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及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08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及插座,属于智能插座技术领域。该插座电路包括变压器、直流电压输入电路,所述直流电压输入电路连接交流电,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经过变压器转换为符合通信模块使用的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座的通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型号的替换,不同型号的通信模块,其通信方式也不一样,从而使该智能插座的兼容性更好,通用性更高,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及插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及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用电设备的不同,由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设备,以及所处地域条件不同,业务需求不同,对智能插座的通信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现有的一些智能插座的通信模块固定,通信模式单一,兼容性差,而本技术的插座的通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型号的替换,不同型号的通信模块,其通信方式也不一样,从而使该智能插座的兼容性更好,通用性更高。应用领域为:智慧物联项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一些智能插座的通信模块固定,通信模式单一,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以实现连接不同类型的通信模块。技术方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该电路包括变压器、芯片模块、直流电压输入电路:芯片模块为SD8583芯片,SD8583芯片的反馈电压输入端FB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其中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并联,并且另一端共同接地;SD8583芯片的供电电源接口VCC(1)与第八电容C8一端连接,CDC接口与第九电容C9一端连接,GND端口接地;ISEN接口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并联;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共同接地,并共同与第十电容C10第一端连接;变压器副边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D1并联;第四电容C4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六电容C6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与第七电阻R7并联,第七电容C7与第九电阻R9并联,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二端连接,并共同接地;该电路还包括连接单元CN2,该连接单元CN2包括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第九电阻R9两端连接;该连接单元CN2用于连接可替换通信模块。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并且该端分别与SD8583芯片的两个Drain接口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并联,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三电阻R3的该端连接直流电压输入模块;变压器的第二原边绕组的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一端、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SD8583芯片的反馈电压输入端FB(2)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SD8583芯片的供电电源接口VCC(1)、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模块,整流桥,直流输出模块,交流电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容X1,方形保险丝,压敏电阻,所述第一电容X1一端分别与火线连接和方形保险丝一端连接,方形保险丝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一端和整流桥的交流输入正极连接,第一电容X1与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零线连接,并共同与整流桥的交流输入负极连接;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三电容C3;整流桥的直流输出正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一电感L1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正极连接,整流桥的直流输出负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三电容C3负极连接,并共同接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该插座包括上述的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插座的通信模块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不同型号的替换,不同型号的通信模块,其通信方式也不一样,从而使该智能插座的兼容性更好,通用性更高,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附图标记说明:RI-R13分别代表第一电阻-第十三电阻;C2-C11分别代表第一电容-第十一电容;X1表示第一电容;F1表示方形保险丝,MOV1表示的是压敏电阻;L1-L2分别代表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D1-D3分别代表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BD1为整流桥,20为交流输入正极,21为交流输入负极,22为直流输出正极,23为直流输出负极;变压器包括第一原边绕组,该绕组包括12和14连接端;第二原边绕组,该绕组包括15和24连接端,副绕组包括13和16连接端;U1芯片模块,芯片模块为SD8583芯片,芯片接口1为VCC,供电电源,2为FB,反馈电压输入端,3为CDC,输出线损补偿端,4为ISEN,峰值电流采样端,5-6为Drain,高压MOS管漏端,7为GND,接地,CN1为插电头连接端,分别包括17-19连接端,17代表与火线连接端,19为零线连接端,18连接端悬空,通信模块连接端CN2,包括25-26两个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是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该电路包括变压器、芯片模块、直流电压输入电路:芯片模块为SD8583芯片,SD8583芯片的反馈电压输入端FB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其中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并联,并且另一端共同接地;SD8583芯片的供电电源接口VCC(1)与第八电容C8一端连接,CDC接口与第九电容C9一端连接,GND端口接地;ISEN接口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并联;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共同接地,并共同与第十电容C10第一端连接;变压器副边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D1并联;第四电容C4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六电容C6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与第七电阻R7并联,第七电容C7与第九电阻R9并联,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并联,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另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并且第三电阻R3的该端连接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变压器的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第二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n所述变压器副边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D1并联;第四电容C4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六电容C6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与第七电阻R7并联,第七电容C7与第九电阻R9并联,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二端连接,并共同接地;该电路还包括连接单元CN2,该连接单元CN2具有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第九电阻R9两端连接,该连接单元CN2用于连接可替换通信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四电阻R4并联,变压器第一原边绕组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C5另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并且第三电阻R3的该端连接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变压器的第二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第二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变压器副边绕组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容C4串联后与第一二极管D1并联;第四电容C4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电感L2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六电容C6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与第七电阻R7并联,第七电容C7与第九电阻R9并联,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第二端连接,并共同接地;该电路还包括连接单元CN2,该连接单元CN2具有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第九电阻R9两端连接,该连接单元CN2用于连接可替换通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压输入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模块,整流桥,直流输出模块,交流电输入模块包括第一电容X1,方形保险丝,压敏电阻,所述第一电容X1一端分别与火线连接和方形保险丝一端连接,方形保险丝另一端分别与压敏电阻一端和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光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电智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