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4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胸腔引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包括引流入口段和引流出口段,引流入口段设有侧吸孔,引流入口段和引流出口段之间的引流管设有气囊,气囊设有螺纹和加气管,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囊可有效防止引流管从胸腔内脱出,气囊的外侧壁的螺纹可防止引流管在胸腔处的引流管插入口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引流管及固定缝线对引流管插入口处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的挤压损伤强度,降低伤口组织坏死的几率,减少肺部感染风险,可避免气囊长时间挤压引流管插入口处的同一位置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可加快后期伤口康复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胸腔引流
,具体涉及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胸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器材,用于胸部术后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液。为防止引流管脱落引起气胸、胸腔积液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主要是术中在皮肤上缝线固定引流管,这样缝合后,术后患者咳嗽、下床活动时引流管缝线会牵拉皮肤,引起患者严重疼痛不适,同时因固定缝线产生的切割力会使局部皮肤缺血甚至坏死,不仅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风险,还会使得愈合后皮肤疤痕明显。基于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本装置可减少不良愈合和疤痕形成,可防止引流管脱出,降低引流管及固定缝线对胸腔引流管插入口处的挤压损伤强度,加快术后愈合速度。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引流入口段和引流出口段,所述引流入口段的引流管的侧壁设有侧吸孔,所述引流入口段和引流出口段之间的引流管的外侧壁设有环绕引流管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用于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插入口,所述气囊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气囊所在的引流管的侧壁处设有穿过引流管的侧壁且伸入气囊内的加气管,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沿着引流管的内壁延伸至引流出口段后穿过引流管的侧壁,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包括均环绕引流管的外侧壁设置的气囊一和两个气囊二,两个所述气囊二之间设有连通两个气囊二且环绕引流管的外侧壁设置的非弹性且软质的环形通道,所述气囊一设于两个气囊二之间,所述气囊一面向引流管的一面与环形通道相连;所述气囊一和气囊二背离引流管的一面均为凹面面向引流管的弧形面;所述加气管包括给气囊一充气的加气管一和给气囊二充气的加气管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减少不良愈合和疤痕形成,利用气囊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插入口,可有效防止引流管从胸腔内脱出,气囊的外侧壁的螺纹可防止引流管在胸腔处的引流管插入口滑动,降低引流管及固定缝线对引流管插入口处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的挤压损伤强度,降低伤口组织坏死的几率,减少肺部感染风险;设置的气囊一和气囊二可交替堵塞引流管插入口,避免气囊长时间挤压引流管插入口处的同一位置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进一步降低组织坏死的几率,加快后期伤口康复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穿过胸腔处的引流管插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引流管;2、引流入口段;3、引流出口段;4、侧吸孔;5、阀门;6、气囊一;7、气囊二;8、环形通道;9、加气管一;10、加气管二;11、胸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3,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1,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包括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引流入口段2的引流管1的侧壁设有侧吸孔4,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之间的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有环绕引流管1设置的气囊,气囊用于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1插入口,气囊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气囊所在的引流管1的侧壁处设有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且伸入气囊内的加气管,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沿着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至引流出口段3后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阀门5。实施例2:参见图1和图2,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1,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包括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引流入口段2位于胸腔内,引流入口段2的引流管1的侧壁设有侧吸孔4,侧吸孔4可进一步提高胸腔积液的引流效率,引流出口段3位于胸腔外。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之间的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有环绕引流管1设置的气囊,气囊用于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1插入口,气囊位于引流管1插入口内,气囊可防止引流管1从胸腔内脱出,本实施例的气囊包括均环绕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置的气囊一6和两个气囊二7,气囊一6和气囊二7均与引流管1的外侧壁粘接,两个气囊二7之间设有连通两个气囊二7且环绕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置的的环形通道8,环形通道8面向引流管1的一面与引流管1粘接,环形通道8由非弹性且质软的材质制作而成,当气囊二7堵压引流管1插入口时,环形通道8并不会挤压引流管1插入口的内壁,环形通道8内未通入气体时,环形通道8呈干瘪状态;气囊一6设于两个气囊二7之间,气囊一6面向引流管1的一面与环形通道8背离引流管1的一面粘接,气囊一6和气囊二7背离引流管1的一面均为凹面面向引流管1的弧形面,气囊一6和气囊二7的侧壁未连接在一起,通过给气囊一6和气囊二7交替充气而使气囊一6和气囊二7交替挤压抵接引流管1插入口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以避免气囊长时间挤压引流管1插入口的内壁的同一位置,从而降低组织坏死的几率,加快后期伤口康复的速度。气囊的外侧壁设有螺纹,螺纹具有防滑的效果,可防止引流管1在胸腔处的引流管1插入口内滑动,降低引流管1对引流管1插入口处的内壁处的胸腔壁和相关组织的挤压损伤强度,可降低伤口组织坏死的几率,减少肺部感染风险;气囊所在的引流管1的侧壁处设有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且伸入气囊内的加气管,本实施例的加气管包括给气囊一6充气的加气管一9和给气囊二7充气的加气管二10,加气管一9和加气管二10背离气囊的端部均沿着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至引流出口段3后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加气管一9和加气管二10穿出引流管1出口段的端部均设有阀门5,阀门5用于关闭加气管一9和加气管二10。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如下:使用时,将引流管1通过引流管1插入口插入胸腔内,使气囊所在的部位位于引流管1插入口内,随后向加气管一9充气,使气囊一6充气膨胀而挤压堵塞住引流管1插入口,充气完成后,关闭加气管一9上的阀门5,一段时间后,向加气管二10充气,使气囊二7充气膨胀而挤压堵塞住引流管1插入口,充气完成后,关闭加气管二10上的阀门5,随后打开加气管一9上的阀门5,将气囊一6内的气体放出即可。如上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包括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所述引流入口段(2)的引流管(1)的侧壁设有侧吸孔(4),所述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之间的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有环绕引流管(1)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用于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1)插入口,所述气囊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气囊所在的引流管(1)的侧壁处设有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且伸入气囊内的加气管,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沿着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至引流出口段(3)后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阀门(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螺纹式气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包括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所述引流入口段(2)的引流管(1)的侧壁设有侧吸孔(4),所述引流入口段(2)和引流出口段(3)之间的引流管(1)的外侧壁设有环绕引流管(1)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用于堵住胸腔处的引流管(1)插入口,所述气囊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气囊所在的引流管(1)的侧壁处设有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且伸入气囊内的加气管,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沿着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至引流出口段(3)后穿过引流管(1)的侧壁,所述加气管背离气囊的端部设有阀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弢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