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火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6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火服装,其包括朝向人体一侧的内层,位于内层背离人体一侧的外层,折叠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抗火布,抗火布位于使用者的背部设置,外层上位于使用者背部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将抗火布抽出的切缝,使用者将抗火布由切缝抽出后包裹在身体上并对身体进行防护。本申请具有保护使用者在火场逃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火服装
本申请涉及防火护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火服装。
技术介绍
当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的找到逃生路线并逃离火场是火灾生存的关键,而在逃生时,有的逃生通道内会存在明火,高温,或浓烟等恶劣环境。逃生者在遇到这些路障时,火场内的高温以及明火容易对逃生者造成烧伤,或是容易引燃逃生者的毛发或衣物,从而对逃生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保护使用者在火场逃生,本申请提供一种抗火服装。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火服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火服装,抗火服装所使用的面料包括穿戴后靠近人体一侧的内层,设置在内层背离人体一侧的外层,内层与外层之间还设置有抗火层;抗火服装包括上衣,所述上衣的背部设置有一用于包裹保护佩戴者的抗火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灾发生时,使用者可以将抗火布裹卷在全身,从而一方面减少了使用者在逃生时与明火的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减少对火场内的高温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从而保护了使用者。外层的设置,可以在抗火服装不使用时,对抗火布进行保护,减少抗火布被刮伤磨损,当抗火服装使用时,外层可以将外界的热量进行隔离,从而进一步保护使用者。可选的,所述上衣的背部还开设有一用于将抗火布收纳在抗火层与外层之间的切缝,切缝设置在外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缝的设置使得抗火布可以被收纳在外层与抗火层之间,从而方便了使用者正常的穿戴,并且抗火布在不使用时外层所保护,从而减少了抗火布暴露在外侧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可选的,所述抗火布包括头部保护区和躯干保护区,头部保护区与躯干保护区的交接处位于切缝处并与内层固接,所述头部保护区包括与躯干保护区相连的连接布,连接布的两侧各设置有一面部保护布,面部保护布远离连接布的一侧设置有一口鼻保护布,两个口鼻保护布由使用者后脑位置分别从两侧绕过耳朵并在使用者口鼻处相互搭接,两个口鼻保护布相互搭接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口鼻保护布相互固定的第一魔术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连接布两侧的两个面部保护布和口鼻保护布通过第一魔术贴组件相互固定后包裹在使用者的面部,从而对使用者的面部进行保护,减少了由于面部暴露在火场中,被烧伤的情况。可选的,所述连接布背离躯干保护区的一侧边沿还固接有头顶保护布,头顶保护布贴附在头顶上并且头顶保护布与面部保护布相互侧边同时设置有用于将头部保护区和面部保护布固定的第二魔术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顶保护布从使用者的后脑部绕过头顶后盖设在头顶处,并与面部保护布通过第二魔术贴组件相互固定,从而对使用者的头发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明火以及高温将头发引燃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口鼻保护布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保护层的设置,对火场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烟尘进行了过滤,从而保护了使用者可选的,所述躯干保护区的宽度大于使用者背部宽度的两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躯干保护区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收纳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躯干保护区时,使用者可以将躯干保护区通过切缝从内层和外层之间抽出,将躯干保护区包裹在身上,从而对躯体进行保护。躯干保护区的宽度大于使用者肩宽两倍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将抗火布多出的部分裹卷在身上,从而对身体整体进行保护。从而提高了躯干保护区对使用者身体保护的严密性。可选的,所述躯干保护区朝向使用者内侧一面固接有便于使用者用手抓握的握持条,握持条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握持条分别位于躯干保护区宽度方向的两侧,当躯干保护区展开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抓握握持条,从而将躯干保护区包裹在身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用手抓住握持条,从而将躯干保护区包裹在身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并且减少了使用者在抓紧躯干保护区时,手部暴露到抗火布外侧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切缝处还设置有一用于控制切缝开闭的拉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锁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不使用抗火布时,可以将拉锁封闭在切缝内部,从而方便了抗火布的收纳,提高了抗火服装的整体性。可选的,所述切缝外侧设置有一盖布,盖布位于外层背离内层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布的设置对拉锁进行了保护,减少了拉锁由于磨损,从而导致切缝不易打开,进而影响逃生速度的情况,提高的抗火布使用时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对使用者逃离火场提供了保护,抗火布包裹在使用者周身,从而隔离了明火,减少了使用者被明火或高温烫伤的情况发生;1.减少了使用逃生时,被火场的有害气体以及烟尘伤害的情况。活性炭过滤层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呼吸的气体首先被活性炭所过滤净化,从而保护了使用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抗火服装正面以及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抗火服装面料层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抗火服装抗火布展开后的背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抗火布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层;11、抗火层;2、外层;21、切缝;3、抗火布;4、头部保护区;41、连接布;42、面部保护布;43、口鼻保护布;431、活性炭过滤层;44、第一魔术贴组件;45、头顶保护布;46、第二魔术贴组件;5、躯干保护区;51、握持条;52、变形缝;6、拉锁;61、盖布;62、第三魔术贴组件;7、上衣;8、裤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抗火服装。参照图1和图2,抗火服装包括配套使用的上衣7和裤子8,上衣7和裤子8采用相同的面料制成,抗火服装的面料包括穿戴后朝向使用者一侧的内层1,设置在内层1背离使用者一侧的外层2。内层1和外层2之间还填充有抗火层11。抗火层11使用纤维状聚酰亚胺编织而成,由于聚酰亚胺本身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承受高达400摄氏度的高温;并且聚酰亚胺具有自熄性,即离开火源后会自行熄灭;聚酰亚胺本身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在长期使用时不易发生磨损破裂。抗火层11的设置,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减少了使用者在逃生时与明火接触,烧伤的情况。抗火服装外层2使用锦纶材料,锦纶具有耐磨,隔热的特性,从而可以在抗火服装不使用时,对抗火层11进行保护,并且当抗火服装使用时,外层2可以将外界的热量进行隔离,从而进一步保护使用者。上衣7中相对于使用者背部的位置还设置有抗火布3,抗火布3使用聚酰亚胺材质。抗火布3折叠在外层2与抗火层11之间。外层2相对于使用者背部靠近肩膀的位置开设有一切缝21,抗火布3可以从切缝21中取出,并铺展开,使用者可以将抗火布3整体包覆在躯干以及头部,从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方便了使用者从火场中逃生。如图3所示,抗火布3包括用于包裹使用者头部的头部保护区4和包裹使用者躯干的躯干保护区5。头部保护区4和躯干保护区5在抗火服装背部的切缝21处相互连接并且缝制在抗火层11上,抗火布3与抗火层11相互缝制的位置呈长条状并正对切缝21设置。当抗火布3从内层1和外层2之间抽出时,抗火布3仍与抗火层11相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火服装,其特征在于:抗火服装所使用的面料包括穿戴后靠近人体一侧的内层(1),设置在内层(1)背离人体一侧的外层(2),内层(1)与外层(2)之间还设置有抗火层(11);/n抗火服装包括上衣(7),所述上衣(7)的背部设置有一用于包裹保护佩戴者的抗火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火服装,其特征在于:抗火服装所使用的面料包括穿戴后靠近人体一侧的内层(1),设置在内层(1)背离人体一侧的外层(2),内层(1)与外层(2)之间还设置有抗火层(11);
抗火服装包括上衣(7),所述上衣(7)的背部设置有一用于包裹保护佩戴者的抗火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火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7)的背部还开设有一用于将抗火布(3)收纳在抗火层(11)与外层(2)之间的切缝(21),切缝(21)设置在外层(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火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火布(3)包括头部保护区(4)和躯干保护区(5),头部保护区(4)与躯干保护区(5)的交接处位于切缝(21)处并与内层(1)固接,所述头部保护区(4)包括与躯干保护区(5)相连的连接布(41),连接布(4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面部保护布(42),面部保护布(42)远离连接布(41)的一侧设置有一口鼻保护布(43),两个口鼻保护布(43)由使用者后脑位置分别从两侧绕过耳朵并在使用者口鼻处相互搭接,两个口鼻保护布(43)相互搭接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口鼻保护布(43)相互固定的第一魔术贴组件(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火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义刘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达人国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