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电热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96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杯盖及电热杯,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该杯盖包括盖体、顶盖、内盖和泄压件,顶盖固设于盖体顶端;内盖设于盖体内且与顶盖间隔设置;泄压件位于第一腔体内,且与内盖紧密抵接的部位形成进气腔,进气腔与第一腔体密封设置;进气腔具有进气口,进气口设于内盖;进气腔内设有透气膜,透气膜固定盖设于进气口;泄压件具有输气通道,输气通道的一端连通于进气腔,另一端连通于排气口。该杯盖及电热杯能够有效对电热杯进行泄压,不会有水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盖及电热杯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杯盖及电热杯。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对身体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而保温杯及便携式电热杯作为一种日用品以适时补充身体水分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不论是工作、生活、旅游等,保温杯及便携式电热杯随处可见。现有的电热杯在加热过程中为了对热蒸汽所产生的压力进行泄压,通常情况下,在杯盖处设置泄压孔,以排出热蒸汽,这种杯盖虽然能够排出电热杯中的热蒸汽,但是当电热杯倾倒时,容易将水洒出,存在烫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杯盖及电热杯,以解决电热杯倾倒时,容易将水洒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杯盖包括:盖体,为柱状壳体结构;顶盖,固设于所述盖体的顶端;内盖,固设于所述盖体内部,且与所述顶盖间隔设置,所述内盖、所述顶盖和所述盖体共同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以及泄压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内盖紧密抵接的部位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密封设置;所述进气腔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内盖;所述进气腔内设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固定盖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泄压件具有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口。进一步地,所述输气通道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延伸至所述排气口位置处,且所述输气通道的出口边缘部位与所述排气口的边缘部位密封,以将所述输气通道内的热蒸汽直接排出杯外,且阻挡热蒸汽自该边缘部位进入至所述第一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输气通道的出口边缘部位与所述排气口的边缘部位具有密封嘴,所述密封嘴具有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输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密封嘴一端密封套装于所述输气通道的边缘部位,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的边缘部位密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盖朝向所述泄压件的端面具有第一环状凸起,所述泄压件朝向所述内盖的端面具有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一环状凸起与所述第二环状凸起套装配合,与所述内盖和所述泄压件共同围成所述进气腔。进一步地,所述内盖朝向所述泄压件的端面具有第一环状凸起,所述第一环状凸起与所述泄压件朝向所述内盖的端面紧密抵接形成所述进气腔;或,所述泄压件朝向所述内盖的端面具有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环状凸起与所述内盖朝向所述泄压件的端面紧密抵接形成所述进气腔。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中间区域向远离所述顶盖方向延伸形成帽顶结构,所述帽顶结构与所述盖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用于连接杯身;所述第一环状凸起设置于所述帽顶结构的顶部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帽顶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紧贴于所述内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内具有隔套,所述隔套的一端与所述顶盖紧密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盖密封固接,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相独立的外腔和内腔;所述输气通道贯通所述隔套,且贯通位置处具有密封结构;和/或,所述顶盖与所述隔套之间具有密封结构,以将外腔与内腔密封隔开;和/或,所述泄压件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密封结构,以将进气腔和所述内腔隔开。进一步地,所述隔套与所述内盖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盖体与所述内盖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顶盖。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热杯,包括杯体和上述杯盖,所述杯盖盖设于所述杯体的杯口。本技术所提供的杯盖及电热杯,杯盖具有间隔设置的顶盖和内盖,泄压件设置于顶盖与内盖之间,且泄压件与内盖之间形成进气腔,进气腔的进气口处设置有透气膜,当将水加热时,热蒸汽可以透过透气膜经输气通道由排气口排出,从而对电热杯进行泄压;当电热杯倾倒时,由于透气膜的设置,水不会透过透气膜,故不会有水洒出,所以能够降低甚至避免烫伤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盖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盖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盖体、隔套及内盖(被盖体遮挡,故未显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顶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泄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热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盖体;110-密封垫;200-顶盖;210-排气口;220-温度显示模块;230-温度传感器;240-蓄电池;300-内盖;310-进气口;320-第一环状凸起;330-透气膜;400-隔套;500-泄压件;510-输气通道;520-第二环状凸起;530-密封嘴;600-杯身;610-内壳体;620-外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杯盖及电热杯,具体如下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杯盖,如图1、图2所示,包括:盖体100、顶盖200、内盖300和泄压件500(如图5所示);盖体100为柱状壳体结构;顶盖200固设于盖体100的顶端;内盖300固设于盖体100的内部,且与顶盖200间隔设置,内盖、顶盖200和盖体100共同围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210。请继续参照图1、图2所示,泄压件500位于第一腔体内,且与内盖300紧密抵接的部位形成进气腔,进气腔与第一腔体密封设置;进气腔具有进气口310,进气口310设于内盖300;进气腔内设有透气膜330,透气膜330固定盖设于进气口310;如图2、图5所示,泄压件500还具有输气通道510,输气通道510的一端连通于进气腔,另一端连通于排气口21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杯盖具有间隔设置的顶盖200和内盖300,泄压件500设置于顶盖200与内盖300之间,且泄压件500与内盖300之间形成进气腔,进气腔的进气口310处设置有透气膜330,当将水加热时,热蒸汽可以透过透气膜330经输气通道510由排气口210排出,从而对电热杯进行泄压;当电热杯倾倒时,由于透气膜330的设置,水不会透过透气膜330,故不会有水洒出,所以能够降低甚至避免烫伤风险。此外,该泄压方式为被动式、自动式泄压,不需要人为干预,结构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气通道510穿过第一腔体并延伸至排气口210位置处,且输气通道510的出口边缘部位与排气口210的边缘部位密封,以将输气通道510内的热蒸汽直接排出杯外,且阻挡热蒸汽自该边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体(100),为柱状壳体结构;/n顶盖(200),固设于所述盖体(100)的顶端;/n内盖(300),固设于所述盖体(100)内部,且与所述顶盖(200)间隔设置,所述内盖、所述顶盖和所述盖体共同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210);以及/n泄压件(50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内盖(300)紧密抵接的部位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密封设置;所述进气腔具有进气口(310),所述进气口(310)设于所述内盖(300);所述进气腔内设有透气膜(330),所述透气膜(330)固定盖设于所述进气口(310);所述泄压件(500)具有输气通道(510),所述输气通道(51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口(2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00),为柱状壳体结构;
顶盖(200),固设于所述盖体(100)的顶端;
内盖(300),固设于所述盖体(100)内部,且与所述顶盖(200)间隔设置,所述内盖、所述顶盖和所述盖体共同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口(210);以及
泄压件(50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内盖(300)紧密抵接的部位形成进气腔,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密封设置;所述进气腔具有进气口(310),所述进气口(310)设于所述内盖(300);所述进气腔内设有透气膜(330),所述透气膜(330)固定盖设于所述进气口(310);所述泄压件(500)具有输气通道(510),所述输气通道(51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气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口(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通道(510)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延伸至所述排气口(210)位置处,且所述输气通道(510)的出口边缘部位与所述排气口(210)的边缘部位密封,以将所述输气通道(510)内的热蒸汽直接排出杯外,且阻挡热蒸汽自该边缘部位进入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通道(510)的出口边缘部位与所述排气口(210)的边缘部位具有密封嘴(530),所述密封嘴(530)具有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的一端与所述输气通道(5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210)连通;所述密封嘴(530)一端密封套装于所述输气通道(510)的边缘部位,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210)的边缘部位密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00)朝向所述泄压件(500)的端面具有第一环状凸起(320),所述泄压件(500)朝向所述内盖(300)的端面具有第二环状凸起(520),所述第一环状凸起(320)与所述第二环状凸起(520)套装配合,与所述内盖(300)和所述泄压件(500)共同围成所述进气腔。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诗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