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启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833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组启动装置,包括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启动组件分组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分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组缸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分组缸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靠近所述驱动组件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口间隔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的外壁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组启动装置,可实现多组气缸的分组控制,使气缸按顺序自动启动,提高治具的稳定性的同时,使治具改造达到低成本、小体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组启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辅助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组启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移动通信金属加工件和电脑外壳加工件的组装段工序繁多,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组装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加工的夹治具上气缸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传统通用方法为通过手动阀控制气缸,一组气缸通过一个手动阀控制,夹治具上有多组气缸时,要通过相对应数量的手动阀进行控制。这样导致操作者在作业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工作效率低下,且频繁操作易呆木,容易出现顺序控制出现错误。目前为解决手动操作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多采用增加控制电箱和PLC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但这样一来,夹治具的制造成本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使夹治具占用的空间变大,在生产流水线上不方便进行排布。目前,由于本公司打孔机台治具的电磁阀接口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分组控制治具上的气缸启动,导致治具上的气缸启动顺序混乱,从而导致产品的加工尺寸不稳定,产品的加工良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组启动装置,从而实现多组气缸的分组控制,使气缸按顺序自动启动,提高治具的稳定性的同时,使治具改造达到低成本、小体积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组启动装置,包括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启动组件分组启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分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组缸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分组缸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靠近所述驱动组件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口间隔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的外壁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体、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的控制端进气嘴、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头,以及与所述活塞头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气缸体远离所述控制端进气嘴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复位端进气嘴。所述控制端进气嘴与所述气缸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节流阀。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四个,分别沿所述分组缸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分组缸体与所述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塞的圆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活塞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密封件为环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凸出于所述凹槽顶部设置。所述分组缸体远离所述进气口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分组缸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槽。由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分组启动装置,采用驱动组件来进行控制,通过活塞与密封件相结合的机械结构来进行半自动化控制,仅通过驱动活塞并启动分组缸体的进气开关,就可以让治具的多组气缸按指定顺序自动启动。该分组启动装置的共用性强,可在具有多组气缸的治具上使用,同时减少了操作者的频繁作业时间,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且此分组启动装置的加工成本低,体积占用空间少。治具占用空间小,更利于流水线上治具的排布。减少了改造机台所需增加电磁阀的成本,缩短了机台改造的时间,还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分组启动装置来替代现有的电磁阀,进一步降低治具的成本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组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组启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组启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组启动装置工作过程的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启动组件;2-连接件;3-驱动组件;11-左侧盖板;12-安装板;13-第四出气嘴组件;14-第三出气嘴组件;15-第二出气嘴组件;16-安装槽;17-第一出气嘴组件;18-右侧盖板;19-排气孔;110-缸体本体;111-螺母;112-活塞;113-进气嘴组件;114-密封件;21-安装孔;22-缺口;31-复位端进气嘴;32-第二节流阀;33-第一节流阀;34-控制端进气嘴;35-活塞杆;36-活塞头;37-气缸体;11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组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分组启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3、启动组件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位于所述驱动组件3和启动组件1之间,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3和启动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启动组件1分组启动。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气缸体37、与所述气缸体37固定连接的控制端进气嘴34和复位端进气嘴31、设置于所述气缸体37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36和活塞杆35,所述活塞头36位于所述气缸体37内靠近所述控制端进气嘴34的一端,所述活塞杆35一端与所述活塞头36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气缸体37远离所述控制端进气嘴34一端设置。所述控制端进气嘴34和复位端进气嘴31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缸体37靠近两端的位置,其中控制端进气嘴34位于图示中气缸体37的右端,复位端进气嘴31位于图示中气缸体37的左端。所述控制端进气嘴34通气时,可以将气缸体37内的活塞杆35和活塞头36向如图所示的左边推动,从而带动活塞杆35左端的活塞112向前推进,达到分组启动所需控制的气缸的目的;当向所述复位端进气嘴31通入气体时,可以将气缸体37内的活塞杆35和活塞头36向如图所示的右侧推动,使活塞头36和活塞杆35回到初始位置,以备再次分组启动。在控制端进气嘴34和气缸体37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3,在复位端进气嘴31和气缸体37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32。分别通过控制第一节流阀33和第二节流阀32来控制控制端进气嘴34和复位端进气嘴31的进气速度,从而控制活塞杆35的运动速度。其中,所述驱动组件3为不锈钢管气缸。所述启动组件1包括分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组缸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活塞杆35靠近所述分组缸体一端的活塞112、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启动组件分组启动的驱动组件;/n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分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组缸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分组缸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靠近所述驱动组件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口间隔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的外壁上;/n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组件和驱动所述启动组件分组启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分组缸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分组缸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的活塞、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与所述分组缸体之间的密封件;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靠近所述驱动组件一端的外壁上;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多个所述出气口间隔设置在所述分组缸体的外壁上;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分组缸体内定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体、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的控制端进气嘴、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头,以及与所述活塞头固定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远离所述控制端进气嘴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复位端进气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阳余钦艺徐文军刘秋明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