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素继专利>正文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9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属于水陆全地形越野设备领域。包括陆行部和水行部,陆行部包括车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车体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动力系统驱动移动轮转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运动;水行部对称设置在车体的两则,水行部包括浮体、支杆、推进装置、水翼板和方向装置;浮体与车体一侧固定连接,浮体下水时提供浮力,支杆一端与浮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浮体下部;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螺旋桨设在浮体尾部或装设在支杆上;水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杆的下部,水翼板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方向装置包括方向板,方向板竖直设置。解决传统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水面航行时车体不能漂浮在水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陆全地形越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技术介绍
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是特殊用途车,其特点是具有陆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功能,自全地形越野车辆诞生以来,主要用在军队装备建设范畴,装备全地形越野车的国家虽然较多,但发展比较缓慢,多数应用在内陆江河等狭窄范围。传统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在水上航行时,车体下部大部分结构需要与水面接触,而与水面的接触越面越大,车体航行时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导致车体续航时间大大减少;同时过大的水面阻力,使得车体在水面的航行速度极大减慢。而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能水陆全地形越野车也越为越爱到消费者的亲睐,而车体大部分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给人的骑乘、祠堂体验也更奇特,更能吸引游客。一种水面航行时,车体大部分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成为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解决传统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水面航行时车体不能漂浮在水面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包括陆行部和水行部,所述陆行部包括车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所述移动轮转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运动;所述水行部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则,所述水行部包括浮体、支杆、推进装置、水翼板和方向装置;所述浮体与所述车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下水时提供浮力,所述支杆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所述浮体下部;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在所述浮体尾部或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水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杆的下部,所述水翼板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所述方向装置包括方向板,所述方向板竖直设置,所述方向板一侧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方向板可调摆动。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Y形轮叉,所述Y形轮叉包括可伸缩的竖杆和两个分叉端,所述竖杆为伸缩杆,所述竖杆一端与车体连接,所述竖杆另一端与两个分叉端的共同端连接,所述移动转动设置在所述Y形轮叉两个分叉端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圈凸块,所述凸块呈弧形条,同一圈的所述凸块相间呈环状分布,每一所述凸块两侧装设置有侧翼板。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为二轮车或多轮车。进一步的,所述浮体前端及底部呈流线形。进一步的,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柔性传动轴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装设在所述浮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柔性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轴、拉绳和双向复位铰链,所述方向板通过所述双向复位铰链与所述支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装设在所述支杆上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杆内,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卷绳槽,所述支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拉绳绕卷于所述卷绳槽上,所述拉绳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方向板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方向板一相背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翼板上端面的一侧与所述支杆下部铰接,所述水翼板与所述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角度锁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角度锁定结构包括卡槽、插销、销孔和锁孔,所述支杆下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水翼板一端在所述插槽内活动,所述支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连通的第一销孔、第二销孔,所述水翼板端部设置有锁孔;所述水翼板水平放置时,所述插销装设在所述第一销孔内并与所述锁孔可拆连接,所述水翼板水平竖直放置时,所述插销装设在所述第二销孔内并与所述锁孔可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销和所述支杆通过柔性线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陆地航行时,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车体运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体到移动,实现陆地的移动航行;需要在水中航行时,使整个陆行部和水行部进入水中,浮体提供浮力,使全地形越野车漂浮在水面;通过推进装置的螺旋桨在水中航行,航行过程中,由于水流和水翼板的作用,使整个车体具有上升的动力,再将移动轮向上提升,车体与水面的接触面更小,阻力减少,车体航行速度加快,车体不断上升,最后稳定状态时只有水翼板、支杆、方向板和螺旋桨位于水下,实现车体悬空航行的效果。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解决传统全地形越野车不能悬浮在水面上的技术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流线形的浮体,可以减少全地形越野车在水中低速航行时浮体所受的阻力,便于提速。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移动轮,满足不同需要。3.本专利技术通过水翼板的角度可调,实现收折的效果,在陆地航行时,可以防止刮到人或物,造成不必要的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Y形轮叉及移动轮安装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推进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向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角度锁定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陆行部、2-水行部、11-车体、12-移动轮、13-Y形轮叉、21-浮体、22-支杆、23-推进装置、24-水翼板、25-方向装置、26-角度锁定结构、121-凸块、122-侧翼板、131-竖杆、132-分叉端、231-螺旋桨、232-第一驱动电机、233-柔性传动轴、234-第一转轴、251-方向板、252-第二驱动电机、253-第二转轴、254-拉绳、255-双向复位铰链、261-卡槽、262-插销、263-第二销孔、264-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陆行部和水行部,所述陆行部包括车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所述移动轮转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运动;所述水行部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则,所述水行部包括浮体、支杆、推进装置、水翼板和方向装置;所述浮体与所述车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下水时提供浮力,所述支杆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所述浮体下部;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在所述浮体尾部或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水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杆的下部,所述水翼板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所述方向装置包括方向板,所述方向板竖直设置,所述方向板一侧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方向板可调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陆行部和水行部,所述陆行部包括车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所述移动轮转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运动;所述水行部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则,所述水行部包括浮体、支杆、推进装置、水翼板和方向装置;所述浮体与所述车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下水时提供浮力,所述支杆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所述浮体下部;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在所述浮体尾部或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水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杆的下部,所述水翼板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所述方向装置包括方向板,所述方向板竖直设置,所述方向板一侧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方向板可调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置有Y形轮叉,所述Y形轮叉包括可伸缩的竖杆和两个分叉端,所述竖杆为伸缩杆,所述竖杆一端与车体连接,所述竖杆另一端与两个分叉端的共同端连接,所述移动转动设置在所述Y形轮叉两个分叉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圈凸块,所述凸块呈弧形条,同一圈的所述凸块相间呈环状分布,每一所述凸块两侧装设置有侧翼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二轮车或多轮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前端及底部呈流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素继
申请(专利权)人:吴素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