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94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包括接口结构和接头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包括插槽以及所述插槽内部的接电触点,所述接头结构的内部安装电极棒,所述电极棒与所述接电触点相匹配,所述接头结构的外径略小于与所述插槽的内径,且所述接头结构上安装磁性板,所述磁性板通过磁性连接所述插槽的外围。通过接头结构与插槽之间的磁性连接,使得接头结构方便准确的插入插槽,而且插槽的内径尺寸大于接头结构的外径,这样再插拔的时候不会因为连接过于紧密而损伤接头结构,不仅延长了接头结构的使用寿命,也使用户充电拔插更加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池行业也逐渐迎来了进步,而与电池配套的充电组件是维持电池正常使用的重要配件,现有的充电组件一般带有充电头和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设置在终端上,充电头连接电源适配器与市电连接,方便对电池的充电。但是传统的充电组件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充电组件采用插入的方式进行连接充电,为了防止充电头与充电接口脱落,会将充电头设置与充电接口相同的尺寸,保证充电头与充电接口的紧密连接,但是这样很同意在拔插的过程中对充电头或者充电接口造成损坏,而且现有的充电组件,其充电端受到自身芯片引脚的限制,导致充电头端放电功率较低,例如市面上使用的Type-C接口,其最大的充电功率只能到达100W,对于一些要求充电功率较大的设备,会导致充电效率变低,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充电组件插拔不够方便影响使用寿命以及不能突破自身充电功率,降低了充电效率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具有采用磁性吸附的方式,便于接线且接头结构的尾端带有套管,延长导线和接头连接处的使用寿命,充电处安装变压组件,可提高充电效率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包括接口结构和接头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包括插槽以及所述插槽内部的接电触点,所述接头结构的内部安装电极棒,所述电极棒与所述接电触点相匹配,所述接头结构的外径略小于与所述插槽的内径,且所述接头结构上安装磁性板,所述磁性板通过磁性连接所述插槽的外围。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外围设置与磁性板的尺寸相匹配的贴合槽,贴合槽的内壁设置磁铁片,通过磁铁片与磁性板磁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内壁设置次级线圈,次级线圈与接电触点电性连接,接头结构上安装初级线圈,初级线圈与电极棒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接头结构还包括套设在初级线圈外壁的保护套,保护套的一端设置安装孔,使保护套套设在初级线圈上时电极棒可部分伸出安装孔。优选的,所述保护套活动连接磁性板。优选的,所述接头结构的另一端设置套管,连接接头结构的导线从套管内部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接头结构与插槽之间的磁性连接,使得接头结构方便准确的插入插槽,而且插槽的内径尺寸大于接头结构的外径,这样再插拔的时候不会因为连接过于紧密而损伤接头结构,不仅延长了接头结构的使用寿命,也使用户充电拔插更加的便捷。2、通过在插槽内壁镶嵌次级线圈,接头结构上安装初级线圈,由于接头结构的侧壁不与插槽内壁接触,因此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可组成一个变压结构,对电极棒和接电触点的连接处进行升压操作,使其可以突破接头芯片引脚的限制,达到提高充电效率的效果。3、通过在接头结构的导线端设置套管,套管不仅起到保护导线与接头结构的连接处的作用,还可以方便用户插拔接头结构的时候用手握持进行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导线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接头结构和接口结构插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初级线圈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口结构,2、接头结构,3、磁性板,4、插槽,5、接电触点,6、次级线圈,7、贴合槽,8、磁铁片,9、电极棒,10、初级线圈,11、保护套,12、套管,13、导线,14、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包括接口结构1和接头结构2,接口结构1包括插槽4以及插槽4内部的接电触点5,接头结构2的内部安装电极棒9,电极棒9与接电触点5相匹配,接头结构2的外径略小于与插槽4的内径,且接头结构2上安装磁性板3,磁性板3通过磁性连接插槽4的外围,接头结构2和接口结构1共同组成充电组件,接口结构1一般设置在终端上与终端的电池连接,接头结构2一般通过导线13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接入市电,在接头结构2与接口结构1插装的时候,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因此接头结构2靠近接口结构1即可被吸入,方便接线,接头结构2插入接口结构1后,电极棒9与接电触点5接触,使电能输送给电池进行蓄能,接头结构2和接口结构1接入之后存在空隙,因此多次插拔也不会损坏接头结构2和接口结构1,延长了该充电组件的使用寿命。插槽4的外围设置与磁性板3的尺寸相匹配的贴合槽7,贴合槽7的内壁设置磁铁片8,通过磁铁片8与磁性板3磁性连接,磁性板3通过磁性的方式吸入贴合槽7,有效地避免了磁性板3在插槽4的表面突起,这样也不容易碰掉。如图1和图2所示,插槽4的内壁设置次级线圈6,次级线圈6与接电触点5电性连接,接头结构2上安装初级线圈10,初级线圈10与电极棒9电性连接,由于接头结构2的侧壁不与插槽4接触,因此初级线圈10与次级线圈6不接触,从而形成了变压结构,通过该变压结构可以提高接头结构2的输电电压,使其充电功率可以突破到电极棒9内芯片引脚的本身限制,适合大功率充电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充电效率,接头结构2还包括套设在初级线圈10外壁的保护套11,保护套11的一端设置安装孔14,使保护套11套设在初级线圈10上时电极棒9可部分伸出安装孔14,初级线圈10通过保护套11进行防护,防止不使用接头结构1时裸露在外部,造成的老化现象,保护套11活动连接磁性板3,保护套11可以采用可拆卸式结构,当接头结构2的保护套11沾上污垢或者表面氧化时,可以方便拆卸进行更换,节约使用成本,保护套11的可拆卸方式有很多,例如,如图3所示的圆柱体的保护套11,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拆卸,根据保护套11的外形选择适合的活动连接方式。接头结构2的另一端设置套管12,连接接头结构2的导线13从套管12内部伸出,套管12可以保护导线13与接头结构2的连接处,而且在插拔接头结构2的时候,用户可以捏着套管12来代替拉着导线13,这样可以减少导线13与接头结构2连接处的损耗,从而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包括接口结构(1)和接头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构(1)包括插槽(4)以及所述插槽(4)内部的接电触点(5),所述接头结构(2)的内部安装电极棒(9),所述电极棒(9)与所述接电触点(5)相匹配,所述接头结构(2)的外径略小于与所述插槽(4)的内径,且所述接头结构(2)上安装磁性板(3),所述磁性板(3)通过磁性连接所述插槽(4)的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包括接口结构(1)和接头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构(1)包括插槽(4)以及所述插槽(4)内部的接电触点(5),所述接头结构(2)的内部安装电极棒(9),所述电极棒(9)与所述接电触点(5)相匹配,所述接头结构(2)的外径略小于与所述插槽(4)的内径,且所述接头结构(2)上安装磁性板(3),所述磁性板(3)通过磁性连接所述插槽(4)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的外围设置与磁性板(3)的尺寸相匹配的贴合槽(7),贴合槽(7)的内壁设置磁铁片(8),通过磁铁片(8)与磁性板(3)磁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4)的内壁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焰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