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移门厨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87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6
改进的移门厨柜,柜体(1)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底角加强板(12),分别在底角加强板(12)底面再固定安装重力脚(11);内移门(3)、外移门(4)底边分别通过内支轮(9)或外支轮(10)安置在底轨架(6)的内底轨(61)或外底轨(62)上;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顶部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顶行架(5)的内外壁上,内顶轨(51)、外顶轨(52)下部分别有向柜内翻转的滑槽结构,而且向柜体(1)内翻转,内吊轮(7)、外吊轮(8)分别悬挂在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滑槽结构中;加强支脚连接结构强度,优化移门吊轮安装结构,避免因结构变形造成吊轮移动受阻,易于生产制作,安装维护简便,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永久不会变形,在移动动时静滑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移门厨柜
本技术涉及橱柜设备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改进的移门厨柜。
技术介绍
移门橱柜在商业餐厨领域应用较广。因其使用滑动移门,开启空间大,便于取放和目视观察,内部空间使用充裕,占地小,摆放灵活,特别适合厨房使用,随着移门柜技术的发展,包括密闭性能等传统不足也正在得到客服。虽然如此,由于橱柜本身经常需要在台面上或柜内摆放较重的餐具或食材,有时会出现结构变形,尤其是在柜体底部与支脚连接部位因负载不均衡造成局部压力过大,使得支脚上部结构变形甚至破损,同时,这种变形也会影响到移门上端的吊轮结构变形造成挤压,使得移门滑动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移门厨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柜体、台面、内移门、外移门、顶行架、底轨架、内吊轮、外吊轮和重力脚,柜体顶面安装台面,柜体前壁开放并且上,下边缘分别安装顶行架、底轨架,内移门和外移门顶部分别通过安装内吊轮和外吊轮悬挂安置在顶行架的内顶轨、外顶轨上;柜体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底角加强板,并且分别在底角加强板底面再固定安装重力脚;内移门、外移门底边分别通过内支轮或外支轮安置在底轨架的内底轨或外底轨上;其中,内顶轨、外顶轨的顶部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顶行架的内外壁上,而且,内顶轨、外顶轨下部分别有向柜内翻转的滑槽结构,而且向柜体内翻转,内吊轮、外吊轮分别悬挂在内顶轨、外顶轨的滑槽结构中;在内顶轨、外顶轨的二端端部分别安装防撞块。尤其是,内移门、外移门两侧竖立边缘分别安装防撞胶条。尤其是,内支轮、外支轮下侧安装放置减震毛刷。尤其是,柜体内中部水平安装活动可调层板。尤其是,在顶行架上侧安装定位块,顶行架通过定位块固定在台面前侧边缘底部。定位块上安装门高调节装置,该门高调节装置包括一个连接板和一个调节螺栓。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加强支脚连接结构强度,优化移门吊轮安装结构,避免因结构变形造成吊轮移动受阻,易于生产制作,安装维护简便,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安全性好,永久不会变形,在移动动时静滑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柜体1、台面2、内移门3、外移门4、顶行架5、底轨架6、内吊轮7、外吊轮8、内支轮9、外支轮10、重力脚11、底角加强板12、活动可调层板13、防撞块14、定位块15、内顶轨51、外顶轨52、内底轨61、外底轨6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根据研究分析,柜体1前侧即移门的上、下缘为主要的负载承受和变形部位,所以,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实现技术目的,需要重点改进这些部位的连接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2、3、4、5所示,一种改进的移门橱柜,包括柜体1、台面2、内移门3、外移门4、顶行架5、底轨架6、内吊轮7、外吊轮8和重力脚11,柜体1顶面安装台面2,柜体1前壁开放并且上,下边缘分别安装顶行架5、底轨架6,内移门3和外移门4顶部分别通过安装内吊轮7和外吊轮8悬挂安置在顶行架5的内顶轨51、外顶轨52上;柜体1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底角加强板12,并且分别在底角加强板12底面再固定安装重力脚11;内移门3、外移门4底边分别通过内支轮9或外支轮10安置在底轨架6的内底轨61或外底轨62上;其中,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顶部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顶行架5的内外壁上,而且,内顶轨51、外顶轨52下部分别有向柜内翻转的滑槽结构,而且向柜体1内翻转,内吊轮7、外吊轮8分别悬挂在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滑槽结构中;在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二端端部分别安装防撞块14。前述中,内移门3、外移门4两侧竖立边缘分别安装防撞胶条。前述中,内支轮9、外支轮10下侧安装放置减震毛刷。前述中,柜体1内中部水平安装活动可调层板13。前述中,在顶行架5上侧安装定位块15,顶行架5通过定位块15固定在台面2前侧边缘底部。定位块15上安装门高调节装置,该门高调节装置包括一个连接板和一个调节螺栓。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的顶行架5结构,使得内翻的内顶轨51和外顶轨52,在防撞块14的支撑作用下,避免内吊轮7与外吊轮8间隙减小,发生干涉。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撞块14、定位块15相互配合,保证内移门3、外移门4长期使用移动中避免磕碰摩擦损伤。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的内移门3、外移门4、顶行架5、底轨架6安装连接结构,在保证移门滑动顺畅的同时,也紧凑设置了相互衔接的载荷传递结构,最大限度避免结构变形。本技术实施例中,底角加强板12有效增大柜体1与重力脚11之间的连接面积和结构强度,由于,柜体1与重力脚11自身的设计结构强度足够大,而底角加强板12有效弥补了这二者之间连接的薄弱节点,使得柜体1负荷可以稳定传递到底面。本技术实施例中,虽然,结构强度大幅度提升,但是建议柜体1的长度不宜超过2100mm,高度宜为800-1200mm,静态总载荷不宜超过300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的移门厨柜,包括柜体(1)、台面(2)、内移门(3)、外移门(4)、顶行架(5)、底轨架(6)、内吊轮(7)、外吊轮(8)和重力脚(11),柜体(1)顶面安装台面(2),柜体(1)前壁开放并且上,下边缘分别安装顶行架(5)、底轨架(6),内移门(3)和外移门(4)顶部分别通过安装内吊轮(7)和外吊轮(8)悬挂安置在顶行架(5)的内顶轨(51)、外顶轨(52)上;其特征在于,柜体(1)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底角加强板(12),并且分别在底角加强板(12)底面再固定安装重力脚(11);内移门(3)、外移门(4)底边分别通过内支轮(9)或外支轮(10)安置在底轨架(6)的内底轨(61)或外底轨(62)上;其中,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顶部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顶行架(5)的内外壁上,而且,内顶轨(51)、外顶轨(52)下部分别有向柜内翻转的滑槽结构,而且向柜体(1)内翻转,内吊轮(7)、外吊轮(8)分别悬挂在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滑槽结构中;在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二端端部分别安装防撞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移门厨柜,包括柜体(1)、台面(2)、内移门(3)、外移门(4)、顶行架(5)、底轨架(6)、内吊轮(7)、外吊轮(8)和重力脚(11),柜体(1)顶面安装台面(2),柜体(1)前壁开放并且上,下边缘分别安装顶行架(5)、底轨架(6),内移门(3)和外移门(4)顶部分别通过安装内吊轮(7)和外吊轮(8)悬挂安置在顶行架(5)的内顶轨(51)、外顶轨(52)上;其特征在于,柜体(1)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底角加强板(12),并且分别在底角加强板(12)底面再固定安装重力脚(11);内移门(3)、外移门(4)底边分别通过内支轮(9)或外支轮(10)安置在底轨架(6)的内底轨(61)或外底轨(62)上;其中,内顶轨(51)、外顶轨(52)的顶部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在顶行架(5)的内外壁上,而且,内顶轨(51)、外顶轨(52)下部分别有向柜内翻转的滑槽结构,而且向柜体(1)内翻转,内吊轮(7)、外吊轮(8)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兵江椿华张银杰钱磊磊管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星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