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45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两侧均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均延伸至粉碎腔内部,且所述连接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且所述粉碎腔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四周边缘均与粉碎腔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盖板顶部两端均设有进液管,所述粉碎腔下方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底部两端均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均延伸至箱体下方,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延伸至箱体外部,该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简单,且便于处理河道内部污物,净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
技术介绍
河道整治亦称河床整理,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对于河道内部防护和治理,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产生难闻的嗅味和有害的藻毒素,严重影响着周围人群健康水平,这样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产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简单,且便于处理河道内部污物,净化效果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腔两侧均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均延伸至粉碎腔内部,且所述连接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且所述粉碎腔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四周边缘均与粉碎腔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盖板顶部两端均设有进液管,所述粉碎腔下方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底部两端均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均延伸至箱体下方,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延伸至箱体外部,且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腔设为漏斗形结构,且所述粉碎腔底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与过滤箱连通,且所述输送管内部设有过滤板。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均设为尖头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一侧设有检修板,所述检修板通过螺栓与箱体固定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与连接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一端均延伸至箱体外部,且所述进液管另一端与粉碎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粉碎腔,对进入到粉碎腔中的藻类、污物进行粉碎,防止河道堵塞,通过设置在其中的驱动电机与刀片,进行粉碎,使其进入过滤箱,使粉碎后的渣滓留在过滤箱内部,通过连接管将其抽出,而河水通过过滤箱后由排液管排出,通过设置检修板,便于对箱体内部进行检修,通过设置固定杆,便于将箱体固定在河道中,通过设置密封圈,防止机箱内部进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机箱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箱体;2、粉碎腔;3、机箱;4、驱动电机;5、连接轴;6、刀片;7、盖板;8、进液管;9、过滤箱;10、排液管;11、连接管;12、伸缩管;13、输送管;14、过滤板;15、安装板;16、固定杆;17、检修板;1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粉碎腔2,对进入到粉碎腔2中的藻类、污物进行粉碎,防止河道堵塞,所述粉碎腔2两侧均设有机箱3,所述机箱3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一端均延伸至粉碎腔2内部,且所述连接轴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6,对藻类、污物进行粉碎,且所述粉碎腔2顶端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四周边缘均与粉碎腔2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盖板7顶部两端均设有进液管8,所述粉碎腔2下方设有过滤箱9,在使粉碎后的渣滓留在过滤箱9内部,通过连接管11将其抽出,而河水通过过滤箱9后由排液管10排出所述过滤箱9底部两端均设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下方,所述过滤箱9顶部设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部,且所述连接管11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2。更具体而言,所述粉碎腔2设为漏斗形结构,且所述粉碎腔2底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3,所述输送管13一端与过滤箱9连通,且所述输送管13内部设有过滤板14,所述箱体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一端均设为尖头结构,便于将箱体1固定在河道中,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检修板17,便于对箱体1内部进行检修,所述检修板17通过螺栓与箱体1固定相连,所述机箱3与连接轴5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8,防止机箱3内部进水,所述进液管8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外部,且所述进液管8另一端与粉碎腔2连通。工作原理:该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河水由进液管8进入粉碎腔2,通过过滤板14将河水中的藻类与污物过滤在粉碎腔2内部,通过驱动电机4与刀片6对藻类、污物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输送管13进入过滤箱9,使粉碎后的渣滓留在过滤箱9内部,通过连接管11将其抽出,而河水通过过滤箱9后由排液管10排出,通过设置检修板17,便于对箱体1内部进行检修,通过设置固定杆16,便于将箱体1固定在河道中,通过设置密封圈18,防止机箱3内部进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粉碎腔(2),所述粉碎腔(2)两侧均设有机箱(3),所述机箱(3)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一端均延伸至粉碎腔(2)内部,且所述连接轴(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6),且所述粉碎腔(2)顶端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四周边缘均与粉碎腔(2)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盖板(7)顶部两端均设有进液管(8),所述粉碎腔(2)下方设有过滤箱(9),所述过滤箱(9)底部两端均设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下方,所述过滤箱(9)顶部设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部,且所述连接管(11)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粉碎腔(2),所述粉碎腔(2)两侧均设有机箱(3),所述机箱(3)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一端均延伸至粉碎腔(2)内部,且所述连接轴(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6),且所述粉碎腔(2)顶端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四周边缘均与粉碎腔(2)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盖板(7)顶部两端均设有进液管(8),所述粉碎腔(2)下方设有过滤箱(9),所述过滤箱(9)底部两端均设有排液管(10),所述排液管(10)一端均延伸至箱体(1)下方,所述过滤箱(9)顶部设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部,且所述连接管(11)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河道净化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腔(2)设为漏斗形结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纳琦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