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6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包括手持定位端和固定协助定位端,手持定位端包括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主控芯片、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固定协助定位端包括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第二主控芯片和第二测距收发器;搜救者使用手持定位端进入搜救场所进行搜救工作,依靠手持定位端的第一北斗定位模块进行定位,当定位信号弱时,手持定位端则依靠固定设置的固定协助定位端进行协助定位,利用第一测距收发器和第二测距收发器进行无线电测距,测得手持定位端和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之间多个距离信号,并通过固定协助定位端自身位置即可对手持定位端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保证在定位信号差的地方也能进行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定位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满足全球应用需求,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在采用北斗在野外进行定位搜救时,往往会出现定位信号差导致定位不准确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搜救工作,甚至还会使得搜救者自身陷入丢失方位的危险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能够在定位信号较差的环境下进行准确定位。本技术的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包括手持定位端和固定协助定位端,手持定位端包括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主控芯片、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和存储器均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电源为手持定位端进行供电;固定协助定位端包括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第二主控芯片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第二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测距收发器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分散设置,手持定位端设置在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的第二测距收发器的覆盖范围内,第一测距收发器与第二测距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的型号为SIM868,所述第一主控芯片和第二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所述第一主控芯片通过串口与所述第一北斗定位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主控芯片通过串口与所述第二北斗定位模块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测距收发器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的型号为SX1276,所述第一测距收发器通过串口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测距收发器通过串口与所述第二主控芯片连接。进一步,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LED显示屏通过排线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连接。进一步,所述存储器通过数据总线与所述第一主控芯片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协助定位端的数量不少于3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搜救者使用手持定位端进入搜救场所进行搜救工作,依靠手持定位端的第一北斗定位模块进行定位,当定位信号弱时,手持定位端则依靠固定设置的固定协助定位端进行协助定位,固定协助定位端由于固定设置,因此定位信号能够得到保障,利用第一测距收发器和第二测距收发器进行无线电测距,测得手持定位端和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之间多个距离信号,并通过固定协助定位端自身位置即可对手持定位端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保证在定位信号差的地方也能进行精确定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过程演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包括手持定位端和固定协助定位端,手持定位端包括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主控芯片、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和存储器均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电源为手持定位端进行供电,电源包括锂电池组和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对锂电池组进行稳压滤波,并输出5V或者3.3V的直流电平;固定协助定位端包括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第二主控芯片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第二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测距收发器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固定协助定位端因为固定设置,因此采用电源适配器供电;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分散设置,手持定位端设置在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的第二测距收发器的覆盖范围内,第一测距收发器与第二测距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搜救者使用手持定位端进入搜救场所进行搜救工作,依靠手持定位端的第一北斗定位模块进行定位,当定位信号弱时,手持定位端则依靠固定设置的固定协助定位端进行协助定位,固定协助定位端由于固定设置,因此定位信号能够得到保障,利用第一测距收发器和第二测距收发器进行无线电测距,测得手持定位端和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之间多个距离信号,并通过固定协助定位端自身位置即可对手持定位端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保证在定位信号差的地方也能进行精确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的型号为SIM868,第一主控芯片和第二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第一主控芯片通过UART串口与第一北斗定位模块连接,第二主控芯片通过UART串口与第二北斗定位模块连接,由于第一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北斗定位模块SIM868本身不带天线,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外接用于接收北斗定位信号的GNSS天线,同时SIM868为双模定位模块,既可以接收北斗定位信号也可以接收GPS定位信号,可靠性更强。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距收发器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的型号为SX1276,第一测距收发器通过串口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第二测距收发器通过串口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通过LORA模块SX1276进行无线测距,最大测距可达5KM,因此固定协助定位端的覆盖范围可达25平方公里。本实施例中,显示屏为LED显示屏,LED显示屏通过排线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定位信息,从而帮助搜救者判断自身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存储器通过数据总线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搜救者的行进路径和定位信息。本实施例中,固定协助定位端的数量不少于3个,单个的固定协助定位端只能判断固定协助定位端与手持定位端之间的距离x,判断时,手持定位端有可能在以该固定协助定位端为圆心,x为半径的圆的任何一个点上;两个固定协助定位端在分别测得与手持定位端之间的距离y和z后,判断时,手持定位端有可能在以两个固定协助定位端为圆形,半径分别为y和z的两个圆的一个或者两个交点上,仍然不能准确判断;因此需要至少3个固定协助定位端才能对手持定位端进行准确定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2所示,搜救区域内分别设置A、B和C3个固定协助定位端,搜救者N携带手持定位端进行搜救作业,此时手持定位端无法直接接收定位信号,因此利用A、B和C3个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定位端和固定协助定位端,/n手持定位端包括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主控芯片、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和存储器均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电源为手持定位端进行供电;/n固定协助定位端包括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第二主控芯片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第二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测距收发器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n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分散设置,手持定位端设置在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的第二测距收发器的覆盖范围内,第一测距收发器与第二测距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定位端和固定协助定位端,
手持定位端包括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主控芯片、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存储器和电源,第一北斗定位模块、第一测距收发器、显示屏和存储器均与第一主控芯片连接,电源为手持定位端进行供电;
固定协助定位端包括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第二主控芯片和第二测距收发器,第二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测距收发器与第二主控芯片连接;
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分散设置,手持定位端设置在多个固定协助定位端的第二测距收发器的覆盖范围内,第一测距收发器与第二测距收发器无线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定位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北斗定位模块和第二北斗定位模块的型号为SIM868,所述第一主控芯片和第二主控芯片的型号为STM32F10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明张锦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奔宝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