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80000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0
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该不锈钢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优点在于,通过预先热处理技术细化奥氏体晶粒,低温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多形态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大幅改善超低温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热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1300MPa级别超低温用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液化天然气、液氮和液氧等储存设备及输送管道用钢要求具有较高的超低温韧性,以保证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传统的超低温用钢,AISI304等奥氏体不锈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抗蚀性和超低温韧性,但强度较低,尤其低的屈服强度是其致命弱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也仅约400MPa;5Ni和9Ni钢通过晶粒细化和形成稳定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使其具有较高的超低温韧性,可以满足部分超低温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但这类钢抗蚀性较弱,对于恶劣的使用环境,尤其是含有CO2、H2S等的液化气等环境无法使用。07Cr16Ni6和08Cr14Ni7Mo等半奥氏体不锈钢强度明显优于奥氏体不锈钢,只要控制适当的奥氏体可以保证足够的超低温韧性,但控制奥氏体量的Cr、Ni等合金元素窗口非常窄,工业化生产难度较大。此外,半奥氏体不锈钢存在敏化的问题,无法保证焊缝及热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学元素质量百分配比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热处理的工艺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n(1)锻坯经加热炉加热到950℃~1000℃,保温30~60分钟后空冷;/n(2)随后再加热保证在730℃~750℃保温1~2小时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学元素质量百分配比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热处理的工艺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
(1)锻坯经加热炉加热到950℃~1000℃,保温30~60分钟后空冷;
(2)随后再加热保证在730℃~750℃保温1~2小时后空冷;
(3)随后进行-50℃~-90℃保温1~2小时的冷处理;
(4)最终进行400℃~550℃时效处理时效时间1~5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平均晶粒尺寸50~80μm,室温抗拉强1300~1350MPa,屈服强度1250~1300MPa,液氮U型冲击功100~110J,液氮V型冲击功80~90J,液氮断后伸长率是传统工艺的2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其特征在于,热处理后的奥氏体组织呈现块状、条带状、颗粒状等多种形态,其整体组织均匀细小,具有较高的位错密度且Ni元素明显富集;在变形过程中稳定发生TRIP效应,改善拉伸塑性,冲击过程中残余奥氏体阻碍裂纹扩展,提升冲击吸收功。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的韧化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处理步骤及控制的技术参数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赓杨卓越苏杰丁雅莉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