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拉针及包含该牵拉针的牵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06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拉针及包含该牵拉针的牵拉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柔性牵拉组件和牵拉针;所述牵拉针通过线与柔性牵拉组件相连;所述柔性牵拉组件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连接弹簧;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能够与待牵拉位置固定,使柔性牵拉组件形成自适应的弧形贴合面;所述牵拉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开设有用于线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防滑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牵拉针能够稳定固定,不易移动;具有自适应皮肤形状的柔性牵拉组件,不会像拉线一样压住皮肤阻碍生长;且能够显示拉力并调节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拉针及包含该牵拉针的牵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拉针及包含该牵拉针的牵拉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在事故中遗留较大创口的患者,通常使用皮肤牵拉器对创口边缘的皮肤进行持久稳定的牵拉,使皮肤伸长生长,逐渐覆盖创口。皮肤牵拉器包括牵拉针,现有牵拉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易滑动的现象。同时,皮肤牵拉器整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104826219A公开了一种弹性皮肤扩张器及其皮肤牵引系统、钩杆固定系统,其原理是将穿刺针刺入创口边缘皮肤之中,再用三组螺杆机构缓慢地拉近穿刺针的距离,对皮肤进行牵拉。但该装置结构较复杂、重量较大、灵活性不足,安装后病患无法活动,不利于伤口的恢复。美国专利US10076386B2公开了一种伤口牵拉装置,该方案用一个扭簧上紧所有锚点的拉线,并通过恒力弹簧确定拉力的大小,但仍存在拉线压住皮肤的弧度,影响生长的问题。同时其拉线上的力是相等的,而每一个锚点处的皮肤因其生长方向所需要的力是不同的,完全一样的拉力不利于皮肤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牵拉针,其通槽带有防滑齿,能够稳定固定,不易移动。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牵引装置,具有自适应皮肤形状的柔性牵拉组件,不会像拉线一样压住皮肤阻碍生长;且能够显示拉力并调节大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牵拉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开设有用于线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防滑齿。进一步的,所述通槽沿针体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牵拉装置,包括柔性牵拉组件和所述的牵拉针;所述牵拉针通过线与柔性牵拉组件相连;所述柔性牵拉组件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连接弹簧;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能够与待牵拉位置固定,使柔性牵拉组件形成自适应的弧形贴合面。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表面设有刻度。进一步的,弹簧处于初始长度时,外套筒边缘对应刻度零点。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内套筒的开口端从外套筒的开口端伸入使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挂接部分别固定于内套筒和外套筒的封闭端。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挂接部连接拉力调节件。进一步的,所述拉力调节件具有多个链节,所述链节可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采用医用橡胶或医用硅胶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牵拉针设置通槽,通槽带有防滑齿,能够稳定固定,不易移动;通槽中穿有线,线至少一部分与针体固定绑接。用线来挂接比较容易,创伤小;2)本技术的柔性牵拉组件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且二者之间滑动连接,通过内部的弹簧实现伸缩,配合内套筒表面的刻度,能够直观的看出拉力值;3)本技术的柔性牵拉组件,由于其柔性特征,随着人肢体表面的弧度而自然形成“自适应”的贴合弧形,不会像拉线一样压住皮肤阻碍生长;4)本技术根据皮肤的生长增加拉力调节件,便于牵拉力的调整;拉力调节件具有多个链节,且可开口,能够随时更改链节的节数,达到调整张紧程度的目的;并且方便多个柔性牵拉组件的组合、拉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牵拉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柔性牵拉组件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1、外套筒,2、内套筒,3、弹簧,4、挂接部,5、牵拉针,6、拉力调节件,7、刻度,8、针体,9、通槽,10、防滑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牵拉针,如图1所示,包括针体8,所述针体8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线穿过的通槽9。所述通槽9的槽壁设有防滑齿10,线穿过通槽9与其他部件固定,防滑齿10能够防止固定后的线滑动,以增加连接稳定性。使用时,牵拉针刺入所牵拉的皮肤中,通槽9中穿有线,线至少一部分与针体8固定绑接。用线来挂接比较容易,创伤小。可以先把线从牵拉针一侧引到另一侧,然后用勾针从通槽9中把的线勾出与其他部件挂接。实施例二: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牵拉装置,包括柔性牵拉组件、拉力调节件6和实施例一所述的牵拉针5,所述柔性牵拉组件一端连接牵拉针5,柔性牵拉组件另一端连接拉力调节件6。使用时,牵拉针5置入皮肤,拉力调节件6与创口附近皮肤挂接。由于人肢体表面的弧度牵拉装置自然形成“自适应”的贴合弧形,而不会像拉线一样压住皮肤阻碍生长。具体的,柔性牵拉组件包括内套筒2和外套筒1,所述内套筒2套设于外套筒1内部且二者滑动连接,即,内套筒2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贴合,且内套筒2能够沿外套筒1内壁移动。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1的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内套筒2的开口端从外套筒1的开口端伸入,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1之间连接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伸入内套筒2的空腔中并与内套筒2的封闭端固定,弹簧3另一端与外套筒1的封闭端固定。所述内套筒2和外套筒1的封闭端外侧分别固定有挂接部4,通过挂接部4固定牵拉针5或拉力调节件6。进一步的,所述挂接部4为挂钩或挂环。所述内套筒2的表面设有刻度7,通过刻度7能够直观显示牵拉力大小。当弹簧3处于初始长度时,外套筒1的边缘对应刻度7的零点。所述内套筒2、外套筒1的材质为医用橡胶或医用硅胶,以使内套筒2、外套筒1呈现柔性特征。随着皮肤的生长,牵拉力需要调整(上紧),因此加入拉力调节件6,使拉力调节件6与挂接部4相连。所述拉力调节件6具有多个链节,方便多个柔性牵拉组件组合、拉挂。链节的个数根据实际要求设定,以达到调整张紧程度的目的。所述链节可开口(可打开)。所述链节采用医用钢钢丝编织而成。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自适应皮肤牵拉装置的使用过程为:将至少一个牵拉针5穿入待牵拉的创口边缘皮肤中;寻找牵拉针5上连线后与所在牵拉针5所夹的角度最接近直角的两个通槽9上的位置;在上述两个通槽9位置中用勾针把线勾出,连接柔性牵拉组件和拉力调节件6。通过改变拉力调节件6接入的链节数量调节拉力,并记录、观察刻度7显示的拉力数值。在剩余的通槽9与已经接入的链节中加入柔性牵拉组件和拉力调节件6,使每一个需要牵拉的皮肤面都受到牵拉。根据每一个柔性牵拉组件显示的拉力调节拉力调节件6的节数,得到所需要的牵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开设有用于线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防滑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开设有用于线穿过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槽壁设有防滑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拉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沿针体长度方向设置。


3.一种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牵拉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牵拉针;所述牵拉针通过线与柔性牵拉组件相连;
所述柔性牵拉组件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连接弹簧;所述内套筒和外套筒彼此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能够与待牵拉位置固定,使柔性牵拉组件形成自适应的弧形贴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表面设有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牵拉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国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