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是一种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
技术介绍
以醇醚、天然气等为代表的替代燃料已经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占领了一定的市场,随着高压直喷技术的突破,以汽/柴油为辅助燃料,甲醇、天然气等替代燃料为主燃燃料的双燃料车比将因为其高效、清洁、可靠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在采用双燃料驱动的车或系统里,通常采用的喷射方式有:替代燃料和传统燃料均低于喷射在进气歧管内,如甲醇汽油双燃料车;替代燃料低压喷射在进气歧管内,传统燃料高压缸内直喷,如以RCCI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替代燃料车。这两种技术路线导致的结果是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均不尽如人意,因此双燃料高压缸内直喷的技术路线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然而限于发动机缸盖上的安装尺寸限制,通常会采用一个集成式的双燃料喷射器作为燃料喷入缸内的载体;目前用于传输燃料的管路直接铺设,与喷射器之间的接口需根据产品特点来设计,整个装置集成度低,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高;另外,由于两种燃料之间的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的蓄压器体(1),所述蓄压器体(1)内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蓄压腔(101)和第二蓄压腔(102);/n所述蓄压器体(1)上设/n第一介质入口(104),能够与第一蓄压腔(101)连通,用于向第一蓄压腔(101)内导入第一介质;/n第一介质喷射接口(105),与第一蓄压腔(101)连通以实现第一介质的输出;/n第二介质入口(106),与第二蓄压腔(102)连通,用于向第二蓄压腔(102)内导入第二介质;及/n第二介质喷射接口(107),与第二蓄压腔(102)连通以实现第二介质的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的蓄压器体(1),所述蓄压器体(1)内设相互独立的第一蓄压腔(101)和第二蓄压腔(102);
所述蓄压器体(1)上设
第一介质入口(104),能够与第一蓄压腔(101)连通,用于向第一蓄压腔(101)内导入第一介质;
第一介质喷射接口(105),与第一蓄压腔(101)连通以实现第一介质的输出;
第二介质入口(106),与第二蓄压腔(102)连通,用于向第二蓄压腔(102)内导入第二介质;及
第二介质喷射接口(107),与第二蓄压腔(102)连通以实现第二介质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器体(1)内设压力调节腔(103),所述第一蓄压腔(101)一端和第二蓄压腔(102)一端分别连通压力调节腔(103);
在所述压力调节腔(103)中部、位于第一蓄压腔(101)和第二蓄压腔(102)之间设第一介质泄压口(108);
所述压力调节腔(103)内设压力调节件(2),所述压力调节件(2)能够在压力调节腔(103)内移动以实现第一蓄压腔(101)与第一介质泄压口(108)之间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能的双介质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件(2)包括第一弹性件(201)、第一调节杆(202)、第二弹性件(203)以及第二调节杆(204);
所述第一调节杆(202)设于第一介质入口(104)和压力调节腔(103)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201)设于第一介质入口(104)处并抵接于第一调节杆(202)上;
所述第二调节杆(204)设于压力调节腔(103)内并位于第一调节件(202)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203)两端分别抵接于压力调节腔(103)内壁和第二调节杆(204)上,所述第二调节杆(204)移动能够导通第一蓄压腔(101)和第一介质泄压口(1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压力偏置调节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峰,杨涛,刘涛,冯利军,李刚,华硕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