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916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工作票模板M;S2:将填好的工作票P与工作票模板M对比,判断工作票是否合格,S3:获取(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一方面侧重于电力作业工作票管理流程本身,另一方面侧重于现场管理信息采集,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在电力作业工作票管理方面,现有技术只在PC端实现初始数据的录入和审批,工作票打印后在现场执行环节,没有信息化手段支撑,现场工作结束后再在纸质票上根据已完成工作补充填写内容。没有做到对现场工作票管理的全过程跟踪、记录和监控。在现场管理信息采集方面,现有技术采集侧重于现场设备的参数状态,对现场人员状态信息采集手段缺失,也无法与工作票要求进行分析对比,由此经常造成安全管理的隐患和事故。电力作业人员安全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只是依靠管理制度、标准、流程等文字概念领域的宣贯来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还没有具体的数学模型、逻辑算法来保证人员作业与安全管理要求相符。为保证电力作业人员在施工检修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证设备对象与运行系统可靠隔离,保证作业人员所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执行到位,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通过工作票发挥如下作用:(1)执行和完成检修、测试或安装施工等工作任务;(2)作为准许检修施工工作的依据;(3)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以及有关人员安全责任;(4)发生事故后,作为查清事故的依据。工作许可是工作票及施工安全措施票流转过程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要求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在现场对照工作票逐项检查,确认所列安全措施完善和正确执行。工作许可人向工作负责人详细说明那些设备带电、有压力、高温、爆炸和触电危险等,双方共同签字完成工作票许可手续。而现有技术侧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主观意识进行现场情况判断,对于变电站间隔、待检修设备、周围设备是否带电等关键因素是否与纸质工作票相符缺乏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对于后续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组人员进入工作区域施工,难以提供有效技术和数据支持。同样,工作交底是也工作票流转过程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要求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成员进入现场,然后必须组织全体工作班成员列队学习、讲解工作票,布置工作任务、人员分工、交待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及安全措施(包括检修自理的安全措施),将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保留带电部分、危险点控制及注意事项,向每一个工作班成员交待清楚。之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工作班成员对现场安全措施布置情况逐项进行核对,必须在安全措施全部完备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工作班成员完成签名确认,最后下达开工命令。工作监护是工作执行过程具体工作,现有技术条件下工作监护过程如下: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检修现场做好监护工作,并对工作班成员的安全负责。大型复杂的检修工作,除各个班组应有工作负责人外,有关分场应另指定一个总工作负责人领导全部检修工作,并对工作的安全负责。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因故暂时离开工作地点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并将工作票交其执有,交待注意事项并告知全体工作班成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地点时也应履行同样交接手续;离开工作地点超过两小时者,必须办理工作负责人变更手续。对于特殊作业现场或非专业人员进行检修工作时,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安全条件、施工范围、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可增设专责监护人和确定被监护的人员,以提高现场监护等级,专责监护人不得参加工作。专责监护人临时离开时,必须通知被监护人员停止工作或离开工作现场,待专责监护人回来后方可恢复工作。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安全措施,运行值班人员不得变更有关检修设备的运行接线方式。工作终结是工作票流转过程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条件下工作终结执行过程如下: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班成员及时清扫、整理现场,拆除“检修自理”的安全措施,保留工作许可人所做的安全措施,并先进行自检、清点人数,对于箱、罐、容器以及烟风道、沟道内等的工作还应清点工具等,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无问题后再由工作负责人进行复检,合格后带领工作班成员撤离工作现场;撤离工作现场后,任何工作人员未经工作负责人许可,不得进入工作现场进行任何工作。工作负责人向运行值班负责人报完工,值班负责人指派工作许可人到作业现场进行验收。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共同到现场检查设备状况,确认临时措施已拆除,已恢复到工作开始状态,场地无遗留物件,并保持清洁。工作负责人应将检修情况、设备变动情况、发现问题、试验结果、存在问题、设备现状及能否投入运行以及运行人员应注意的事项向工作许可人进行交代,并在检修交代记录簿上登记清楚后,方可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工作许可人确认工作负责人填写的检修交代记录清楚、无疑问后,在一式两份工作票上填写工作终结时间,双方确认签名后,由工作许可人在工作票右上角盖“已执行”章,双方各留一份。工作负责人需向工作票签发人汇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并交回所持的一份工作票。而现有技术工作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侧重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组成员主观意识进行现场情况判断,对于变电站间隔、待检修设备、周围设备是否带电等关键因素是否与纸质工作票相符缺乏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对于后续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组人员进入工作区域施工,难以提供有效技术和数据支持。专利文献CN108537471A公开了一种工作票的流程管控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其系统中的手持终端设备在电业安全工作的一至多个工作阶段下,进行采集就地设备的射频识别标识码、通过近场通信识别芯片采集现场接地装置信息、通过近场通信识别芯片采集现场标志牌信息、通过近场通信识别芯片采集人员身份标识牌信息、通过所述摄像装置拍摄相关工作人员的图像信息和通过所述录音装置采集相关工作人员的语音信息的一种或多种操作;将采集到的就地设备的射频识别标识码、现场接地装置信息、现场标志牌信息、人员身份标识牌信息、图像信息和语音信息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记录,并通过网络上传至所述后台服务器设备。而上述专利文献,利用系统中的手持终端设备在电业安全工作的一至多个工作阶段下,采集到的就地设备的射频识别标识码、现场接地装置信息、现场标志牌信息、人员身份标识牌信息、图像信息和语音信息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记录,只是利用RFID单一技术,且没有聚焦到工作许可和工作交底、工作监护和工作终结的具体环节,也没有涉及专利技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准校验。尤其是现有技术仅仅使用了单一定位技术,如仅使用GPS定位,而GPS定位技术所选择的控制点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观测点位的精度,不同型号GPS测量产品成果之间存在差异,有时相差比较大,使得在电力作业操作系统中定位工作人员的位置会产生偏差,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或者仅仅使用RFID设备定位,而采用RFID设备定位会存在以下问题:(1)技术成熟度不够。RFID技术出现时间较短,在技术上还不是非常成熟。由于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具有反向反射性特点,使得其在金属、液体等商品中应用比较困难;(2)成本高。RFID电子标签相对于普通条码标签价格较高,为普通条码标签的几十倍,如果使用量大的话,就会造成成本太高,在很大程度上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制备工作票模板M;/nS2:将填好的工作票P与工作票模板M对比,判断工作票是否合格,若P=1,则合格,若P=0,则不合格,不合格退回重填工作票,直至工作票合格后,进入步骤S3;/nS3:获取各个工作环节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工作票模板M;
S2:将填好的工作票P与工作票模板M对比,判断工作票是否合格,若P=1,则合格,若P=0,则不合格,不合格退回重填工作票,直至工作票合格后,进入步骤S3;
S3:获取各个工作环节的信息,为合格的工作票允许的工作信息集合,包括人员信息IR、空间信息IV、时间信息IT;
获取各个工作环节的信息,为各类工作人员的实时状态,实时状态包括当前人员信息r,当前所在地点v和当前时间t;
S4:判断每个工作环节是否属于将工作人员的实时状态和工作票许可的人员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比较,当每个工作环节则W=1,否则W=0,其中,W=1表示检验成功,允许各个相应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入场工作,W=1表示检验失败,不允许各个相应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入场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判断是否属于时,若(r,v,t)∈[IR,IV,IT];
或者表示r∈IR
v∈IV
t∈IT;
则否则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当时,还进行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安全措施的判断,若安全措施符合要求,则W=1,否则W=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的工作环节包括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其中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依次进行决策,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的决策依次进行身份认证、位置核验和时间核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的决策依次进行身份认证、位置核验和时间核验后,还需进行安全措施校验,即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的决策均依据如下公式判断:
M(X)=F(X)*Si
其中,M(X)代表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计算结果,1代表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对应的环节具备通过条件;0代表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对应的环节不具备通过条件;F(X)为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人员身份、时间、位置数据的校验;Si为许可、交底、监护和终结环节人员身份、位置和时间之外的安全措施校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许可环节人员身份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负责人登录身份信息并判断是否符合工作票系统内定义的工作负责人范围《P》f;且与工作票系统内本次工作票上填写工作负责人为同一人;
获取工作许可人的登录身份信息并判断是否符合工作票系统内定义的工作许可人范围《P》x;
判断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是否为同一人;
若且则许可环节人员身份校验通过;
许可环节人员时间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许可人时间和工作负责人时间判断时间是否同步;
获取现场许可人确定的工作许可时间[Tx],并判断[Tx]是否处于工作票系统计划开始时间t计划开始,和计划结束时间t计划结束之中;
若且[Tx]∈<t计划开始,t计划结束>,则许可环节人员时间校验通过;
许可环节人员位置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票上指定的工作区域<V>并判断是否属于工作票系统上定义的工作许可人的管辖范围《P》x;
利用PDA获取设备名称、编码、位置信息[V]PDA,并检查设备名称、编码和位置与工作票上设备名称、编码和位置是否一致;
获取现场电子围栏形成的坐标范围[V]电子围栏是否归集于工作票上指定的工作区域<V>;
判断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在执行许可手续时,工作许可人的实际位置和工作负责人的实际位置是否在电子围栏范围[V]电子围栏之内;
若<V>∈《P》x,且则人员位置校验通过,若许可环节人员身份、时间、和位置校验均通过,则F(X许可)=1,否则,F(X许可)=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作业人员现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交底环节人员身份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负责人登录身份信息并判断是否符合现场作业人员管控系统内定义的工作负责人范围《P》f;且与现场作业人员管控系统内本次工作票上填写工作负责人为同一人;
检查工作班组成员是否允许进入交底工作票详细界面,工作负责人通过PDA获取工作班组成员的登录身份信息并判断是否符合现场作业人员管控系统内定义的工作班组成员范围《P》x;
若且则交底环节人员身份校验通过;
交底环节人员时间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班组成员时间和工作负责人时间判断时间是否同步;
获取现场许可人确定的工作交底时间[T交底],并判断交底环节时间[T交底]是否处于现场作业人员管控系统计划开始时间t计划开始,和计划结束时间t计划结束>之中;
若且[T交底]∈<t计划开始,t计划结束>,则交底环节人员时间校验通过;
交底环节人员位置的数据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工作票上指定的工作区域<V>并判断是否属于现场作业人员管控系统定义的工作班组成员的管辖范围《P》x;
获取现场电子围栏形成的坐标范围[V]电子围栏是否归集于工作票上指定的工作区域<V>;
获取设备名称、编码、位置信息[V]app,并检查设备名称、编码和位置与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刚陈满意刘帅衣丰超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