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49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旋翼传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包括支臂,支臂的内端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支臂的外端连接至旋翼;支臂上从内端往外端方向依次设置内端轴承组件、轴套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支臂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固定件,支臂的外端设置有外端抵紧件,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上套设有壳体,壳体随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转动且壳体与内端固定件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轴承组件进行壳体的支撑,可通过更为精简的轴承组件结构分担壳体上的载荷,在承受同等离心力和升力的作用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变距铰结构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寿命更高,保证了直升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旋翼传动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
技术介绍
变距铰作为直升机旋翼控制不可缺少的部件,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变距铰的旋转带动端部的旋翼桨叶转动,进而桨叶迎角发生变化,满足飞行过程中所需的升力变化。不仅如此,变距铰还是传递旋翼桨叶离心力和升力的主要部件。由于变距铰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转动且传递较大的离心力,因此传统的变距铰采用推力滚子轴承单独传递离心力,两端采用滚子轴承传递升力。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由于桨叶质量大,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较大,因此传递离心力用的推力滚子轴承尺寸和重量较大,导致整个变距铰尺寸变大。变距铰尺寸较大,一方面会造成桨毂的重量增加、飞行过程会产生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大载荷单轴承传递,会造成轴承寿命较低,余度不足。上述两个方面都会增加飞行过程中的功率消耗,同时降低直升机的有效载重,最终导致直升机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因此,现有的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变距铰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包括支臂(1),支臂(1)的内端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支臂(1)的外端连接至旋翼;其特征在于:支臂(1)上从内端往外端方向依次设置内端轴承组件、轴套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支臂(1)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固定件,支臂(1)的外端设置有外端抵紧件(10),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上套设有壳体(2),壳体(2)随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转动且壳体(2)与内端固定件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210304 CN 202110239012X1.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包括支臂(1),支臂(1)的内端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支臂(1)的外端连接至旋翼;其特征在于:支臂(1)上从内端往外端方向依次设置内端轴承组件、轴套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支臂(1)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固定件,支臂(1)的外端设置有外端抵紧件(10),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上套设有壳体(2),壳体(2)随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转动且壳体(2)与内端固定件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端轴承组件至少包括四点接触轴承(7)和角接触球轴承(8),四点接触轴承(7)与内端轴承组件之间通过轴套组件抵紧,角接触球轴承(8)与四点接触轴承(7)同轴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接触球轴承(8)数量至少为二。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曦曾东冉峻塽常庆春王超锋彭钧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