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73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包括第一抗撕拉层、顶层、弹性面料层、第二抗撕拉层、面料主体、加强连接纤维、杀菌层、贴附层和防撕拉交织花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第一抗撕拉层、第二抗撕拉层、加强连接纤维和防撕拉花纹可以提高面料主体整体的抗撕拉能力,避免在使用和穿戴时因为撕拉导致内部纤维断裂的情况;可以通过弹性面料层可以提高面料主体整体的弹性能力,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度,然后通过贴附层可以提高亲肤性,而且杀菌层可以起到抗菌抑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具体是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属于纺织应用

技术介绍
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地是浙江濮院、河北清河等地,纺织品正确的堆放方法是选择有利于通风,便于防火,全棉布料最好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有些面料在进行使用时会因为撕拉导致断裂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使用,而且有些面料在增加抗撕拉能力时会放弃面料亲肤和舒适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第一抗撕拉层、顶层、弹性面料层、第二抗撕拉层、杀菌层和贴附层,所述面料主体顶部设有一层顶层,所述顶层底部粘合一层第一抗撕拉层,所述第一抗撕拉层底部粘合一层弹性面料层,所述面料主体最底部设有一层贴附层,所述贴附层顶部粘合一层杀菌层,所述杀菌层和弹性面料层之间粘合一层第二抗撕拉层,所述面料主体内部设有若干加强连接纤维,所述加强连接纤维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弹性面料层、第二抗撕拉层和杀菌层,所述顶层顶部设有防撕拉花纹。优选的,所述第一抗撕拉层和第二抗撕拉层均采用聚酰胺纤维构成,所述第一抗撕拉层和第二抗撕拉层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弹性面料层采用氨纶纤维构成,所述弹性面料层为第一抗撕拉层厚度的三分之二。优选的,所述杀菌层采用竹炭纤维构成,所述杀菌层厚度为弹性面料层厚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贴附层采用牛奶蛋白纤维构成,所述贴附层厚度和杀菌层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加强连接纤维通过交织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弹性面料层、第二抗撕拉层和杀菌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以通过第一抗撕拉层、第二抗撕拉层、加强连接纤维和防撕拉花纹可以提高面料主体整体的抗撕拉能力,避免在使用和穿戴时因为撕拉导致内部纤维断裂的情况;2、本技术可以通过弹性面料层可以提高面料主体整体的弹性能力,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度,然后通过贴附层可以提高亲肤性,而且杀菌层可以起到抗菌抑菌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抗撕拉层,2、顶层,3、弹性面料层,4、第二抗撕拉层,5、面料主体,6、加强连接纤维,7、杀菌层,8、贴附层,9、防撕拉花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包括面料主体5、第一抗撕拉层1、顶层2、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杀菌层7和贴附层8,所述面料主体5顶部设有一层顶层2,所述顶层2底部粘合一层第一抗撕拉层1,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底部粘合一层弹性面料层3,所述面料主体5最底部设有一层贴附层8,所述贴附层8顶部粘合一层杀菌层7,所述杀菌层7和弹性面料层3之间粘合一层第二抗撕拉层4,所述面料主体5内部设有若干加强连接纤维6,所述加强连接纤维6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1、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和杀菌层7,所述顶层2顶部设有防撕拉花纹9。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和第二抗撕拉层4均采用聚酰胺纤维构成,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和第二抗撕拉层4厚度相同,可以提高面料主体5的抗撕拉强度;所述弹性面料层3采用氨纶纤维构成,所述弹性面料层3为第一抗撕拉层1厚度的三分之二,可以提高面料主体5的弹性能力;所述杀菌层7采用竹炭纤维构成,所述杀菌层7厚度为弹性面料层3厚度的一半,可以起到抑菌的效果;所述贴附层8采用牛奶蛋白纤维构成,所述贴附层8厚度和杀菌层7厚度相同,可以提高亲肤性;所述加强连接纤维6通过交织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1、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和杀菌层7,可以避免因为撕拉出现断裂的情况。本技术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当使用面料主体5或者使用面料主体5制作一些纺织品,可以通过第一抗撕拉层1、第二抗撕拉层4、加强连接纤维6和防撕拉花纹9可以提高面料主体5整体的抗撕拉能力,避免在使用和穿戴时因为撕拉导致内部纤维断裂的情况,在进行穿戴和使用时可以通过弹性面料层3可以提高面料主体5整体的弹性能力,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度,然后通过贴附层8可以提高亲肤性,而且杀菌层7可以起到抗菌抑菌的效果。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5)、第一抗撕拉层(1)、顶层(2)、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杀菌层(7)和贴附层(8),所述面料主体(5)顶部设有一层顶层(2),所述顶层(2)底部粘合一层第一抗撕拉层(1),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底部粘合一层弹性面料层(3),所述面料主体(5)最底部设有一层贴附层(8),所述贴附层(8)顶部粘合一层杀菌层(7),所述杀菌层(7)和弹性面料层(3)之间粘合一层第二抗撕拉层(4),所述面料主体(5)内部设有若干加强连接纤维(6),所述加强连接纤维(6)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1)、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和杀菌层(7),所述顶层(2)顶部设有防撕拉花纹(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5)、第一抗撕拉层(1)、顶层(2)、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杀菌层(7)和贴附层(8),所述面料主体(5)顶部设有一层顶层(2),所述顶层(2)底部粘合一层第一抗撕拉层(1),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底部粘合一层弹性面料层(3),所述面料主体(5)最底部设有一层贴附层(8),所述贴附层(8)顶部粘合一层杀菌层(7),所述杀菌层(7)和弹性面料层(3)之间粘合一层第二抗撕拉层(4),所述面料主体(5)内部设有若干加强连接纤维(6),所述加强连接纤维(6)依次连接第一抗撕拉层(1)、弹性面料层(3)、第二抗撕拉层(4)和杀菌层(7),所述顶层(2)顶部设有防撕拉花纹(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撕拉能力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撕拉层(1)和第二抗撕拉层(4)均采用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久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