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龙专利>正文

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789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该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有工作底架、控制显示屏和固定底座等;工作底架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工作底架下方四角均设置有一组固定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先将煤粉用水润湿,进而可以在煤粉表面形成水膜,提高两者粉体之间的粘接性,将润湿后的煤粉与石灰粉层铺重叠,从而使煤粉被石灰粉充分包裹,同时将煤粉搓开,提升石灰粉的包裹总面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烧结烟气中的硫化物及降低烧结固体燃耗,通常会在煤粉外表面包裹一层生石灰粉,然后与含铁原料以及熔剂进行烧结配料,从而使得在碳燃烧时在其碳粒周围有紧密接触的氧化钙对碳燃烧起到催化作用,可以提高碳的燃烧效率,达到节约燃料的作用,同时,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包裹在碳粒周围氧化钙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盐物质固结在烧结矿中,但是在对煤粉进行生石灰粉的包裹时,会将煤粉与生石灰粉混匀后再加入清水润湿混合,这样则会导致粉料的混匀时间较长,并且粉料混合后再加入水会使水停留在粉料的表面,难以与粉料充分搅匀,从而导致大部分粉料团结,无法保证煤粉表面充分包裹有生石灰粉,而且生石灰粉对煤粉的包裹性较差,如此则会导致结合粉体较为松散,结合性弱,后续加工达不到所需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在对煤粉进行生石灰粉的包裹时,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该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有工作底架(1)、控制显示屏(2)和固定底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煤粉浸水系统(4)、转移聚合系统(5)、搓合系统(6)和入料斜道(7);工作底架(1)与控制显示屏(2)相连接;工作底架(1)下方四角均设置有一组固定底座(3);工作底架(1)与煤粉浸水系统(4)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搓合系统(6)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入料斜道(7)进行固接;煤粉浸水系统(4)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转移聚合系统(5)与搓合系统(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该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有工作底架(1)、控制显示屏(2)和固定底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煤粉浸水系统(4)、转移聚合系统(5)、搓合系统(6)和入料斜道(7);工作底架(1)与控制显示屏(2)相连接;工作底架(1)下方四角均设置有一组固定底座(3);工作底架(1)与煤粉浸水系统(4)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搓合系统(6)相连接;工作底架(1)与入料斜道(7)进行固接;煤粉浸水系统(4)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转移聚合系统(5)与搓合系统(6)相连接;
该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碎料筛选,将煤块与生石灰破碎成粉料,并且对两者进行筛选;
步骤二:润湿,通过煤粉浸水系统(4)对煤粉进行润湿,使煤粉颗粒的表面包覆一层水膜;
步骤三:一次铺设,通过入料斜道(7)将一层石灰粉铺设至转移聚合系统(5)内;
步骤四:转移,煤粉浸水系统(4)将润湿的煤粉送至步骤三中铺设在转移聚合系统(5)内的一层石灰粉上,并且将煤粉分段输送,铺设均匀;
步骤五:二次铺设,通过入料斜道(7)将另一层石灰粉铺设在步骤四中铺好的湿润煤粉上,使一层煤粉与两层石灰粉层叠;
步骤六:包覆,通过转移聚合系统(5)配合搓合系统(6)对一层煤粉与两层石灰粉进行搓合,并且不断将煤粉搓开和聚拢;
步骤七:收集,对外层包覆有石灰粉的煤粉进行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煤粉浸水系统(4)包括有电动滑轨(401)、电动滑块(402)、第一连接板(403)、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一承接架(405)、平铺组件(406)、第一传动轮(407)、第一传动轴(408)、第一锥齿轮(409)、第二锥齿轮(4010)、第二传动轴(4011)、第一平齿轮(4012)、柱齿轮(4013)、第三传动轴(4014)、第三锥齿轮(4015)、固定侧架(4016)、浸水框(4017)、电动开关板(4018)、水箱(4019)、桨叶辊(4020)和第四锥齿轮(4021);电动滑轨(401)与电动滑块(402)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轨(401)和电动滑块(402)组合设置有两组;两组电动滑轨(401)均与工作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两组电动滑块(402)均与第一连接板(403)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板(403)与第一承接架(405)进行固接;第一承接架(405)下方设置有两组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一承接架(405)与平铺组件(406)相连接;第一承接架(405)与第一传动轴(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承接架(405)与第二传动轴(4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4)与固定侧架(4016)进行螺栓连接;平铺组件(406)与第一传动轮(407)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07)与第一传动轴(408)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408)与第一锥齿轮(409)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409)与第二锥齿轮(4010)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4010)与第二传动轴(4011)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4011)与第一平齿轮(4012)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4012)与柱齿轮(4013)相互啮合;柱齿轮(4013)与第三传动轴(4014)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4)与第三锥齿轮(4015)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4014)通过支架与工作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4015)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两组固定侧架(4016)分别与浸水框(4017)两侧进行固接;浸水框(4017)与电动开关板(4018)进行铰接;浸水框(4017)下方设置有水箱(4019);水箱(4019)与桨叶辊(4020)进行转动连接;水箱(4019)与工作底架(1)进行固接;桨叶辊(4020)与第四锥齿轮(4021)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4021)与转移聚合系统(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结固体燃料与生石灰预混合的包覆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聚合系统(5)包括有步进电机(501)、第二传动轮(502)、第三传动轮(503)、六棱杆(504)、传动套(505)、第四传动轮(506)、衔接板(507)、第五锥齿轮(508)、第二电动推杆(509)、第五传动轮(5010)、第四传动轴(5011)、第六锥齿轮(5012)、第六传动轮(5013)、第五传动轴(5014)、第二平齿轮(5015)、第三平齿轮(5016)、第六传动轴(5017)、第七锥齿轮(5018)、第八锥齿轮(5019)、丝杆(5020)、传动底座(5021)、光杆(5022)、第二连接板(5023)和聚合组件(5024);步进电机(5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轮(502)进行固接;步进电机(501)与工作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传动轮(5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3)与六棱杆(504)进行固接;六棱杆(504)与传动套(505)进行滑动连接;六棱杆(504)与第四传动轮(506)进行固接;六棱杆(504)通过支架与工作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套(505)通过轴承与衔接板(507)进行转动连接;传动套(505)与第五锥齿轮(508)进行固接;衔接板(507)与第二电动推杆(509)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509)与工作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10)与第四传动轴(5011)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5011)与第六锥齿轮(5012)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5011)通过支架与工作底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