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树林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滨海湿地系统,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浪固岸、抵抗海啸和台风、降解污染、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生态作用。但由于其生存的滩涂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人为干扰,红树林群落受到严重破坏。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后,红树林宜林地面积少,远远满足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自净的需求。牡蛎礁具有消浪、促淤作用,从而加速滩涂成长。牡蛎礁作为牡蛎等贝类的附着基,形成贝礁,对海区水质进行净化,是海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红树林和牡蛎礁结合,利用天然物质,构建两套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滩涂自然生长,有效的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因此,建设“海上长城”红树林,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复合生态护岸体系,充分发挥生物、物理和工程的综合效能,可以高效地维护海岸人工构建物。如现有技术中国专利申请CN102619192A公开了一种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主要包括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n(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造滩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形成宜林地,在宜林地上种植红树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牡蛎壳堆积成牡蛎墙;利用牡蛎墙消除海浪对滩涂的冲刷,保护滩涂;
(2)在堤岸和牡蛎壳墙之间填充淤泥造滩到适宜种植红树林的高度,形成宜林地,在宜林地上种植红树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壳墙使用两面木桩墙固定,两面木桩墙之间填满牡蛎壳,将需要构筑宜林地范围进行围合,两面木桩墙一面靠近海滩和堤岸,另一面靠近外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靠近外海的木桩墙外侧堆积牡蛎壳,使得牡蛎壳堆积成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木桩墙为三角形的直角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为斜角为30-45度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牡蛎礁体的红树林宜林地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三角形状的牡蛎墙使用袋装牡蛎壳堆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忠明,丘广艳,佘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盛丰生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