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屏技术

技术编号:294568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触摸组件与液晶屏通过胶水贴合在一起;S2:将面盖贴合到所述触摸组件已贴合所述液晶屏的一面上;S3:将背光源模块与所述面盖背离所述触摸组件的一面卡合固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触摸组件与液晶屏的贴合工序中,不包含易损坏的背光模块(膜材、导光板等)。减少了材料在此工序中因制程造成的不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背光源模块与面盖采用卡口固定方式,便于拆卸,降低了背光源模块的返修成本和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显示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屏,英文简称为LCD全称是LiquidCrystalDisplay,是属于平面显示器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屏幕显示;例如,电视、计算机、只能手表等。触摸屏与液晶显示屏的组合,让用户对电子产品的操控更加便捷,产品体验好感直线攀升。但是随着液晶显示屏产品的普及和相关配套技术的提升,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对手机、PAD、Notebook等电子产品轻薄化、便携化、外观精美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良好的体验效果和更轻薄的产品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当前市场上触摸屏与液晶屏的组合主要有框贴和全贴合两种方式。其中,框贴即液晶屏与触摸屏的四周通过双面胶等粘性材料贴合固定。此种方式直接导致产品厚度厚,且容易进灰尘,易有水雾现象,不耐摔,显示效果差。目前采用的触摸屏与液晶屏的全贴合方式是先将背光材料与液晶屏做成成品模组后,再与触摸屏贴合固定在一起。然而,产品在贴合或脱泡阶段,会经过压合和抽真空过程,压合和抽真空会导致背光材料产生挤压,致使一些隐藏的灰尘颗粒,挤压变平或者膜材之间因挤压造成棱镜破损形成白点、白团等不良;同时由于模组平整度较低,会致使压合力分布不均匀,局部受力过大会形成黄斑及黑色画面透光等不良。全贴合后检验出的不良产品,返修拆解时液晶屏和触摸屏极易破损。为了增加全贴合良率,简化返修流程、降低返修难度,缩减生产成本,改善贴合工艺已迫在眉睫。<b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触摸屏与液晶屏全贴合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并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触摸屏与液晶屏通过胶水贴合在一起;S2:将面盖贴合到所述触摸屏已贴合所述液晶屏的一面上;S3:将背光源模块与所述面盖背离所述触摸屏的一面卡合固定。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具体包括如下工艺过程:S11:在触摸屏表面涂抹胶水,将液晶屏贴附到已涂抹胶水的的所述触摸屏表面,其中,涂抹的胶水厚度为175-300微米;S12:将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液晶屏进行抽真空贴合,其中,抽真空时间为10-20秒,真空度为-90兆帕,贴合压力为0.2兆帕,贴合时间3-5秒;S13:对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液晶屏的贴合面进行高压消泡,其中,消泡压力在3公斤以内,时间持续20分钟。进一步地,在步骤S11中涂抹的胶水为OCA光学胶。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具体包括如下工艺过程:S21:将双面胶贴附在所述面盖预贴合表面的四周,其中,所述双面胶的贴附厚度为0.1-0.5毫米;S22:将所述面盖对位贴合到所述触摸屏涂抹了胶水的一面上,并通过双面胶使液晶屏与前胶框贴合固定,其中,贴合压力为3公斤以内,贴合时间为30-60秒。进一步地,所述面盖包括前胶框和后胶框,所述前胶框与所述后胶框固定连接,所述前胶框的四周侧边上设有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模块包括铁框,所述铁框的上表面四周侧边设有卡扣,在步骤S3中,将所述背光源模块盖设到所述面盖背离所述触摸屏的一面上,将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对位卡口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模块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铁框上表面的隔磁片、电磁板、反光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光膜。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是四周侧边上设有LED灯条。进一步地,所述触摸组件为触摸屏或玻璃盖板。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制作的全贴合显示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在触摸屏与液晶屏的贴合工序中,需要对模组进行挤压、消泡,此工序不包含易损坏的背光模块(膜材、导光板等)。减少了材料在此工序中因制程造成的不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2、触摸屏与液晶屏的接触面都是相对比较平整的平面,杜绝了在贴合挤压时,因模组平整度较低而出现的局部受力过大形成的黄斑及黑色画面透光等不良。进一步提高了成品的良品率。3、背光源模块与面盖采用卡口固定方式,便于拆卸,降低了背光源模块的返修成本和工艺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1步骤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2步骤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3步骤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3步骤完成后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3步骤完成后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触摸屏1与液晶屏2通过胶水3贴合在一起;S2:将面盖4贴合到触摸屏1已贴合液晶屏2的一面上;S3:将背光源模块5与面盖4背离触摸屏的一面卡合固定。采用上述方案,在触摸屏1与液晶屏2的贴合阶段,不包含易损坏的背光材料,有效的降低了生产的不良率;且触摸屏1与液晶屏2的相贴合的表面平整度比较好,所以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触摸屏1与液晶屏2的贴合难度,也降低了在贴合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另一方面,背光源模块5与面盖4采用卡口固定方式,便于拆卸;这样,方便了背光源模块5的返修,降低了返修的成本和工艺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S1中,包括了如下具体工艺过程:S11:在触摸屏1表面涂抹胶水3,将液晶屏2贴附到已涂抹胶水3的的触摸屏1表面,其中,胶水3为OCA光学胶,涂抹的厚度为175-300微米;很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胶水3,例如,OCR液体光学胶(水胶)等。S12:将触摸屏1与液晶屏2分别装到贴合治具上进行抽真空贴合,其中,抽真空时间为10-20秒,真空度为-90兆帕,贴合压力为0.2兆帕,贴合时间3-5秒;S13:对触摸屏1与液晶屏2的贴合面进行高压消泡,其中,消泡压力在3公斤以内,时间持续20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面盖4包括前胶框41和后胶框42,前胶框41与后胶框42固定连接,前胶框41的四周侧边上设有卡槽43;在上述步骤S2中,包括了如下具体工艺过程:S21:将双面胶6贴附在前胶框41的四周侧边上,其中,双面胶的贴附厚度为0.1-0.5毫米;S22:将前胶框41对位贴合到触摸屏涂抹了胶水3的一面上,并通过双面胶6使液晶屏2与前胶框41贴合固定;使面盖4、液晶屏2和触摸屏1限位固定连接,其中,贴合压力为3公斤以内,贴合时间为30-60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步骤S3中提及的背光源模块5包括铁框51,铁框51上表面四周侧边设有与前胶框41上的卡槽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触摸组件与液晶屏通过胶水贴合在一起;/nS2:将面盖贴合到所述触摸组件已贴合所述液晶屏的一面上;/nS3:将背光源模块与所述面盖背离所述触摸组件的一面卡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触摸组件与液晶屏通过胶水贴合在一起;
S2:将面盖贴合到所述触摸组件已贴合所述液晶屏的一面上;
S3:将背光源模块与所述面盖背离所述触摸组件的一面卡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具体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S11:在触摸组件表面涂抹胶水,将液晶屏贴附到已涂抹胶水的的所述触摸组件表面,其中,涂抹的胶水厚度为175-300微米;
S12:将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液晶屏进行抽真空贴合,其中,抽真空时间为10-20秒,真空度为-90兆帕,贴合压力为0.2兆帕,贴合时间3-5秒;
S13:对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液晶屏的贴合面进行高压消泡,其中,消泡压力在3公斤以内,时间持续20分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涂抹的胶水为OCA光学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全贴合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具体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S21:将双面胶贴附在所述面盖预贴合表面的四周,其中,所述双面胶的贴附厚度为0.1-0.5毫米;
S22:将所述面盖对位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康丁国亮陈世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赛时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