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855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包括上料斗、转运输送装置、料仓、搅拌机和控制系统,上料斗出料口与转运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连,转运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布料装置的进料端相连,布料装置的出料端与料仓相连接,料仓出料口与配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配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上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上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搅拌机进料口相连,转运输送装置、布料装置、配料输送装置、上料输送装置和搅拌机均电连接控制系统;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满足搅拌站大方量生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
本技术涉及搅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
技术介绍
现实社会中,受环保和场地的限制,搅拌站向规模化、环保型发展,大方量、环保型搅拌站应运而生,所以后台骨料的存储量决定了搅拌站的生产能力。目前,后台骨料的存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和配料输送装置整体密封的堆料场,通过装载机从堆料场向配料输送装置倒运骨料,但人员开支、燃料消耗、设备采购等费用支出较大,最关键的是装载机的倒运效率过低,严重制约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另一种是采用料仓加自动布料的方式,通过上料系统控制,减少装载机的使用次数,提高整体进料效率,但料仓投资成本不仅高,而且储量有限,大储量料仓意味着投资更大,料仓内“死料区”更多,需要不间断给料仓加料来实现搅拌站的满负荷运行,而且不能实现骨料的短时间存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满足大方量生产的骨料上料系统及搅拌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包括上料斗、转运输送装置、料仓、搅拌机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布料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端与料仓相连接,所述料仓出料口与配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配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上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上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搅拌机进料口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布料装置、配料输送装置、上料输送装置和搅拌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转运输送装置、配料输送装置和上料输送装置均采用皮带输送机。还包括后备料库,所述后备料库位于料仓远离布料装置的一侧,通过装载机为料仓供料。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布料皮带机和布料小车,所述布料小车包括布料小车架体,第一改向滚筒、第二改向滚筒、驱动行走轮、布料斗和行走轨道;所述布料皮带机设置在料仓的上方,在料仓的上方循环运行;所述第一改向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安装在布料小车架体321上,并且第一改向滚筒位于第二改向滚筒的上方;布料皮带机的布料皮带绕在所述第一改向滚筒和第二改向滚筒上;所述驱动行走轮自带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行走轮在行走轨道上转动。所述料仓远离搅拌机的一侧为敞开状。所述上料斗、配料输送装置均位于地面以下。所述转运输送装置与所述布料装置垂直布置。所述布料斗为倒Y字型结构,可两侧分料。一种使用所述骨料上料系统的搅拌站,还包括粉料仓、粉料输送装置,所述粉料仓出料口与所述粉料输送装置进料口相连接,所述粉料输送装置出料口与所述搅拌机相连接。所述粉料输送装置为螺旋输送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料仓为开放式,即每格料仓为“u”型,一侧取消围墙,围墙高度不必过高,过高将增加投资成本,长度和宽度方向可以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做到足够大,减少“死料区”,且装载机可直接进入料仓内清理;2、料仓上部设置布料装置,布料装置一端连接转运输送装置,转运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地面端上置上料斗,上料斗有三个落料点,接料长度大于运输车车厢长度,可实现运输车车厢侧翻卸料,并可满足两侧同时卸料,大大提高卸料效率,减少二次转运;3、正常生产过程中,料仓通过转运输送装置和布料装置源源不断补料,不间断满足生产需求,实现自动化,无需使用装载机,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运营成本,同时,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可降低料仓高度;4、本技术设置后备料库,作为料源充足时备料,料源紧缺时应急,通过装载机直接倒运到料仓内,不影响正常生产;总的,本技术具有可满足搅拌站大方量生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布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斗,2、转运输送装置,3、布料装置,31、布料皮带机,32、布料小车,321、布料小车架体,322、第一改向滚筒,323、第二改向滚筒,324、驱动行走轮,325、布料斗,326、行走轨道,4、料仓,5、配料输送装置,6、上料输送装置,7、搅拌机,8、后备料库,9、粉料仓,10、粉料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1、转运输送装置2、料仓4、搅拌机7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斗1出料口与所述转运输送装置2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2的出料端与布料装置3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布料装置3的出料端与料仓4相连接,所述料仓4出料口与配料输送装置5进料端相连,所述配料输送装置5出料端与上料输送装置6进料端相连,所述上料输送装置6出料端与搅拌机7进料口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2、布料装置3、配料输送装置5、上料输送装置6和搅拌机7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转运输送装置2、配料输送装置5和上料输送装置6均采用皮带输送机。还包括后备料库8,所述后备料库8位于料仓4远离布料装置3的一侧,后备料库8可包括单独的后备骨料料仓,作为料源充足时备料,料源紧缺时应急,通过装载机直接倒运到料仓4内,不至于影响正常生产;后备料库8还可包括后备骨料料仓和后备粉料料仓,作为料源充足时备料,料源紧缺时应急。如图3、图4所示,所述布料装置3包括布料皮带机31和布料小车32,所述布料小车32包括布料小车架体321,第一改向滚筒322、第二改向滚筒323、驱动行走轮324、布料斗325和行走轨道326;所述布料皮带机31设置在料仓4的上方,在料仓4的上方循环运行;所述第一改向滚筒322和第二改向滚筒323安装在布料小车架体321上,并且第一改向滚筒322位于第二改向滚筒323的上方;布料皮带机31的布料皮带绕在所述第一改向滚筒322和第二改向滚筒323上;所述驱动行走轮324自带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行走轮324在行走轨道326上转动。布料小车32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行走轮324转动,将布料小车32带动到需要入料的料仓4上方,然后布料小车32停止移动;来自转运输送装置2的物料落在布料皮带机31的布料皮带上,在布料皮带的带动下移动,物料移动到布料小车32的第一改向滚筒322时落入布料斗325,进而由布料斗325落入指定的料仓4内;当物料在堆放时出现堆脚顶端卡住布料装置3时,可以让布料装置3来回往复运动,以降低物料顶端高度使料仓4尽可能多的储料。所述料仓4远离搅拌机7的一侧为敞开状,将料仓4设置为开放式,即每格料仓4为“u”型,一侧取消围墙,围墙高度不必过高,每格料仓4下的配料输送装置5包含有配料斗,分别向料仓4下的配料输送装置5配料,长度和宽度方向可以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做到足够大,不用担心料仓4内的“死料区”过大,配料输送装置5配料斗上采用栅格下料,栅格承载强度满足装载机的行走,这样装载机可定期到料仓4内清除。所述上料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转运输送装置、料仓、搅拌机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布料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端与料仓相连接,所述料仓出料口与配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配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上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上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搅拌机进料口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布料装置、配料输送装置、上料输送装置和搅拌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斗、转运输送装置、料仓、搅拌机和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斗出料口与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的出料端与布料装置的进料端相连,所述布料装置的出料端与料仓相连接,所述料仓出料口与配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配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上料输送装置进料端相连,所述上料输送装置出料端与搅拌机进料口相连,所述转运输送装置、布料装置、配料输送装置、上料输送装置和搅拌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输送装置、配料输送装置和上料输送装置均采用皮带输送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备料库,所述后备料库位于料仓远离布料装置的一侧,通过装载机为料仓供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料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布料皮带机和布料小车,所述布料小车包括布料小车架体,第一改向滚筒、第二改向滚筒、驱动行走轮、布料斗和行走轨道;所述布料皮带机设置在料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奇李冠峰姚运仕张燕超毛壮壮尚家炜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德通振动搅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