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空间环境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间装配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空间环境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方法。
技术介绍
面向以空间站和大口径天线等为代表的大型航天器及空间结构在轨装配需求,国内外普遍提出采用爬行移动装配机器人的新型零件级装配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型空间桁架的建设效率。然而,如何在太空极端环境(真空、高低温、辐照)下,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对移动机器人运动状态和桁架球-杆装配状态进行感知,是空间大型桁架结构零件级装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于空间机器人的传感应用,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在为国际空间站研发的遥操作机械臂系统和专用灵巧机械臂关节处安装了基于电阻应变式的触觉、力觉传感器。日本空间探索局在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实验舱机械手系统上配备了1个基于电阻应变式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荷兰空间中心在为欧空局研制的空间机械臂上安装了两个电阻应变式的力/力矩传感器,并在机械臂末端装有红外相机,该机械臂主要用于对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的装配和维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航天五院、航天八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空间在轨装配机器人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轨装配机器人用于装配桁架杆-球状结构,桁架杆插入到球状结构的插入孔中,从而延长桁架杆;/n所述在轨装配机器人为爬行机器人,其包括:腿部(4)、夹持端、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在爬行机器人的腿部(4)和夹持端安装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通过触滑觉集成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爬行机器人的腿部和夹持端与桁架杆是否接触、是否发生滑移;/n其中,检测到爬行机器人的腿部和夹持端与桁架杆否发生滑移时,能够检测到滑移大小以及滑移方向;/n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爬行机器人进行姿态的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空间在轨装配机器人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轨装配机器人用于装配桁架杆-球状结构,桁架杆插入到球状结构的插入孔中,从而延长桁架杆;
所述在轨装配机器人为爬行机器人,其包括:腿部(4)、夹持端、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在爬行机器人的腿部(4)和夹持端安装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通过触滑觉集成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爬行机器人的腿部和夹持端与桁架杆是否接触、是否发生滑移;
其中,检测到爬行机器人的腿部和夹持端与桁架杆否发生滑移时,能够检测到滑移大小以及滑移方向;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爬行机器人进行姿态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空间在轨装配机器人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桁架杆为金属杆;在爬行机器人的夹持端设置有脉冲电信号接收装置;
在球状结构(9)的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三片侧壁铜电极(10),在插孔的底面设置有一片底面铜电极(11);三片侧壁铜电极(10)分别设置在球状结构(9)的插孔的侧壁不同的深度处;在桁架杆的端部的径向设置有径向接触电极(12),在端部面上设置有底端接触电极(13);
上述设计能够实现装配过程和装配到位的检测:
当金属桁架杆(2)插入球状结构(9)的插孔的过程中,三条铜电极依次与桁架杆下端外侧的径向接触电极(12)(PDMS摩擦电极)相接触摩擦,输出三个脉冲信号;
当桁架杆2到插孔的最底部时(即最深处),底端接触电极(13)与底面铜电极(11)接触,输出一个脉冲信号,表明装配顺利完成;。
上述脉冲信号直接由桁架杆传递到机器人夹持端接收装置中。
3.一种面向空间在轨装配机器人的自供电多模态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轨装配机器人为爬行机器人,其包括:腿部(4)、夹持端、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
其中,触滑觉集成传感器(5),包括:滑觉模块(7)、触觉模块(6);
触觉模块(6),包括:上PMMA基底(6-1)、下PMMA基底(6-2)、顶部铜电极(6-3)、底部铜电极(6-4)、摩擦层(6-5)、弹簧(6-6);在上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侯绪研,李龙,刘会聪,杨湛,王凤霞,孙立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