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杯,包括上盖、底座和内芯;上盖具有出雾通道;底座与上盖相匹配并形成第一腔室,底座具有进气管;出雾通道与第一腔室连通;内芯包括内芯本体与挡板,内芯本体具有容纳进气管的第二腔室,且在内芯本体顶端具有与进气管的进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挡板通过固定架竖直固定在内芯本体顶端正对排气孔处,挡板与出雾通道形成雾化气溶液通道。通过将内芯安装在底座上,并将上盖与底座相匹配,构成雾化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冲入内部,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气体和杯身内液体一起冲击挡板,在高速撞击下液滴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雾化气溶液通道喷出,喷出的气压压力大,雾化率大,撞击均匀,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雾化杯。
技术介绍
医用雾化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其中空气压缩式雾化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不同的雾化杯产生的雾化颗粒大小不同,沉积的部位不同,治疗的病症不同;现有雾化杯结构设计不合理,雾化率较低且不方便组装。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雾化率较高且方便组装的雾化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杯,包括,上盖、底座以及内芯;所述上盖具有出雾通道;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相匹配并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底座具有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的进气通道为自外部至内部内径逐渐减小的变径截面结构;所述出雾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内芯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内芯包括内芯本体与挡板,所述内芯本体具有容纳所述进气管的第二腔室,且在所述内芯本体顶端具有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挡板通过固定架竖直固定在所述内芯本体顶端正对所述排气孔处,所述挡板与所述排气孔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挡板与所述出雾通道形成雾化气溶液通道。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雾化杯,通过将内芯安装在底座上,并将上盖与底座相匹配,构成雾化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从底座进气管的进气通道冲入内部,由于进气通道较窄,从而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气体以及杯身内的液体一起冲击位于内芯本体顶端正对排气孔处的挡板,在高速撞击下液滴向周围飞溅,从而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挡板与出雾通道形成的雾化气溶液通道喷出,喷出的气压压力大,雾化率大,撞击均匀,性能稳定。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外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卡扣,所述上盖底部内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卡扣座,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对应卡接。由此,采用上下扣位卡接的方式,方便组装。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圆盘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圆盘下表面两侧,且一端与所述圆盘下表面垂直,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内芯本体顶端侧边,所述圆盘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挡板穿过所述通孔与两个所述支撑杆卡接。由此,挡板固定牢固,且提高了雾状微粒从挡板进入出雾通道的效率。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支脚座,所述支脚座为两端开口且周向具有四个弧形开口的圆筒形结构。由此,使雾化杯放置更加平稳。优选的,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液通道。由此,能够防止进液与出雾相互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一种雾化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一种雾化杯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内芯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盖;11、出雾通道;12、第一腔室;13、卡扣座;14、进液通道;2、底座;21、进气管;22、卡扣;23、支脚座;3、内芯;31、内芯本体;32、挡板;33、第二腔室;34、固定架;341、圆盘;342、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杯,包括,上盖1、底座2以及内芯3;上盖1具有出雾通道11;底座2与上盖1相匹配并形成第一腔室12,底座2具有一端与第一腔室12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通的进气管21,进气管21内的进气通道为自外部至内部内径逐渐减小的变径截面结构;出雾通道11与第一腔室12连通;内芯3位于底座2与上盖1之间,内芯3包括内芯本体31与挡板32,内芯本体31具有容纳进气管21的第二腔室33,且在内芯本体31顶端具有与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挡板32通过固定架34竖直固定在内芯本体31顶端正对排气孔处,挡板32与排气孔之间存在空隙,挡板32与出雾通道11形成雾化气溶液通道。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座2顶部外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卡扣22,上盖1底部内侧面一体连接有多个卡扣座13,卡扣22与卡扣座13对应卡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34包括圆盘341以及支撑杆342,支撑杆342为两个,分别位于圆盘341下表面两侧,且一端与圆盘341下表面垂直,另一端固定于内芯本体31顶端侧边,圆盘34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挡板32穿过通孔与两个支撑杆342卡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底座2底部设有支脚座23,支脚座23为两端开口且周向具有四个弧形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盖1具有与第一腔室12连通的进液通道14。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将内芯3安装在底座2上,并将上盖1与底座2扣接,构成雾化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从底座2的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冲入内部,由于进气通道较窄,从而形成高速气流,产生负压带动气体以及杯身内的液体一起冲击位于内芯本体31顶端正对排气孔处的挡板32,在高速撞击下液滴向周围飞溅,从而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挡板32与出雾通道11形成的雾化气溶液通道喷出,喷出的气压压力大,雾化率大,撞击均匀,性能稳定。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底座(2)以及内芯(3);/n所述上盖(1)具有出雾通道(11);/n所述底座(2)与所述上盖(1)相匹配并形成第一腔室(12),所述底座(2)具有一端与第一腔室(12)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通的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内的进气通道为自外部至内部内径逐渐减小的变径截面结构;所述出雾通道(11)与所述第一腔室(12)连通;/n所述内芯(3)位于所述底座(2)与所述上盖(1)之间,所述内芯(3)包括内芯本体(31)与挡板(32),所述内芯本体(31)具有容纳所述进气管(21)的第二腔室(33),且在所述内芯本体(31)顶端具有与所述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挡板(32)通过固定架(34)竖直固定在所述内芯本体(31)顶端正对所述排气孔处,所述挡板(32)与所述排气孔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挡板(32)与所述出雾通道(11)形成雾化气溶液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底座(2)以及内芯(3);
所述上盖(1)具有出雾通道(11);
所述底座(2)与所述上盖(1)相匹配并形成第一腔室(12),所述底座(2)具有一端与第一腔室(12)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相通的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内的进气通道为自外部至内部内径逐渐减小的变径截面结构;所述出雾通道(11)与所述第一腔室(12)连通;
所述内芯(3)位于所述底座(2)与所述上盖(1)之间,所述内芯(3)包括内芯本体(31)与挡板(32),所述内芯本体(31)具有容纳所述进气管(21)的第二腔室(33),且在所述内芯本体(31)顶端具有与所述进气管(21)的进气通道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挡板(32)通过固定架(34)竖直固定在所述内芯本体(31)顶端正对所述排气孔处,所述挡板(32)与所述排气孔之间存在空隙,所述挡板(32)与所述出雾通道(11)形成雾化气溶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显胜黄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宜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