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春丽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29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包括散热风扇和底座,散热风扇的顶端设有底座,且底座与散热风扇紧密贴合,底座的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垫,且第一减震垫与底座紧密贴合,底座的四周设有支架,且支架嵌入设置在底座内。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采用第二减震垫,且第二减震垫与底座紧密贴合,第二减震垫表面均匀布满细纹,在汽车行车的过程中,散热风扇在工作的同时,会受到汽车行车产生的震动影响,散热风扇会产生微小的偏移,第二减震垫会与散热风扇产生相反的摩擦力,且摩擦力在细纹的作用下会进行汇聚,呈一个方向运动,使得反震力平稳分散,从而对散热风扇产生的震动进行减弱,从而保持散热风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风扇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储存都需要使用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大电流的充电和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升温使电池温度超出其正常的使用温度,甚至造成电池破裂、漏液、起火和爆炸,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往往设置有专门为电池散热的风扇及通风系统。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装配过程复杂,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影响汽车其他部件的使用,同时,风扇的功能性单一,缺乏智能管理的功能。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对电池的散热过程会产生振动和噪音,会对其他的部件造成影响,且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包括散热风扇和底座,所述散热风扇的顶端设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与散热风扇紧密贴合,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垫,且所述第一减震垫与底座紧密贴合,所述底座的四周设有支架,且所述支架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外壳,且所述外壳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传动杆,且所述传动杆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端设有外框,且所述外框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内部设有出风口和转子,且所述出风口贯穿设置在所述外框内,所述转子嵌入设置在所述外框内。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垫且表面均匀布满细纹,所述第二减震垫与底座紧密贴合,且第二减震垫环绕设置在底座内。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末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支架固定连接,且转轴呈“圆柱状”。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设有智能面板,且所述智能面板与底座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永磁体呈“环状”,表面均匀分布有环形线。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的四周设有扇叶,所述扇叶嵌入设置在所述转子内,且扇叶设置有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合页,所述合页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合页呈45°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外框的内部设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与出风口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垫,第二减震垫与底座紧密贴合,且第二减震垫环绕设置在底座内,第二减震垫表面均匀布满细纹,在汽车行车的过程中,散热风扇在工作的同时,会受到汽车行车产生的震动影响,散热风扇会产生微小的偏移,第二减震垫会与散热风扇产生相反的摩擦力,且摩擦力在细纹的作用下会进行汇聚,呈一个方向运动,使得反震力平稳分散,从而对散热风扇产生的震动进行减弱,从而保持散热风扇的稳定性。2.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设有扇叶和智能面板,扇叶嵌入设置在转子内,且扇叶设置有三个,扇叶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底座的外表面设有智能面板,且智能面板与底座紧密贴合,使用者可以通过智能面板进行功能预设,扇叶在匀速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热量均匀进行散发,使用者可以通过智能面板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根据电池内不同的温度情况,对扇叶进行操控,从而达到对温度的控制,实现了对扇叶的智能化管理。3.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通过永磁体和转轴,且永磁体和转轴平行设置,声波能够垂直进行传递,永磁体呈“环状”,表面均匀分布有环形线,支架的末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支架固定连接,且转轴呈“圆柱状”,在散热风扇工作的过程中,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会带动传动杆进行高速转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永磁体表面的环形线会在周围产生相应形状的环状磁场,在“环状”永磁体的约束下,对声波的传播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得磁感应波能够对声波充分进行阻碍,并对声波进行干扰弱化,从而达到对噪音的消除,同时,通过调节转轴改变散热风扇放置的角度,可以改变磁场的方向,提高了散热风扇的实用性。4.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外壳的外表面设有的合页,且合页嵌入设置在外壳内,合页的设置能够对整个外壳进行保护,同时,每个合页均成45°倾斜设置,便于空气进行流通,在散热风扇工作过程中,能够带动周围的热气流进行流通,使得电池周围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5.该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外框的内部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与出风口平行设置,过滤网的表面具有活性碳粒子,能够对较大的灰尘杂质进行拦截,使得出风口不易出现堵塞,从而保证空气能够正常流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底座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外框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永磁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风扇,2、底座,201、第一减震垫,202、驱动电机,203、第二减震垫,3、支架,301、转轴,4、智能面板,5、外壳,501、合页,502、永磁体,503、传动杆,6、外框,601、出风口,602、过滤网,603、转轴,604、扇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包括散热风扇1和底座2,散热风扇1的顶端设有底座2,且底座2与散热风扇1紧密贴合,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垫201,且第一减震垫201与底座2紧密贴合,底座2的四周设有支架3,且支架3嵌入设置在底座2内,底座2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02,且驱动电机202嵌入设置在底座2内,底座2的顶端设有外壳5,且外壳5与底座2固定连接,外壳5的内部设有传动杆503,且传动杆503嵌入设置在外壳5内,外壳5的顶端设有外框6,且外框6与外壳5固定连接,外框6的内部设有出风口601和转子603,且出风口601贯穿设置在外框6内,转子603嵌入设置在外框6内。进一步的,底座2的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垫203且表面均匀布满细纹,第二减震垫203与底座2紧密贴合,且第二减震垫203环绕设置在底座2内,在汽车行进过程中,第二减震垫203能够抵消各种反作用力,从而对内部的驱动电机202进行保护。进一步的,支架3的末端设有转轴301,且转轴301与支架3固定连接,且转轴301呈“圆柱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轴301对支架3的角度进行改变,使得内部的磁场方向能够进行相应的变化。进一步的,底座2的外表面设有智能面板4,且智能面板4与底座2紧密贴合,通过智能面板4,使得使用者可以对散热风扇1的使用情况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包括散热风扇(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的顶端设有底座(2),且所述底座(2)与散热风扇(1)紧密贴合,所述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垫(201),且所述第一减震垫(201)与底座(2)紧密贴合,所述底座(2)的四周设有支架(3),且所述支架(3)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02),且所述驱动电机(202)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底座(2)的顶端设有外壳(5),且所述外壳(5)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的内部设有传动杆(503),且所述传动杆(503)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所述外壳(5)的顶端设有外框(6),且所述外框(6)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外框(6)的内部设有出风口(601)和转子(603),且所述出风口(601)贯穿设置在所述外框(6)内,所述转子(603)嵌入设置在所述外框(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包括散热风扇(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1)的顶端设有底座(2),且所述底座(2)与散热风扇(1)紧密贴合,所述底座(2)的顶端设有第一减震垫(201),且所述第一减震垫(201)与底座(2)紧密贴合,所述底座(2)的四周设有支架(3),且所述支架(3)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02),且所述驱动电机(202)嵌入设置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底座(2)的顶端设有外壳(5),且所述外壳(5)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5)的内部设有传动杆(503),且所述传动杆(503)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所述外壳(5)的顶端设有外框(6),且所述外框(6)与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外框(6)的内部设有出风口(601)和转子(603),且所述出风口(601)贯穿设置在所述外框(6)内,所述转子(603)嵌入设置在所述外框(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第二减震垫(203)且表面均匀布满细纹,所述第二减震垫(203)与底座(2)紧密贴合,且第二减震垫(203)环绕设置在底座(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的末端设有转轴(301),所述转轴(301)与支架(3)固定连接,且转轴(301)呈“圆柱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外表面设有智能面板(4),所述智能面板(4)与底座(2)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内部设有永磁体(502),所述永磁体(502)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且永磁体(502)呈“环状”,表面均匀分布有环形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603)的四周设有扇叶(604),所述扇叶(604)嵌入设置在所述转子(603)内,且扇叶(604)设置有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的外表面设有合页(501),所述合页(501)嵌入设置在所述外壳(5)内,且合页(501)呈(45°)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6)的内部设有过滤网(602),且所述过滤网(602)与出风口(601)平行设置。


9.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者在开始使用散热风扇1之前,应该对散热风扇1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对散热风扇1进行维修,确保无误后,才可进行使用,使用者将散热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春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