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挑战装置以及灭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27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程挑战装置,包括:壳体基座,壳体基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凹穴,凹穴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壳体基座密封膜,壳体基座密封膜密封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壳体基座密封膜与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挑战路径,壳体基座密封膜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挑战路径,壳体基座密封膜与凹穴共同形成模拟腔;以及指示物,指示物设置在模拟腔中。第一挑战路径和/或第二挑战路径的有效挑战路径可以改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灭菌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过程挑战装置的有效挑战路径来提供不同的挑战难度,能够适应具有不同管腔长度的器械的灭菌监测,改善过程挑战装置的适用性,有效地模拟灭菌过程,并提高灭菌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程挑战装置以及灭菌设备
本技术涉及用于灭菌操作的辅助装置,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管腔型器械的灭菌过程进行模拟监测的过程挑战装置以及用于灭菌操作的灭菌设备。
技术介绍
在很多领域中,会涉及对器械的灭菌消毒。例如,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暴露于血液或其他体液,因此在每次使用之前均需要对这些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洁和灭菌消毒处理。一种常见的灭菌消毒方法是利用高温蒸汽对污染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但是对于诸如内窥镜之类的带有管腔的医疗器械来说,蒸汽从管腔的一端进入另一端从而彻底消毒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一般管腔越长,内径越小,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在灭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同一个灭菌器内同时对多个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消毒。然而,各医疗器械的管腔长度和/或内径会有所不同。以各类内窥镜为例,不同类型的内窥镜的管腔内径尺寸通常相差不大,但管腔长度差异明显。对于管腔长度不同的医疗器械,进行完全灭菌所需的处理时间不同。为了确保灭菌器中的所有医疗器械均完全灭菌消毒,通常在灭菌消毒过程中采用过程挑战装置进行灭菌过程挑战,模拟器械的灭菌过程,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通过过程挑战装置来判断灭菌消毒是否充分完成。“灭菌过程挑战”是指针对灭菌目的及需要进行灭菌的物品而为灭菌过程设定特定的挑战难度,并通过相应的过程挑战装置来测试并判断灭菌过程是否在该特定挑战难度下达到了预期的灭菌效果。过程挑战装置通常包括对灭菌介质(比如过氧化氢蒸汽等)的穿透具有一定抵抗力的部分、装载生物或化学指示物的模拟腔以及内部的生物或化学指示物。对灭菌介质的穿透具有一定抵抗力的部分为设置在过程挑战装置中的挑战路径,为灭菌过程提供了特定的抗力,使灭菌介质不能容易地穿透到过程挑战装置的模拟腔,而模拟腔内的指示物能够通过例如颜色变化等来反映灭菌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过程挑战装置的挑战路径的内径和长度均不可调节,从而无法调节过程挑战难度。如果对于具有不同管腔长度的器械进行灭菌处理时,均使用具有固定挑战难度的过程挑战装置,则不能够有效地模拟灭菌处理。例如,当对于管腔长度较小的器械进行灭菌消毒处理时,如果使用挑战难度较大的过程挑战装置,则会使得过程挑战装置所指示的完全灭菌所需的处理时间将会大大长于实际所需的处理时间,造成灭菌操作的效率低下。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内窥镜需要采用不同的过程挑战装置,过程挑战装置的适用性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过程挑战装置,能够根据待灭菌处理的器械而设定合适的挑战难度,以有效地模拟灭菌操作,并提高过程挑战装置的适用性,提高灭菌处理的效率。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过程挑战装置,该过程挑战装置用于模拟并监测灭菌过程,并且包括:壳体基座,壳体基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凹穴,凹穴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通;壳体基座密封膜,壳体基座密封膜密封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壳体基座密封膜与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挑战路径,壳体基座密封膜与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挑战路径,并且壳体基座密封膜与凹穴共同形成模拟腔;以及指示物,指示物设置在模拟腔中。第一挑战路径和/或第二挑战路径的有效挑战路径可以改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基座密封膜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一挑战路径和/或第二挑战路径可以经由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与过程挑战装置的外部连通。过程挑战装置还包括调节膜,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以改变第一挑战路径和/或第二挑战路径与过程挑战装置的外部连通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通孔包括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第一组通孔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二组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调节膜包括第一调节膜和第二调节膜,第一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第一组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第二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第二组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形成为蛇形凹槽并且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槽段,并且/或者第二凹槽形成为蛇形凹槽并且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槽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通孔中的各通孔从壳体基座密封膜的外围向内依次设置成分别与第一凹槽的不同槽段连通或者与第一凹槽的相邻槽段之间的连接部连通;第二组通孔中的各通孔从壳体基座密封膜的外围向内依次设置成与第二凹槽的不同槽段连通或者与第一凹槽的相邻槽段之间的连接部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基座密封膜以可拆卸地方式密封地附接至壳体基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关于凹穴对称地设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穿透壳体基座的外周壁,并且/或者,第二凹槽穿透壳体基座的外周壁。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灭菌设备,该灭菌设备包括:灭菌器,灭菌器构造成对一个或多个器械灭菌;以及根据本技术的过程挑战装置。优选地,过程挑战装置的壳体基座和壳体基座密封膜由与待灭菌的一个或多个器械的物理性能相近的材料制成。当灭菌器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多个管腔型器械灭菌时,过程挑战装置的有效挑战路径设置成与管腔长度最大的管腔型器械相适应。本技术通过调节过程挑战装置的有效挑战路径来提供不同的挑战难度,能够适应具有不同管腔长度的器械的灭菌监测,改善了过程挑战装置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地模拟灭菌过程,并提高灭菌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程挑战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过程挑战装置的第一状态;图2示出了图1中的过程挑战装置的分解图;图3和图4示出了图1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和图6示出了图1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三状态下的立体图;图7和图8示出了图1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四状态下的立体图;图9示出了沿图8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过程挑战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过程挑战装置的第一状态;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过程挑战装置的分解图;图12和图13示出了图10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4和图15示出了图10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三状态下的立体图;以及图16和图17示出了图10中的过程挑战装置在第四状态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技术、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与“上”、“下”相关的方位术语是以附图中所示出的视图的上、下位置来描述的。在实际应用中,本文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程挑战装置,所述过程挑战装置用于模拟并监测灭菌过程,并且包括:/n壳体基座,所述壳体基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凹穴,所述凹穴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n壳体基座密封膜,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密封地附接至所述壳体基座,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挑战路径,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挑战路径,并且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凹穴共同形成模拟腔;以及/n指示物,所述指示物设置在所述模拟腔中,/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挑战路径和/或所述第二挑战路径的有效挑战路径可以改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程挑战装置,所述过程挑战装置用于模拟并监测灭菌过程,并且包括:
壳体基座,所述壳体基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凹穴,所述凹穴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壳体基座密封膜,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密封地附接至所述壳体基座,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第一凹槽共同形成第一挑战路径,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第二挑战路径,并且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与所述凹穴共同形成模拟腔;以及
指示物,所述指示物设置在所述模拟腔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挑战路径和/或所述第二挑战路径的有效挑战路径可以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程挑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挑战路径和/或所述第二挑战路径可以经由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与所述过程挑战装置的外部连通;
所述过程挑战装置还包括调节膜,所述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所述多个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以改变所述第一挑战路径和/或所述第二挑战路径与所述过程挑战装置的外部连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程挑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孔包括第一组通孔和第二组通孔,所述第一组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二组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所述调节膜包括第一调节膜和第二调节膜,所述第一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所述第一组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第二调节膜选择性地附接至所述壳体基座密封膜,以选择性地密封所述第二组通孔中的一个或多个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锋
申请(专利权)人: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医用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