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07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呈T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分别收容有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的位置相对的三个收容槽,且所述电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分别与相邻电子模块及主模块的对应连接器对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能够提高模块间的安装效率,实现电源信号和/或数据信号的三向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方便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相邻模块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铜排或者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转接来实现的,模块在拆装的同时还需拆开铜排或者插拔线对板连接器,具体来讲,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很多线缆的线缆连接器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板端连接器,势必使得相邻模块间存在很多线缆。另外,由于模块与相邻模块连接方案是采用铜排或者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在模块拆装的同时需要拆螺钉、拆铜排、插拔连接器,从而导致安装效率低,后续无法实现自动化,同时存在很多线缆而导致产品凌乱,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电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呈T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分别收容有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收容空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的位置相对的三个收容槽,且所述电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分别与相邻电子模块及主模块的对应连接器对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个收容槽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三收容槽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L形分布;所述第一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三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三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或者,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直线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所述第三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突设于所述基部上的加高部,所述收容空间形成于所述加高部内;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加高部的三个不同朝向的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盖,所述收容空间包括位于所述基部的底部的开口,且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通过所述底盖限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的导电端子均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电源端子和若干信号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的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内的电源端子电性连接后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对接部内的电源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第三对接部中的一个对接部内的导电端子中的每一电源端子和每一信号端子具有呈平直状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第三对接部中的另外两个对接部内的每一电源端子和每一信号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弹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外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保护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具有彼此隔离设置的电源电路层和信号电路层、夹置于所述电源电路层和所述信号电路层之间的屏蔽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具有主体部及突设于所述主体部侧方的至少一对卡扣块,所述一对卡扣块分置于所述主体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并卡扣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设置的卡扣槽内。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实现在横向方向上的相互插接,进而实现多个电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相互拼装以及实现电源信号和/或数据信号的传输,提高安装效率;另外还省去了传统的线缆,不仅使得产品简洁不凌乱,而且还省去接线的步骤,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另一方向上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如此实现三向导通;另外,所述导电端子与绝缘座、电路板构成端子模组以共同组装于绝缘本体内,仅需底盖组装于绝缘本体底部即可将端子模组限位于其中,组装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插接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中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中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的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组件100可应用于逆变器等电子模块。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模组41以及第二端子模组42。上述绝缘本体1具有收容空间,且第一端子模组41和第二端子模组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上述绝缘本体1具体可为平板状且呈纵长状,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以与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与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垂直的另一个方向定义为高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用以与主模块(例如逆变器)的对接连接器500相对接,绝缘本体1的第二侧用于安装在墙面等其他外界安装面上。另外,如图1所示,对接连接器500为安装于主模块的一外部电路板(例如逆变器的电路板,未图示)上的板端连接器。另外,上述绝缘本体1还可具有靠近其纵长方向上的一端设置的接受部14、靠近其纵长方向上另一端设置的枢转部15及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位于接受部14和所述枢转部15之间的导向部16。导向部16沿绝缘本体1的纵长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6为沿所述纵长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接受部14可由突设的限位壁按矩形状环绕围设形成,且所述接受部14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表面。通过接受部14、枢转部15以及导向部16,可将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100与主模块(例如逆变器)装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上述第一端子模组41包括第一对接部411和第二对接部41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呈T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分别收容有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收容空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的位置相对的三个收容槽,且所述电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分别与相邻电子模块及主模块的对应连接器对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以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呈T字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内分别收容有一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第二端子模组的收容空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的位置相对的三个收容槽,且所述电连接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三对接部分别与相邻电子模块及主模块的对应连接器对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收容槽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收容槽、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横向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三收容槽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第二收容槽;
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L形分布;所述第一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三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或者,所述第三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所述第二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
或者,所述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直线形分布,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内侧,所述第三对接部穿过所述第二收容槽突伸到所述绝缘本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突设于所述基部上的加高部,所述收容空间形成于所述加高部内;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分别开设于所述加高部的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刘小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