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06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9
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止血装置止血效果差及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包括左右轴向且半圆环形的主体,主体后端同轴铰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可与主体组成圆环,弧形板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框,滑动框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直角梯形的夹紧块,两个夹紧块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紧块相对面为倾斜面且两个夹紧块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下端之间的距离,滑动框内设有一个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夹紧块之间的移动块,移动块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夹紧块倾斜面接触,移动块下端设有位于弧形板与主体之间的压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急诊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急诊科,是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科室,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目前,在急诊科,当有患者的四肢出现大量出血状况时,医护人员一般会用医用纱布或止血带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但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用纱布对患者伤口进行按压时,止血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患者的出血部位反复出血,不利于患者的伤口进行止血,止血带止血需要对止血带内进行充气操作,而充气时间过长容易使患者失血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止血装置止血效果差及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轴向且半圆环形的主体,主体后端同轴铰接有弧形板,弧形板可与主体组成圆环,弧形板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框,滑动框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直角梯形的夹紧块,两个夹紧块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紧块相对面为倾斜面且两个夹紧块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下端之间的距离,滑动框内设有一个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夹紧块之间的移动块,移动块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夹紧块倾斜面接触,移动块下端设有位于弧形板与主体之间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体与弧形板的设置,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夹紧,有利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夹紧块与移动块的设置,便于简化止血操作,有利于更快的对患者进行止血,滑动框、滑板与压板的设置,便于调节对患者进行压迫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止血效率,防止止血位置错误导致患者失血过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右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右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切俯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轴向且半圆环形的主体1,主体1后端同轴铰接有弧形板2,弧形板2可与主体1组成圆环,弧形板2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框3,滑动框3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直角梯形的夹紧块4,两个夹紧块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紧块4相对面为倾斜面且两个夹紧块4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下端之间的距离,滑动框3内设有一个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夹紧块4之间的移动块5,移动块5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夹紧块4倾斜面接触,移动块5下端设有位于弧形板2与主体1之间的压板6。为了使主体1与弧形板2长时间保持圆环形,所述的主体1前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卡块7,卡块7上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凸形的卡槽8,弧形板2前端设有可插入卡槽8内的弹性柱9。为了对滑动框3进行限位,所述的弧形板2上端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滑动槽,滑动框3与滑动槽滑动连接,弧形板2上端开设有多个位于滑动槽后方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限位孔10,滑动框3后端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板11,滑板11上滑动连接有可插入限位孔10内的限位杆12,限位杆12经压簧13与滑板11连接。为了使两个夹紧块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滑动框3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纹杆14,螺纹杆14前后两端旋向不同且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夹紧块4螺纹连接。为了使移动块5复位,所述的压板6上端经上下轴向的弹簧15与滑动框3下端连接。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压板6下端面为左右轴向且内凹的弧形面,主体1内设有与其形状相同的软垫16。本技术在使用时,本装置的初始状态为限位杆12位于最右端的限位孔10内,弹性柱9位于卡槽8内,弹簧15处于松弛状态;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按压止血时,向上扳动弧形板2,弧形板2前端向上摆动并带动弹性柱9向上移动,弹性柱9随着弧形板2的移动逐渐从卡槽8内脱出,将患者肢体放置在主体1上,向上拉动限位杆12并拉伸压簧13使限位杆12从限位孔10内脱出,根据患者伤口的位置,调整滑动框3的位置;当滑动框3位置确定完毕后,松开限位杆12,在压簧13的作用下限位杆12插入到限位孔10内,向下压动弧形板2,弧形板2带动弹性柱9向下摆动并插入到卡槽8内,此时患者肢体被固定在弧形板2与主体1之间,患者肢体与压板6下端面接触,顺时针转动螺纹杆14,由于螺纹杆14前后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因此两个夹紧块4相对移动,两个夹紧块4经倾斜面带动移动块5向下移动,移动块5带动压板6向下移动并拉伸弹簧15,压板6逐渐向下移动并对患者伤口进行压迫,适当的转动螺纹杆14后停止,由于螺纹具有自锁性,因此两个夹紧板不会相背移动,压板6不会向上移动。本技术中主体1与弧形板2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压板6所处的位置及患者出血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体与弧形板的设置,便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夹紧,有利于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夹紧块与移动块的设置,便于简化止血操作,有利于更快的对患者进行止血,滑动框、滑板与压板的设置,便于调节对患者进行压迫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止血效率,防止止血位置错误导致患者失血过多,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包括左右轴向且半圆环形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后端同轴铰接有弧形板(2),弧形板(2)可与主体(1)组成圆环,弧形板(2)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框(3),滑动框(3)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直角梯形的夹紧块(4),两个夹紧块(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紧块(4)相对面为倾斜面且两个夹紧块(4)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下端之间的距离,滑动框(3)内设有一个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夹紧块(4)之间的移动块(5),移动块(5)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夹紧块(4)倾斜面接触,移动块(5)下端设有位于弧形板(2)与主体(1)之间的压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包括左右轴向且半圆环形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后端同轴铰接有弧形板(2),弧形板(2)可与主体(1)组成圆环,弧形板(2)上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动框(3),滑动框(3)内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直角梯形的夹紧块(4),两个夹紧块(4)可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夹紧块(4)相对面为倾斜面且两个夹紧块(4)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下端之间的距离,滑动框(3)内设有一个上下方向且位于两个夹紧块(4)之间的移动块(5),移动块(5)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夹紧块(4)倾斜面接触,移动块(5)下端设有位于弧形板(2)与主体(1)之间的压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前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卡块(7),卡块(7)上开设有前后轴向且凸形的卡槽(8),弧形板(2)前端设有可插入卡槽(8)内的弹性柱(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临床伤口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