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46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包括:外腔体、螺纹滚子、内腔体、行星轮、行星架、定子套筒、太阳轮等。驱动器散热片与定子散热片分别安装在太阳轮及定子套筒上;电机定子、永磁体分别固定在定子套筒外侧及太阳轮内侧,电机定子与永磁体构成集成式永磁同步电机;行星轮与安装在太阳轮外侧的外齿圈、内腔体内侧加工的内齿圈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外腔体、内腔体的多段环形滚道与螺纹滚子零导程螺纹啮合,构成高承载集成式轴承;外腔体安装在固定壳体的端面上,内腔体与输出法兰固定连接;多种传感器集成在装置内部。此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旋转作动装置体积、重量大的问题,提高了全电作动装置的集成度、功重比及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电旋转作动装置,特别是针对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属于机电伺服技术、航空航天航海机械、电子及控制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伺服作动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现有作动系统主要有两种动力源,一种是利用液压能源作为动力的液压作动系统,通过高低压油液的转换推动负载进行运动,这种液压伺服作动器适用于高承载条件,但其体积和重量较大,且存在漏油、不便于维护、油路及配套设备复杂等问题;另一种是利用电能作为动力的全电作动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电机带动机械传动机构推动负载进行运动,这种全电作动系统属于绿色能源,具有安全性高、效率高且便于维护等优点,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机械工程、机器人机械臂等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性能装备的研制,对全电作动装置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旋转作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存在集成度不高、功率密度低、承载能力低、体积大等缺点。因此,设计一款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由外腔体(1);螺纹滚子(2);内腔体(3);行星轮(4);行星架(5);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6);定子散热片(7);定子套筒(8);电机定子(9);永磁体(10);输出法兰(11);角度传感器外圈(12);角度传感器内圈(13);扭矩传感器外圈(14);扭矩传感器内圈(15);散热风扇(16);超薄支撑轴承(17);太阳轮(18);驱动器散热片(19);集成式驱动器(20);固定壳体(21)组成;/n其特征在于:行星架(5)、定子套筒(8)及集成式驱动器(20)固定安装在固定壳体(21)的端面上;驱动器散热片(19)安装在太阳轮(18)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旋转作动装置,由外腔体(1);螺纹滚子(2);内腔体(3);行星轮(4);行星架(5);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6);定子散热片(7);定子套筒(8);电机定子(9);永磁体(10);输出法兰(11);角度传感器外圈(12);角度传感器内圈(13);扭矩传感器外圈(14);扭矩传感器内圈(15);散热风扇(16);超薄支撑轴承(17);太阳轮(18);驱动器散热片(19);集成式驱动器(20);固定壳体(21)组成;
其特征在于:行星架(5)、定子套筒(8)及集成式驱动器(20)固定安装在固定壳体(21)的端面上;驱动器散热片(19)安装在太阳轮(18)的外侧,用于为集成式驱动器(20)散热,定子散热片(7)安装在定子套筒(8)的内侧,用于为电机定子(9)散热,散热风扇(16)安装在定子套筒(8)的内侧,用于为电机定子(9)散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6)安装在行星架(5)上用于检测作动装置内部温度;
电机定子(9)固定安装在定子套筒(8)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郑世成胡子祥张普常帅李林杰付永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