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目前,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通过钢结构节点将两个支撑方管进行对接,传统的钢结构节点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方管进行连接的,这使得在将支撑方管与钢结构节点进行对接或后期对支撑方管进行拆卸时都较为繁琐,且传统的钢结构节点抗震性较差,一般只能通过自身材料的刚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的,长此以往,容易使得钢结构节点发生形变,改变支撑方管的位置,进而影响钢结构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易造成安全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且支撑板(2)上固定连接有插杆(3),所述插杆(3)上插设有支撑方管(4),且壳体(1)上开设有与支撑方管(4)相配合的插口(5),所述支撑方管(4)的一端贯穿插口(5)设置,所述支撑方管(4)上开设有多个卡口(6),且插杆(3)上设置有与各个卡口(6)相配合的自动卡接机构(7),所述支撑板(2)与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8),且壳体(1)中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2)相配合的转轴(9),所述转轴(9)上套接有转轮(10),所述支撑板(2)上铰接有连杆(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且支撑板(2)上固定连接有插杆(3),所述插杆(3)上插设有支撑方管(4),且壳体(1)上开设有与支撑方管(4)相配合的插口(5),所述支撑方管(4)的一端贯穿插口(5)设置,所述支撑方管(4)上开设有多个卡口(6),且插杆(3)上设置有与各个卡口(6)相配合的自动卡接机构(7),所述支撑板(2)与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8),且壳体(1)中转动连接有与支撑板(2)相配合的转轴(9),所述转轴(9)上套接有转轮(10),所述支撑板(2)上铰接有连杆(11),且连杆(11)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铰接于转轮(10)的偏心处,所述转轴(9)上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块(12),且L形支撑块(12)上连接有阻尼块(13),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阻尼块(13)相配合的环形滑槽(14),所述壳体(1)中嵌设有多个半导体制冷片(15),所述转轴(9)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发电机构(16),且发电机构(16)与各个半导体制冷片(15)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卡接机构(7)包括电磁柱(71)、铁块(72)和卡块(73),所述插杆(3)上开设有收纳腔(17),且电磁柱(71)固定连接于收纳腔(17)中,所述铁块(72)通过多个复位弹簧(18)固定连接于收纳腔(17)中,且卡块(73)固定连接于铁块(72)上,所述卡块(73)的一端贯穿插杆(3)并与对应的卡口(6)卡接,所述铁块(72)、卡块(73)和卡口(6)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构(16)包括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张军,顾维扬,黄宏,许开成,朱从香,黄佳,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