒的正下方设置有收卷辊筒,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底架相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依次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和从动轮与第二转轴的一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驱动升降气缸、升降板、支撑顶架和导向辊筒的连接方式,使得导向辊筒和收卷辊筒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满足多种产品型号尺寸加工工艺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产品加工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产品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对线束产品进行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线束产品进行收卷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或者电机驱动收线盘的方式进行收线操作,但是由于收线盘和导向辊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般为固定设置,不能同时满足多种产品型号尺寸加工工艺的要求。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顶板和底座,顶板和底座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连接设置有立柱,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升降气缸,驱动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通过升降连接杆与下方的升降板驱动连接设置,升降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支撑顶架,支撑顶架的底部开口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连接设置有导向辊筒,导向辊筒的正下方设置有收卷辊筒,收卷辊筒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的底座上均设置有支撑底架,第二转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底架相连接,支撑底架一侧的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依次通过驱动轮、同步带和从动轮与第二转轴的一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顶板和升降板之间连接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性连接件为弹簧或者弹簧柱,弹性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升降连接杆的左右两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顶架通过若干个锁紧件与升降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锁紧件为螺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滑套与立柱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收卷辊筒的外径大于导向辊筒的外径。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驱动升降气缸、升降板、支撑顶架和导向辊筒的连接方式,使得导向辊筒和收卷辊筒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满足多种产品型号尺寸加工工艺的要求;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使用方便,升降移动稳定性较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顶板2驱动升降气缸3升降连接杆4锁紧件5弹性连接件6升降板7滑套8支撑顶架9导向辊筒10第一转轴11立柱12收卷辊筒13第二转轴14轴承15支撑底架16从动轮17同步带18驱动轮19驱动电机2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顶板1和底座20,顶板1和底座20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连接设置有立柱11,顶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升降气缸2,驱动升降气缸2的驱动端通过升降连接杆3与下方的升降板6驱动连接设置,升降板6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支撑顶架8,支撑顶架8的底部开口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上连接设置有导向辊筒9,导向辊筒9的正下方设置有收卷辊筒12,收卷辊筒12与第二转轴13相连接,第二转轴13左右两侧的底座20上均设置有支撑底架15,第二转轴1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4与支撑底架15相连接,支撑底架15一侧的底座20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的驱动轴依次通过驱动轮18、同步带17和从动轮16与第二转轴13的一侧相连接。优选的,顶板1和升降板6之间连接设置有若干个弹性连接件5。优选的,弹性连接件5为弹簧或者弹簧柱,弹性连接件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升降连接杆3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支撑顶架8通过若干个锁紧件4与升降板6相连接。优选的,锁紧件4为螺栓。优选的,升降板6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滑套7与立柱11相连接。优选的,收卷辊筒12的外径大于导向辊筒9的外径。本技术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通过驱动升降气缸2、升降板6、支撑顶架8和导向辊筒9的连接方式,使得导向辊筒9和收卷辊筒12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满足多种产品型号尺寸加工工艺的要求;本技术结构设置简单,使用方便,升降移动稳定性较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咧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顶板(1)和底座(20),所述顶板(1)和底座(20)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连接设置有立柱(11),所述顶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升降气缸(2),所述驱动升降气缸(2)的驱动端通过升降连接杆(3)与下方的升降板(6)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升降板(6)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支撑顶架(8),所述支撑顶架(8)的底部开口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上连接设置有导向辊筒(9),所述导向辊筒(9)的正下方设置有收卷辊筒(12),所述收卷辊筒(12)与第二转轴(13)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左右两侧的底座(20)上均设置有支撑底架(15),所述第二转轴(1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4)与支撑底架(15)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架(15)一侧的底座(20)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的驱动轴依次通过驱动轮(18)、同步带(17)和从动轮(16)与第二转轴(13)的一侧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产品加工用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包括顶板(1)和底座(20),所述顶板(1)和底座(20)之间的左右两侧均连接设置有立柱(11),所述顶板(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驱动升降气缸(2),所述驱动升降气缸(2)的驱动端通过升降连接杆(3)与下方的升降板(6)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升降板(6)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支撑顶架(8),所述支撑顶架(8)的底部开口内侧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上连接设置有导向辊筒(9),所述导向辊筒(9)的正下方设置有收卷辊筒(12),所述收卷辊筒(12)与第二转轴(13)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左右两侧的底座(20)上均设置有支撑底架(15),所述第二转轴(13)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14)与支撑底架(15)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架(15)一侧的底座(20)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9),所述驱动电机(19)的驱动轴依次通过驱动轮(18)、同步带(17)和从动轮(16)与第二转轴(13)的一侧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涌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德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