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及钟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71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及钟表,该开关装置具备:壳体,其设有贯通孔;操作部件,其具备可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的轴部;以及多个衬垫,其设于上述轴部的外周且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可滑动地接触,上述多个衬垫中的至少一个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

Switchgear and cl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装置及钟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手表、移动通信机等电子设备的开关装置及具备该开关装置的钟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手表的开关装置中,已知如日本特开2007-256067号公报所记载地在可滑动地插入壳体的贯通孔的操作部件的轴部设置三个防水衬垫的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之一是一种开关装置,其具备:壳体,其设有贯通孔;操作部件,其具备可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的轴部;以及多个衬垫,其设于上述轴部的外周且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可滑动地接触,上述多个衬垫中的至少一个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于手表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A-A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手表中分解了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一外装片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在图4所示的手表中在将安装有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第三外装片的第二外装部件安装于上壳体部的状态下从下表面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安装有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第三外装片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图7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图6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和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第三外装片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将图7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和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第三外装片表背面反转而示出的放大立体图。图9A是安装于图6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的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的截面的B-B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9B是安装于图6所示的第二外装部件的第一外装部件的第二外装片的截面的C-C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在图1所示的手表的D-D向视下切割开示出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图2所示的手表的E-E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2A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F-F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2B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G-G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H-H向视的放大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手表的按钮开关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手表的开关装置中解除了操作部件的锁定部对操作头部的锁定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5,对应用于手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1。在该手表壳体1的12点侧和6点侧设有安装表带2的带安装部3。另外,在该手表壳体1的3点侧设有开关装置4,在手表壳体1的2点侧、4点侧、8点侧以及10点侧分别设有作为开关装置的按钮开关5。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1的上部开口部隔着衬垫6a设有钟表玻璃6。在该手表壳体1的内部隔着中框8设有钟表模块7。该钟表模块7具备上部外壳7a和下部外壳7b。在上部外壳7a与下部外壳7b之间设有电路基板9。如图2所示,在上部外壳7a的上部设有表盘10和划分部件11。表盘10由具有透光性的原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该表盘10的下表面设有太阳能板10a。划分部件11形成为环状,在内周面以等间隔设有时间字符11a。该划分部件11以配置于表盘10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状态安装于手表壳体1的内周面。另外,如图2所示,在上部外壳7a内设有多个钟表机芯12,在下部外壳7b内设有电池13。这些多个钟表机芯12分别具备向表盘10及太阳能板10a的上方突出的指针轴12a,且构成为,使设于该指针轴12a的上端部的指针12b在表盘10的上方走针,指示显示时刻等信息。另外,如图1~图4所示,手表壳体1具备壳体主体15和外装部件16。壳体主体15具备下壳体17(第一部件)和上壳体18(第二部件)。下壳体17具备筒状的侧壁部和底部,它们由混入有增强塑料或碳纤维、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等刚性高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在下壳体17的12点侧和6点侧的侧壁部突出设有带安装部3的安装突起部17a。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下壳体17内的底部设有压电元件14。即,该压电元件14设于振动板14a上,该振动板14a通过双面胶带14b粘贴于下壳体17内的底部。在该下壳体17内经由中框8配置有钟表模块7。上壳体18由刚性比下壳体17高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大致环状。即,如图2~图5所示,该上壳体18具备配置于下壳体17的筒状的侧壁部的上端面的第一环部18a、与下壳体17的内周面抵接的第二环部18b、以及设于第一环部18a上且隔着衬垫6a安装钟表玻璃6的筒状部18c。在该情况下,上壳体18在第一环部18a与下壳体17的上端面之间隔着防水环19,且利用多个螺丝18d安装于下壳体17的上部。如图1~图8所示,外装部件16具备第一外装部件20和第二外装部件21。第二外装部件21覆盖上壳体18的第一环部18a的上表面及筒状部18c的外周面并配置于上壳体18上,且由钛合金、铝合金等具有装饰性的金属形成为大致环状。第一外装部件20配置为从第二外装部件21的上表面到壳体主体15的外周,且在壳体主体15的外周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即,如图1~图8所示,第一外装部件20具备配置于壳体主体15的外周上的从12点侧经由9点侧到达6点侧的单侧这样的大致一半的第一外装片22、在6点侧的带安装部3与第一外装片22对置配置的第二外装片23、以及在12点侧的带安装部3与第一外装片22对置配置的第三外装片24。这些第一~第三外装片22~24分别由聚氨酯树脂等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3~图5所示,第一外装片22具备与壳体主体15的从8点侧到10点侧的部位对应的外装主体部25、与壳体主体15的7点侧对应的第一罩部26、以及与壳体主体15的11点侧对应的第二罩部27。就外装主体部25而言,其两侧部配置为从第二外装部件21的内周缘经由第二外装部件21的上表面及上壳体18的侧面到下壳体17的侧壁部的下部。如图3~图5所示,在该外装主体部25与壳体主体15的8点侧和10点侧分别对应地设有按钮开关5的头部43插入的按钮插入孔25a。另外,如图4及图12A所示,在该外装主体部25的上部与8点侧和10点侧分别对应而设有第一螺钉28插入的第一螺钉插入孔25b。在该情况下,如图1、图4以及图12A所示,构成为,第一螺钉28从外装主体部25的第一螺钉插入孔25b穿过第二外装部件21及上壳体18的第一环部18a的各孔而螺纹结合于设于下壳体17的侧壁部的上端部的第一螺纹孔17d,将外装主体部25及第二外装部件21与上壳体18一起安装于下壳体17。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外装主体部25的侧部与壳体主体15的9点侧的侧面对应地设有第二螺钉29插入的第二螺钉插入孔25c。构成为,该第二螺钉29从外装主体部25的第二螺钉插入孔25c螺纹结合于设于下壳体17的侧壁部的侧面的第二螺纹孔17e,从而将外装主体部25安装于下壳体17的侧面。如图3~图5所示,该第一外装片22的第一罩部26在手表壳体1的6点侧的带安装部3的壳体主体15的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壳体,其设有贯通孔;/n操作部件,其具备能够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的轴部;以及/n多个衬垫,其设于上述轴部的外周且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n上述多个衬垫中的至少一个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4 JP 2020-009926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设有贯通孔;
操作部件,其具备能够滑动地插入上述贯通孔的轴部;以及
多个衬垫,其设于上述轴部的外周且与上述贯通孔的内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
上述多个衬垫中的至少一个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由合成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衬垫中的第一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第二衬垫是丁腈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衬垫中的第一衬垫由含有氟的原料形成,第二衬垫是丁基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山千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