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勇专利>正文

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844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设有横向的上安装杆,上安装杆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垂直于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以及上安装杆所在平面的挂杆,挂杆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杆和下杆,上杆和下杆之间设有移槽,上杆和下杆靠近墙面的一端被移槽贯穿,上杆和下杆远离墙面的一端彼此连接,下杆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挂件,挂件上连接有铅垂线,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还设有横向的下安装杆,下安装杆上设有位于挂杆下方的让位孔,下安装杆上还设有从下方围绕让位孔的连接框,铅垂线贯穿让位孔后伸至连接框内,下杆上设有上刻度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
技术介绍
墙体工程垂度通常指的是内墙面垂直度,内墙面的垂直度允许一定偏差。比如,建筑物填充墙的垂直壁为5毫米,平坦度的允许偏差为8毫米。石膏的总体垂直度为4毫米,平坦度公差为4毫米。高水平是3毫米的垂直度,平坦度公差是3毫米。因此,墙体工程垂度的验收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设有横向的上安装杆,所述上安装杆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以及所述上安装杆所在平面的挂杆,所述挂杆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之间设有移槽,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靠近墙面的一端被所述移槽贯穿,所述上杆和所述下杆远离墙面的一端彼此连接,所述下杆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挂件,所述挂件上连接有铅垂线,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还设有横向的下安装杆,所述下安装杆上设有位于所述挂杆下方的让位孔,所述下安装杆上还设有从下方围绕所述让位孔的连接框,所述铅垂线贯穿所述让位孔后伸至所述连接框内,所述下杆上设有上刻度线,所述连接框的一侧弹性铰接有直角安装架,所述直角安装架上设有对照杆,所述对照杆沿着所述直角安装架的一直角边设置,所述对照杆上设有下刻度线;其中,当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贴在墙面上时,所述直角安装架未设有所述对照杆的一直角边也贴在墙面上,若墙面为上凸下凹,调节移动所述挂件使所述铅垂线对准所述上刻度线的零刻度从而读取所述下刻度线,若墙面为上凹下凸,调节移动所述挂件使所述铅垂线对准所述下刻度线的零刻度从而读取所述上刻度线。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上刻度线和所述下刻度线的刻度标识方向相同。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竖杆上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所述上安装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片和所述第二安装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所述第二竖杆上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三安装片和第四安装片,所述下安装杆通过所述第三安装片和所述第四安装片安装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直角安装架上设有沿其直角边的安装槽,所述对照杆嵌在所述安装槽内。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挂杆靠近墙面的端部和所述对照杆靠近墙面的端部齐平,并且和所述上安装杆和所述下安装杆的一侧齐平,并且相较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凸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竖杆的底部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设有第二滚轮。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还设有横向的中安装杆,所述中安装杆上设有位于所述挂杆下方的过孔,所述过孔内设有透明环,所述透明环提供所述铅垂线穿过,所述中安装杆的一侧开设有连接至所述透明环的横槽,所述横槽内设有对准所述透明环的凸透镜。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透明环的内圈设有环形凸棱。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横槽的两侧设有安装块,所述凸透镜通过所述安装块固定在所述横槽内,所述凸透镜的中心位置对准所述透明环的环形凸棱。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贴近墙面,此时挂杆和对照杆的端部贴着墙面,若墙面为上凸下凹,调节移动挂件使铅垂线对准上刻度线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下刻度线,若墙面为上凹下凸,调节移动挂件使铅垂线对准下刻度线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上刻度线,若墙面为完全垂直,铅垂线上面对准上刻度线的零刻度,下面对准下刻度线的零刻度。从此来判断墙面的垂度是否合格。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的整体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的第一局部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的第二局部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的第三局部视图。图中:1、第一竖杆;2、第二竖杆;3、上安装杆;4、安装座;5、挂杆;51、上杆;52、下杆;53、移槽;6、挂件;7、铅垂线;8、下安装杆;9、让位孔;10、连接框;11、上刻度线;12、直角安装架;13、对照杆;14、下刻度线;15、第一安装片;16、第二安装片;17、第三安装片;18、第四安装片;19、安装槽;20、第一滚轮;21、第二滚轮;22、中安装杆;23、过孔;24、透明环;25、横槽;26、凸透镜;27、安装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之间设有横向的上安装杆3,上安装杆3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4,安装座4上设有垂直于第一竖杆1、第二竖杆2、以及上安装杆3所在平面的挂杆5,挂杆5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杆51和下杆52,上杆51和下杆52之间设有移槽53,上杆51和下杆52靠近墙面的一端被移槽53贯穿,上杆51和下杆52远离墙面的一端彼此连接,下杆52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挂件6,挂件6上连接有铅垂线7,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之间还设有横向的下安装杆8,下安装杆8上设有位于挂杆5下方的让位孔9,下安装杆8上还设有从下方围绕让位孔9的连接框10,铅垂线7贯穿让位孔9后伸至连接框10内,下杆52上设有上刻度线11,连接框10的一侧弹性铰接有直角安装架12,直角安装架12上设有对照杆13,对照杆13沿着直角安装架12的一直角边设置,对照杆13上设有下刻度线14;其中,当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贴在墙面上时,直角安装架12未设有对照杆13的一直角边也贴在墙面上,若墙面为上凸下凹,调节移动挂件6使铅垂线7对准上刻度线11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下刻度线14,若墙面为上凹下凸,调节移动挂件6使铅垂线7对准下刻度线14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上刻度线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之间设置上安装杆3和下安装杆8,在验收时将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贴近墙面,使上安装杆3和下安装杆8贴着墙面,同时挂杆5和对照杆13的端部也贴着墙面。如果墙面不完全垂直,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凸下凹另一种是上凹下凸。若墙面为上凸下凹,意味着当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贴近墙面时上安装杆3更靠外。调节移动挂件6使铅垂线7对准上刻度线11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下刻度线14。若墙面为上凹下凸,意味着当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贴近墙面时下安装杆8更靠外。调节移动挂件6使铅垂线7对准下刻度线14的零刻度从而读取上刻度线11。若墙面为完全垂直,铅垂线7上面对准上刻度线11的零刻度,下面对准下刻度线14的零刻度。从此来判断墙面的垂度是否合格。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刻度线11和下刻度线14的刻度标识方向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挂件6的调节移动都是从内向外的,因此将刻度标识方向统一更有利于读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所述第一竖杆(1)和所述第二竖杆(2)之间设有横向的上安装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所述第一竖杆(1)和所述第二竖杆(2)之间设有横向的上安装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工程垂度验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杆(3)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上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竖杆(1)、所述第二竖杆(2)、以及所述上安装杆(3)所在平面的挂杆(5),所述挂杆(5)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杆(51)和下杆(52),所述上杆(51)和所述下杆(52)之间设有移槽(53),所述上杆(51)和所述下杆(52)靠近墙面的一端被所述移槽(53)贯穿,所述上杆(51)和所述下杆(52)远离墙面的一端彼此连接,所述下杆(52)上套设有可移动的挂件(6),所述挂件(6)上连接有铅垂线(7),所述第一竖杆(1)和所述第二竖杆(2)之间还设有横向的下安装杆(8),所述下安装杆(8)上设有位于所述挂杆(5)下方的让位孔(9),所述下安装杆(8)上还设有从下方围绕所述让位孔(9)的连接框(10),所述铅垂线(7)贯穿所述让位孔(9)后伸至所述连接框(10)内,所述下杆(52)上设有上刻度线(11),所述连接框(10)的一侧弹性铰接有直角安装架(12),所述直角安装架(12)上设有对照杆(13),所述对照杆(13)沿着所述直角安装架(12)的一直角边设置,所述对照杆(13)上设有下刻度线(14);其中,当所述第一竖杆(1)和所述第二竖杆(2)贴在墙面上时,所述直角安装架(12)未设有所述对照杆(13)的一直角边也贴在墙面上,若墙面为上凸下凹,调节移动所述挂件(6)使所述铅垂线(7)对准所述上刻度线(11)的零刻度从而读取所述下刻度线(14),若墙面为上凹下凸,调节移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李乃元高玉华李汉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