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29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包括蜗板、侧板与叶轮,蜗板弯折为弧形,两个侧板分别连接至蜗板的两侧,两个侧板与蜗板围拢形成容纳空腔,叶轮位于容纳空腔内,侧板上设置有与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内设置有支撑架,叶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上,蜗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出风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与第二出风段,第一出风段与第二出风段之间具有出风间隙,第一弧形段的弧形半径、第二弧形段的弧形半径、第三弧形段的弧形半径、第四弧形段的弧形半径各不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气流对蜗舌冲击,降低噪声,不等径蜗板形成的蜗壳比等径的蜗壳气体通流面积更大,使得风速降低,整体从全压、静压会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空调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变容式泵,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空调风机。
技术介绍
风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如在空调里的风机,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及生产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空调风机的性能指标也日益提升。现有的空调风机叶片为单圆弧板形叶片,这样的风叶不利于风的生成,气流容易在叶片出口处分离,导致现有的空调风机流量低功耗高且噪音大,并增加了空调的使用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空调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包括蜗板、侧板与叶轮,所述蜗板弯折为弧形,两个侧板分别连接至所述蜗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蜗板围拢形成容纳空腔,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叶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蜗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出风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与第二出风段,所述第一出风段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板(100)、侧板(200)与叶轮(300),所述蜗板(100)弯折为弧形,两个侧板(200)分别连接至所述蜗板(100)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200)与所述蜗板(100)围拢形成容纳空腔,所述叶轮(300)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侧板(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叶轮(30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蜗板(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出风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与第二出风段,所述第一出风段与所述第二出风段之间具有出风间隙,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弧形半径、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弧形半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板(100)、侧板(200)与叶轮(300),所述蜗板(100)弯折为弧形,两个侧板(200)分别连接至所述蜗板(100)的两侧,两个所述侧板(200)与所述蜗板(100)围拢形成容纳空腔,所述叶轮(300)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侧板(200)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腔相互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叶轮(300)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蜗板(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出风段、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第三弧形段、第四弧形段与第二出风段,所述第一出风段与所述第二出风段之间具有出风间隙,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弧形半径、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弧形半径、所述第三弧形段的弧形半径、所述第四弧形段的弧形半径各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00)的直径为D,所述第二出风段与所述叶轮(30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A,A与D的比值为0.45至0.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空调风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叶轮(300)的中心线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坐标点(-0.09A,-0.09A)为第一弧心,以半径为0.5D为第一半径画弧并形成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第一圆弧上,以坐标点(0.1A,-0.1A)为第二弧心,以半径为0.6D为第二半径画弧并形成第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良唐秀文霍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