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测
,属于器件保护
具体为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监测、地下环境监控、水中环境探测等需要不同监测器件的配合,有时需要在深埋地下或在水中漂流等特殊环境工作,所以器件的保护和回收及其重要,器件在无保护的情况下,在较差的工作环境长期工作,会严重损害使用寿命,进而造成巨大损失,但现有的保护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器件的保护需要针对地下和水中等复杂环境,现有的保护装置只能针对单一的环境。2.器件的回收较为复杂,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只能保护而不能方便检测和及时发现器件工作环境中的问题,以及不便于回收维护,它们都存在某些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通过核心部分与第一扩展部分连接,应用于地下监测的环境,通过第一扩展部分突出地面的结构,便于发送信号、太阳能供电和回收器件,通过核心部分的双层结构和内部监测设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核心部分(30)、第一扩展部分(31)、第二扩展部分(3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部分外部是主体防护罩(3),其顶部开口,预留有旋接接口(5),内部分两层,第一层底部安装元件升降模块(11)、环境监控模块(9)、微处理器(10)、环境调节模块(13)、供能模块(23)、通信模块(14),中心部分安装有可活动的器件保护盒(15)、被保护器件(21),第二层包括外部接触层(4)、排污模块(16)组成,两层之间通过电控口1(12)、电控口2(17)连通,第一扩展部分由下部带有螺旋接口的地上扩展管(2)作为外部主体,顶部固定防水太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核心部分(30)、第一扩展部分(31)、第二扩展部分(3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部分外部是主体防护罩(3),其顶部开口,预留有旋接接口(5),内部分两层,第一层底部安装元件升降模块(11)、环境监控模块(9)、微处理器(10)、环境调节模块(13)、供能模块(23)、通信模块(14),中心部分安装有可活动的器件保护盒(15)、被保护器件(21),第二层包括外部接触层(4)、排污模块(16)组成,两层之间通过电控口1(12)、电控口2(17)连通,第一扩展部分由下部带有螺旋接口的地上扩展管(2)作为外部主体,顶部固定防水太阳能盖(1),伞盖内部有信号传输模块(24)、扩展管外壁安装密码控制模块(6)、电控口3(7),内部固定有扩展升降模块(20),第二扩展部分主体是中空密封塞(18),顶端覆盖有太阳能覆盖层(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地下监测时,核心部分和第一扩展部分通过旋转接口(5)进行连接,同时,第一扩展部分与核心部分内部线路进行连接,进行水中监测时,核心部分和第二扩展部分通过旋转接口(5)进行连接,并对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同时,第一扩展部分与核心部分内部进行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器件保护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部分分为两层,所述主体防护罩(3)为耐腐蚀的轻质圆柱形塑料外壳,外部做了防水处理,上层中,器件保护盒(15)为倒扣杯状圆柱形,壳体外部有透气孔,内部由可调的固定环,固定被保护器件(21),通过微处理器(10)综合控制各模块,当环境监测模块(9)监测到保护装置内部环境异常时,环境调节模块(13)会工作,纠正异常的环境情况,当需要器件接触外部环境,进行测量时,微处理器控制电控口1(12)、电控口2(17)打开,通过元件升降模块(11),将器件降至可接触外部环境,器件检测完外部环境数值后,再回到第一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葛秀志,金尚忠,杨凯,黄帅,冯亚楠,张心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