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15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架体和重力传导机构,该架体设置在所述边柱上;重力传导机构用于将所述架体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屋顶结构因需在屋顶结构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立柱而导致屋内使用空间减少的技术问题,即取消了屋顶结构底面的中间位置处的立柱,另外,还提高了整体架体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大跨度结构多用于民用建筑中的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大会堂、航空港候机大厅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大跨度厂房、飞机装配车间和大型仓库等。现有的屋架的大多采用平面梯形结构,这种平面结构的屋架在竖直平面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承受竖直向下的载荷;但是,为保证屋顶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在该屋顶结构下底面的四周和中间等多个位置均设置立柱,因此,减少了屋内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该屋顶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屋顶结构因需在屋顶结构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立柱而导致屋内使用空间减少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架体,设置在边柱上;重力传导机构,用于将架体的重力传递至边柱,其中,重力传导机构的一端与架体相连,重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边柱相连。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边柱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边柱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两侧。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重力传导机构位于所述架体顶部的两侧,所述重力传导机构设置在每侧的相邻两个所述边柱之间。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重力传导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两侧。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重力传导机构包括:重力传导部,一端与所述边柱的一端端部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的中部;其中,所述重力传导部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重力传导部之间存在间隙。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重力传导部包括:第一锚固部,与所述边柱的一端端部相连;第二锚固部,位于所述架体顶部的中部,所述第二锚固部通过拉索部与所述第一锚固部相连。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锚固部包括:连接座,与所述边柱的一端端部相连;连接臂,一端端部通过紧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另一端端部用于与所述拉索部相连。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锚固部包括:支座,设置在所述架体顶部的中部;连接件,一端端部通过第二紧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另一端端部用于与所述拉索部相连。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紧固部和所述第二紧固部均包括:紧固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紧固件之间存在间隙。作为另外的实施方式,所述拉索部包括: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臂连接;双向紧固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双向紧固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益效果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架体和重力传导机构,该架体设置在所述边柱上;重力传导机构用于将所述架体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相连;在实际使用中,边柱主要是起到支撑的作用;架体主要是起到支撑屋顶(图中未示出)和安装重力传导机构的作用;重力传导机构主要是起到用于将所述架体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的作用;具体地说,经受力分析,通过设置重力传导机构,可将架体的重力通过重力传导机构以剪切力传递至边柱上,从而减少架体的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屋顶结构因需在屋顶结构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立柱而导致屋内使用空间减少的技术问题,即取消了屋顶结构底面的中间位置处的立柱,另外,还提高了整体架体的强度。经济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架体和重力传导机构,该架体设置在所述边柱上;重力传导机构用于将所述架体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相连;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通过设置重力传导机构,使得整体架体的强度增强,因此可以在保证原有架体强度的基础上,还可以节省节省架体中间的连接梁的材料,进而降低施工成本。社会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架体和重力传导机构,该架体设置在所述边柱上;重力传导机构用于将所述架体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相连;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利用受力分析原理,推动了建筑领域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两个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结构;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边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边柱;2、架体;3、重力传导机构;31、第一锚固部;311、连接座;312、第一紧固部;313、连接臂;32、第二锚固部;321、支座;322、第二紧固部;323、连接件;33、拉索部;331、第一连接杆;332、双向紧固件;333、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顶结构,包括边柱1、架体2和重力传导机构3,该架体2设置在所述边柱1上;重力传导机构3用于将所述架体2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1,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一端与所述架体2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1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边柱(1);/n架体(2),设置在所述边柱(1)上;/n重力传导机构(3),用于将所述架体(2)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1),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一端与所述架体(2)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柱(1);
架体(2),设置在所述边柱(1)上;
重力传导机构(3),用于将所述架体(2)的重力传递至所述边柱(1),其中,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一端与所述架体(2)相连,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柱(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柱(1)的数量为偶数,所述边柱(1)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导机构位于所述架体(2)顶部的两侧,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设置在每侧的相邻两个所述边柱(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对称设置在所述架体(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导机构(3)包括:
重力传导部,一端与所述边柱(1)的一端端部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架体(2)顶部的中部;
其中,所述重力传导部的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重力传导部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传导部包括:
第一锚固部(31),与所述边柱(1)的一端端部相连;
第二锚固部(32),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刚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易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