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07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现有的装置存在使用时对组织剥离创伤大、或者扩张效果不好、易对患者皮下血管、神经造成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进气管路、套筒、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其中:扩张组件设置为至少包括扩张器;套筒,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容置腔体,套设于进气管路的外侧;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扩张组件上,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进气装置;进气装置与进气管路之间设置三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手术中如腹腔镜肾切除手术,需先打孔然后钝性分离出一个肾周围空间,便于镜头器械进入,进而对肾在腔镜下游离切除。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现有的装置存在使用时对组织剥离创伤大、或者扩张效果不好、易对患者皮下血管、神经造成损伤的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现有的装置存在使用时对组织剥离创伤大、或者扩张效果不好、易对患者皮下血管、神经造成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包括进气管路、套筒、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其中:所述扩张组件设置为至少包括扩张器;所述套筒,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容置腔体,套设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外侧;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组件上,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进气管路之间设置三通结构。优选地,所述扩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器上,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上。优选地,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为包括第二连接管路以及注射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注射器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三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的连接处。优选地,还包括着力部,所述着力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优选地,所述着力部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着力部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着力部的外表面设置防滑纹。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均设置为软质管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长度设置为2-4cm。优选地,所述进气管路设置为硬质管路。优选地,所述三通结构连接阀门。优选地,所述注射器采用50ml注射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通过设置扩张器41,未充气前进入身体,然后通过进气管路对扩张器充气使扩张器膨胀,使用时,先将套筒的头部放进患者身体的打孔处,然后由后方推动进气管路裸露在套筒外侧的进气管路尾部,将未充气的扩张器进入身体后通过进气装置、进气管路、三通结构的配合,使扩张器膨胀,进而钝性分离组织,得到容纳腔镜操作的空间;操作完毕后,放气、撤出此装置,进行腔镜下操作。此装置通过进气管路、套筒、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的配合,主要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对组织剥离创伤小、扩张效果佳,不易对患者造成损伤且利于术后恢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组织钝性游离装置一实施例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织钝性游离装置一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管路;2、套筒;31、第二连接管路;32、注射器;41、扩张器;42、第一连接管路;5、三通结构;6、着力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图1是本实施例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进气管路1、套筒2、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其中:扩张组件设置为至少包括扩张器41,通过扩张器41未充气前进入身体,然后通过进气管路对扩张器41充气使扩张器膨胀;套筒2,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容置腔体,套设于进气管路1的外侧,容置腔体用于容纳进气管路、以及扩张组件;进气管路1的一端连接于扩张组件上,进气管路1的另一端连接进气装置,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路将气体打入扩张器41的内部,使扩张器41膨胀,进而钝性分离组织;进气装置与进气管路1之间设置三通结构5,便于控制进气和出气。图2是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将套筒2的头部放进患者身体的打孔处,然后由后方推动进气管路1裸露在套筒2外侧的进气管路尾部,将未充气的扩张器41进入身体后通过进气装置、进气管路1、三通结构5的配合,使扩张器41膨胀,进而钝性分离组织,得到容纳腔镜操作的空间;操作完毕后,放气、撤出此装置,进行腔镜下操作。此装置通过进气管路1、套筒2、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的配合,主要针对没有天然腔隙的手术,对组织剥离创伤小、扩张效果佳,不易对患者造成损伤且利于术后恢复。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扩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42,其中:第一连接管路42的一端连接于扩张器41上,第一连接管路42的另一端连接于进气管路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路42采用软管结构,由于第一连接管路42与扩张器41的端部连接,使用时,扩张器41进入身体内,通过第一连接管路42的作用,便于成各种角度。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气装置设置为包括第二连接管路31以及注射器32,其中,第二连接管路31的一端连接于注射器32上,第二连接管路31的另一端连接于进气管路1上,通过进气装置与进气管路连接,将气体从注射器32依次通过第二连接管路31、进气管路1、第一连接管路42打入扩张器,使扩张器膨胀。三通结构5设置于第二连接管路31与进气管路1的连接处,具体地,三通结构5连接阀门,便于控制扩张器41的进气、出气以及注射器32的进气和出气,将三通结构5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与进气管路1的连接处,在不影响进气和出气的前提下,便于连接稳固,且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注射器32采用50ml注射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并且便于使用和控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型号和规格的注射器。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着力部6,着力部6固定设置于套筒2的外侧壁上,通过设置着力部6用于在此装置使用时,便于推拉过程中手部着力、并且起到一定的节力作用,便于推拉,起到减轻医护人员操作困难的作用。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着力部6设置为包括至少两个,着力部6均设置为环状结构,且沿套筒2的周向均匀布置,通过设置着力部6为环状结构,便于使用,设置两个甚至更多个着力部6,便于在各个方向均能有效使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着力部6,并且对称设置,方便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路、套筒、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其中:/n所述扩张组件设置为至少包括扩张器;/n所述套筒,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容置腔体,套设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外侧;/n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组件上,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进气装置;/n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进气管路之间设置三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路、套筒、进气装置以及扩张组件,其中:
所述扩张组件设置为至少包括扩张器;
所述套筒,设置为中空结构,包括容置腔体,套设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外侧;
所述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组件上,所述进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进气装置;
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进气管路之间设置三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扩张器上,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钝性游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为包括第二连接管路以及注射器,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注射器上,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上;
所述三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进气管路的连接处。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芳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