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917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并构建由一级基本指标和二级细化指标组成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的复合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复合计算,并结合置信度构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综合评价,进而优化工程建设问题,提高建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是工业各部门中规模最为宏大、层次尤为复杂、实时性要求极为严格的实体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稳定的运行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也在不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设备和工程问题也成为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和用户连接的中介,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配电网作为电网中电能输送到用户的最后一环,负责电能的分配,与用户紧密联系。因此,为了优化配置电力资源、促进配电网的发展和完善,必须进行合理的配电网规划和工程建设评估。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与供电用户的用电需求密切相关,且其发展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不确定因素多、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这对配电网建设工作评估的有效性和严密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保障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目前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负荷种类繁多、网架结构复杂的配电网格局。配电网建设工程的评估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环节。在配电网建设工程中建设规模、建设成本、施工安全性以及架构合理性等许多因素均是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把控的重点,如果仅从单一角度进行评价,则无法全面且准确获得评估结果。因此需要从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各个方面对工程进行深入评价,建立起能够符合配电网建设工程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一些改进方法等,但是针对配电网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方法仍鲜有研究,无法满足目前多样化细致化的配电网建设评估工作。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能够有效且全面对配电网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而优化工程建设问题,提高建设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配电网工程建设的综合评价,进而优化工程建设问题,提高建设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并构建由一级基本指标和二级细化指标组成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的复合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复合计算,并结合置信度构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的,所述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包括规范合理性核查指标、建设必要和可行性指标、建设现场核查指标以及整体把控指标。进一步的,所述改进层次分析法具体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结构建立对比矩阵,并针对评价体系中相同维度的不同指标进行相互对比,建立对比关系,并设定若指标m比指标n优先级,则赋值为0;若指标m比指标n一样重要,则赋值为1;若指标n比指标m优先级,则赋值为2;得到对比矩阵C:其中,参数cmn为指标体系中第m个指标和第n个指标的优先顺序对比结果,且当m与n值相等时,即为自身对比,则cmn值为1;此外N表示指标数量,则m和n的取值为1,2,……,N;通过优先指数Rm对不同评价指标的优先级进行判断,其指数Rm为:把对比矩阵C换算成判断矩阵Bmn,判断矩阵系数计算公式为:其中,参数Rmax和Rmax的差值为两行元素和的极差,利用最大值Rmax和最小值Rmax当作基本点,优先级在此之后的则定义为Bk,由于矩阵一致性,因此该判断矩阵Bmn满足下式:Bmn=Bmk·Bkn(4)明确不同指标的主观相对权重ω1m,该计算公式被定义为:其中,参数为矩阵B里第m行参数相乘后开N次方根,即为该第m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引入一致性参数CI,对判断矩阵校验,一致性参数CI被定义为:其中,参数λmax为判断矩阵B中最大的特征值;若参数CI的值越小,则说明该矩阵的一致性效果也越佳;进一步的,所反熵权法Hm’具体被定义为:其中参数Qim被定义为:式中参数dim为评价矩阵的数据信息,即为第i个对象的第m项指标信息,其指标信息矩阵D定义为:D=[dim]M×N(9)其中,参数M和N分别表示共有M个评价对象和N项评价指标;再把不同指标的反熵结果通过归一化得到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ω2m结果: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权重计算具体为:利用改进的AHP和反熵权法进行复合赋权,其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分别是ω1m和ω2m,因此令指数的复合权重为Wm,其表达式为:Wm=β1ω1m+β2ω2m(11)其中参数β1和β2表示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0~1,且两者的和等于1;指标参数的综合指标评价得分P的表达式为:其中,参数pBm表示指标对应的得分。进一步的,所述构建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具体为:根据所得到的复合权重计算结果,设定每个指标的上限为dm,s,其下限为dm,s+1,因此其单指标的属性度S表达式为:其中参数m表示第m个指标,参数s表示第几个属性数,参数N则表示总共的属性个数;在多维度下的传递函数fs表达式为:fm,s=min(|Sm,s-dm,s+1|,|Sm,s+1-dm,s+1|)(14)此时单维度测度Um,s的表达式为:当s值为1时:当s值大于1且小于N时:当s值为N时:同时,该单维度测度Um,s还应该满足:根据单维度测度以及评价结果构造多维度综合指标测度,并基于置信度准则进行等级划分;多维度综合指标测度表达式为:um=∑WmUm,s(19)令置信度参数是ρ,其属性等级LS的计算方程被定义为:其中,等级LS的值分别有1、2、3、4和5,其值分别表示综合评估结果为评价失败、基本不成功、合格、基本成功以及成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对配电网工程建设进行有效评估和把控,从而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供有效整改措施,提高建设质量及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方法设计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配电网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配电网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几个相互关联和几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根据设定的层次结构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评价整体。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由规范合理性核查指标、建设必要和可行性指标、建设现场核查指标以及整体把控指标构成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规范合理性核查指标、建设必要和可行性指标两个指标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前期阶段进行评价;建设现场核查指标、整体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并构建由一级基本指标和二级细化指标组成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n根据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的复合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复合计算,并结合置信度构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并构建由一级基本指标和二级细化指标组成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的复合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复合计算,并结合置信度构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工程检测影响因素包括规范合理性核查指标、建设必要和可行性指标、建设现场核查指标以及整体把控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层次分析法具体为:
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结构建立对比矩阵,并针对评价体系中相同维度的不同指标进行相互对比,建立对比关系,并设定若指标m比指标n优先级,则赋值为0;若指标m比指标n一样重要,则赋值为1;若指标n比指标m优先级,则赋值为2;得到对比矩阵C:



其中,参数cmn为指标体系中第m个指标和第n个指标的优先顺序对比结果,且当m与n值相等时,即为自身对比,则cmn值为1;此外N表示指标数量,则m和n的取值为1,2,……,N;
通过优先指数Rm对不同评价指标的优先级进行判断,其指数Rm为:



把对比矩阵C换算成判断矩阵Bmn,判断矩阵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参数Rmax和Rmax的差值为两行元素和的极差,利用最大值Rmax和最小值Rmax当作基本点,优先级在此之后的则定义为Bk,由于矩阵一致性,因此该判断矩阵Bmn满足下式:
Bmn=Bmk·Bkn(4)
明确不同指标的主观相对权重ω1m,该计算公式被定义为:



其中,参数为矩阵B里第m行参数相乘后开N次方根,即为该第m项指标的权重;
通过引入一致性参数CI,对判断矩阵校验,一致性参数CI被定义为:



其中,参数λmax为判断矩阵B中最大的特征值;若参数CI的值越小,则说明该矩阵的一致性效果也越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复合赋权的配电网建设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反熵权法Hm’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陈大才李继宇张劲波程诺郭智源林奕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