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0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包括有支架、位于支架上方的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内筒体、位于外壳体上方的进料口、位于外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及盒体、与外壳体相连通的吸尘组件、转动组件、充气装置及伸缩挤压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分别对碾米前及碾米后的杂质进行分离,通过控制充气装置向转动杆内充气,气囊逐渐充盈膨胀,进而带动弧形部向外扩张,对其内的稻谷进行碾米操作,同时借助第二中空杆处活塞,活塞带动传动杆向外移动,进而带动杠杆部倾斜板逆时针旋转,带动抛料板收缩,进行碾米操作,碾米完成后,打开排气阀,气囊及抛料板复位,进行二次抛料去杂操作,操作简单可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米自动化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
技术介绍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适的设备,通过适当的工艺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将混入稻谷中的各类杂质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质量,同时利用磁铁除去稻谷中的铁钉、铁屑等,以保证生产安全。砻谷工序就是用橡胶辊砻谷机或金刚砂砻谷机将稻谷的颖壳脱下,并使颖壳与糙米分离。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机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层和胚乳分离,然后再进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处理,混合在一起后不易区分开,这样就可得到所需等级的大米,但是碾米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碎米等,碎米会影响最后大米的品级,而粉尘则极大的影响工人的健康。目前,稻谷大多是使用打米机进行稻谷去壳的操作,在稻谷去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稻壳、稻糠与大米混合在一起,这样就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筛分,筛分后得到干净的大米,而在稻谷、大米进入打米机之前可能混有很多砂砾、稻壳,如何有效的对其内的杂质进行清理及碾米后杂质的分离,都是困扰现有打米机性能的关键问题,如果有效的实现杂质分离,避免工作流程的复杂,减少去壳除杂的工作量,都是制约大米加工工艺的制约因素;现有的机械对刚碾压完的大米进行筛选、除尘等加工需要利用到多个机械装置,且进行多个步骤才能够完成,不仅耗时,而且耗费人力物力,目前对于表面的粉尘没有采取一定的除尘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加工场所存在粉尘飞扬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加工场所的环境,长久如此便有害于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此,急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集中除去颖壳、能够实现稻谷碾米前及碾米后杂质分离的大米去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分别对碾米前及碾米后的杂质进行分离的大米去壳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立式大米去壳装置,包括有支架、位于支架上方的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内筒体、位于外壳体上方的进料口、位于外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及盒体、与外壳体相连通的吸尘组件、转动组件、充气装置及伸缩挤压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可绕外壳体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旋转电机、转动杆、传动齿轮、中空杆组成,其中旋转电机与转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轮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中空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者相通,其中转动杆与充气装置的充气管处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外壳体处可转动配合,所述中空杆包括有第一中空杆、第二中空杆,所述伸缩挤压机构包括有抛料板、设于内筒体外侧壁处的伸缩机构构成,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弧形部、设于弧形部外部的密封套、设于弧形部与内筒体外侧壁之间的伸缩弹簧及气囊组成,所述密封套与内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中空杆与气囊相通,所述伸缩挤压机构还包括有设于内筒体内侧壁的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包括有支柱及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可绕支柱转动,其中第二中空杆处设有活塞及传动杆,所述倾斜板分别与传动杆、抛料板相连接,所述去壳装置还包括有电源组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组件工作,其中电源组件分别与控制器、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器电性连接,当充气装置工作后,将空气沿转动杆、第一中空杆传入气囊处,气囊膨胀,带动弧形部向外壳体处移动,同时第二中空杆处活塞向外移动,带动杠杆部倾斜板逆时针旋转,带动抛料板收缩。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的充气管或转动杆处设有放气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中空杆处设有凸台及第二伸缩弹簧,其中第二伸缩弹簧分别与凸台及活塞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杆处还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实心结构,其中固定杆与内筒体内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吸尘组件与外壳体相固定,所述吸尘组件的入口处设有粗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的外侧设有橡胶突起。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挤压机构为3-6组,其中抛料板设于伸缩机构之间,其中抛料板的宽度应略大于内筒体的宽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有:本专利技术利用挤压伸缩机构能够实现对稻米、大米的抛洒及挤压碾米操作,当装置静止时在伸缩机构处气囊处于干瘪状态,抛料板在第二伸缩弹簧的牵引下,其高度大于伸缩机构弧形部处高度,此时打开旋转电机,转动杆带动内筒体旋转,抛料板对其内的大米等进行抛洒,借助吸尘组件将其内的杂质去除,完毕后控制充气装置向转动杆内充气,借助第一中空杆,气囊逐渐充盈膨胀,进而带动弧形部向外扩张,对其内的稻谷进行碾米操作,同时借助第二中空杆处活塞,活塞带动传动杆向外移动,进而带动杠杆部倾斜板逆时针旋转,带动抛料板收缩,进行碾米操作,碾米完成后,打开排气阀,气囊及抛料板复位,进行二次抛料去杂操作,结束后,打开装置底部出料口,大米进入盒体内,完成去壳除杂操作,操作简单,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挤压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抛料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筒体外圆周俯视图。图中,1、支架,2、外壳体,3、内筒体,4、进料口,5、出料口,6、盒体,7、吸尘组件,8、转动组件,81、旋转电机,82、转动杆,83、传动齿轮,84、中空杆,841、第一中空杆,842、第二中空杆,8421、第二伸缩弹簧,843、活塞,844、传动杆,845、固定杆,9、充气装置,10、伸缩挤压机构,101、抛料板,102、伸缩机构,103、弧形部,104、密封套,105、伸缩弹簧,106、气囊,107、杠杆部,108、支柱,109、倾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所示,一种立式大米去壳装置,包括有支架1、位于支架1上方的外壳体2、位于外壳体2内部的内筒体3、位于外壳体1上方的进料口4、位于外壳体1下方的出料口5及盒体6、与外壳体1相连通的吸尘组件7、转动组件8、充气装置9及伸缩挤压机构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3可绕外壳体2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组件8包括有旋转电机81、转动杆82、传动齿轮83、中空杆84组成,其中旋转电机81与转动杆82之间通过传动齿轮83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82与中空杆84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者相通,其中转动杆82与充气装置9的充气管处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82与外壳体2处可转动配合,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包括有支架、位于支架上方的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内筒体、位于外壳体上方的进料口、位于外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及盒体、与外壳体相连通的吸尘组件、转动组件、充气装置及伸缩挤压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可绕外壳体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旋转电机、转动杆、传动齿轮、中空杆组成,其中旋转电机与转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轮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中空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者相通,其中转动杆与充气装置的充气管处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外壳体处可转动配合,所述中空杆包括有第一中空杆、第二中空杆,所述伸缩挤压机构包括有抛料板、设于内筒体外侧壁处的伸缩机构构成,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弧形部、设于弧形部外部的密封套、设于弧形部与内筒体外侧壁之间的伸缩弹簧及气囊组成,所述密封套与内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中空杆与气囊相通,所述伸缩挤压机构还包括有设于内筒体内侧壁的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包括有支柱及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可绕支柱转动,其中第二中空杆处设有活塞及传动杆,所述倾斜板分别与传动杆、抛料板相连接,所述去壳装置还包括有电源组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组件工作,其中电源组件分别与控制器、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器电性连接,当充气装置工作后,将空气沿转动杆、第一中空杆传入气囊处,气囊膨胀,带动弧形部向外壳体处移动,同时第二中空杆处活塞向外移动,带动杠杆部倾斜板逆时针旋转,带动抛料板收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自动化大米去壳装置,包括有支架、位于支架上方的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部的内筒体、位于外壳体上方的进料口、位于外壳体下方的出料口及盒体、与外壳体相连通的吸尘组件、转动组件、充气装置及伸缩挤压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可绕外壳体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旋转电机、转动杆、传动齿轮、中空杆组成,其中旋转电机与转动杆之间通过传动齿轮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中空杆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者相通,其中转动杆与充气装置的充气管处可旋转配合连接,所述转动杆与外壳体处可转动配合,所述中空杆包括有第一中空杆、第二中空杆,所述伸缩挤压机构包括有抛料板、设于内筒体外侧壁处的伸缩机构构成,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弧形部、设于弧形部外部的密封套、设于弧形部与内筒体外侧壁之间的伸缩弹簧及气囊组成,所述密封套与内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中空杆与气囊相通,所述伸缩挤压机构还包括有设于内筒体内侧壁的杠杆部,所述杠杆部包括有支柱及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可绕支柱转动,其中第二中空杆处设有活塞及传动杆,所述倾斜板分别与传动杆、抛料板相连接,所述去壳装置还包括有电源组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组件工作,其中电源组件分别与控制器、旋转电机、充气装置及吸尘器电性连接,当充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滋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