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08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电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和底座,所述主体上设有通讯接口,底座上设有通讯接头;所述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附结构,主体装配在底座上时所述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之间存在接电逻辑顺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主体放置在底座上通过磁吸附结构相互连接,感磁触点和磁体之间的吸力使主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主体与底座通过通讯接口和通讯接头之间的接电逻辑顺序实现稳定的通电和数据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接电通讯
,具体指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检疫检测仪的主体检测部与底座多为采用分体设置,从而便于使用者随取随用,主体检测部和底座之间一般通过USB接口和PogoPin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数据通讯和充电。标准USB接口结构的连接和信号通讯较稳定,符合USB接口上电时序要求;但是USB接口对结构定位精度要求高,容易出现接触不良;使用寿命较短,且无法应对暴力插拔,易损坏。而采用同等高度的PogoPin进行连接,可调整触点与顶针的尺寸覆盖主机与底座连接的公差,不容易出现连接不上的情况,使用寿命长,可有效的应对暴力插拔,不易损坏;但改变了USB标准接口结构设计,仪器使用环境出现振动时,易出现间歇性接触不良导致通讯失败;改变了USB接口的上电时序,易出现首次连接枚举失效,导致无法连接;无法避免PogoPin连接过程中,因机械抖动,带来的多次握手而导致的连接失败。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通讯稳定的充电电源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和底座,所述主体上设有通讯接口,底座上设有通讯接头;所述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附结构,主体装配在底座上时所述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之间存在接电逻辑顺序。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磁吸附结构包括感磁触点和磁铁,感磁触点和磁铁分别设置在主体和底座上。>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插槽,主体可插入插槽从而与底座构成配合连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主体插入插槽使其插入端的端面与插槽的底面接触连接,且主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感磁触点或磁铁,插槽的底面上设有感磁触点或磁铁。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通讯接口设于主体插入端的端面上,通讯接口的两侧均设有感磁触点或磁铁;所述插槽的底面上设有通讯接头,通讯接头的两侧均设有感磁触点或磁铁。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通讯接口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接触片,通讯接头包括与若干接触片一一对应设置的短针和长针。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若干短针依次间隔地组成短针阵列且该短针阵列的两侧对称地设有长针。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接触片均为固定针连接器上,长针和短针均为弹簧针连接器。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主体放置在底座上通过磁吸附结构相互连接,感磁触点和磁体之间的吸力使主体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主体与底座通过通讯接口和通讯接头之间的接电逻辑顺序实现稳定的通电和数据交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通讯接口和通讯接头对接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通讯接口和通讯接头分离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底座;3、感磁触点;4、磁铁;11、通讯接口;12、接触片;21、通讯接头;22、插槽;23、短针;24、长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包括主体1和底座2,所述主体1上设有通讯接口11,底座2上设有通讯接头21;所述主体1与底座2之间设有磁吸附结构,主体1装配在底座2上时所述通讯接头21与通讯接口11之间存在接电逻辑顺序。所述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采用pogopin方式,所述主体1放置在底座2上通过磁吸附结构相互连接,进而主体1与底座2通过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之间的接电逻辑顺序实现通电和数据交互,保证主体1与底座2通讯连接时的稳定性。所述主体1可以是手机之类的通讯设备或者是血糖仪之类的检测设备,也可以是任何需要充电的可移动终端;所述底座2可以作为充电电源,也可以具备各种通讯功能,比如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方式,当将主体1与底座2通过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相连接后,就可以实现对主体1充电或与其它设备连接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磁吸附结构包括感磁触点3和磁铁4,感磁触点3和磁铁4分别设置在主体1和底座2上。所述感磁触点3和磁体之间的吸力使主体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的通电和数据交互稳定可靠。所述底座2上设有插槽22,主体1可插入插槽22从而与底座2构成配合连接。所述底座2上的插槽22与主体1底端适配,当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进行连接时,主体1通过插槽22的适配性保证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对接准确,且主体1与插槽22构成嵌套结构且二者之间为间隙配合,从而使主体1与底座2之间连接稳定避免因为振动造成通讯中断的情况。所述主体1插入插槽22使其插入端的端面与插槽22的底面接触连接,且主体1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感磁触点3或磁铁4,插槽22的底面上设有感磁触点3或磁铁4。所述主体1通过插槽22的适配性保证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对接准确,且主体1与插槽22构成嵌套结构且二者之间为间隙配合,感磁触点3和磁体之间的吸力使主体1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使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的通电和数据交互稳定可靠。所述通讯接口11设于主体1插入端的端面上,通讯接口11的两侧均设有感磁触点3或磁铁4;所述插槽22的底面上设有通讯接头21,通讯接头21的两侧均设有感磁触点3或磁铁4。所述感磁触点3和磁铁4在主体1和底座2上可互相交换设置,所述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的两侧各设置一组磁吸附结构,当通讯接头21和通讯接口11相互对接时,感磁触点3与磁铁4吸附从两侧固定主体1和底座2,从而保证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的连接稳定避免因为振动造成通讯中断。优选地,感磁触点3位于主体1上,而磁铁4位于底座内,当主体1离开底座2后处于使用状态中,主体1不会因为具备磁性而吸附其它物体影响使用。所述通讯接口1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接触片12,通讯接头21包括与若干接触片12一一对应设置的短针23和长针24。所述若干短针23依次间隔地组成短针阵列且该短针阵列的两侧对称地设有长针24。所述接触片12均为MachinePin固定针连接器上,长针24和短针23均为PogoPin弹簧针连接器。所述通讯接口11和通讯接头21采用高低针PogoPin方式,当主体1放入到底座2的过程中,因为初始状态下长针24的高度比短针23高,主体1上的接触片12会先与底座2内位于两侧的长针24接触实现连通,然后再与位于中间的短针23接触实现连接,实现单个Pin针间的上电时差,完全符合USB标准的上电时序要求;通过实现USBDevice延迟上电,有效的避免主体1和底座2连接时,机械抖动带来的通讯失败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通讯接口,底座上设有通讯接头;所述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附结构,主体装配在底座上时所述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之间存在接电逻辑顺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包括主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通讯接口,底座上设有通讯接头;所述主体与底座之间设有磁吸附结构,主体装配在底座上时所述通讯接头与通讯接口之间存在接电逻辑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附结构包括感磁触点和磁铁,感磁触点和磁铁分别设置在主体和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插槽,主体可插入插槽从而与底座构成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插入插槽使其插入端的端面与插槽的底面接触连接,且主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感磁触点或磁铁,插槽的底面上设有感磁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东罗方畅
申请(专利权)人: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