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5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包括基体、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基体为矩形,且基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便于对微悬臂梁装置进行固定;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位于基体的右侧;质量单元包括两根L型连接梁和竖直载物台,用于检测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体积单元包括两根一型连接梁和水平载物台,用于检测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L型连接梁和一型连接梁分别用于连接基体和竖直或水平载物台;竖直和水平载物台为矩形,用于负载电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能够测量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
技术介绍
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它是超级电容器的重要依托。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微悬臂梁中的微悬臂梁单元为长条状,但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不仅会发生质量变化,也会发生体积变化。利用光电传感系统对微悬臂梁检测点上的微小挠度变化进行信号采集,并运用计算机进一步计算出微悬臂梁上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所引起微悬臂梁发生的挠度变化的方法进行检测,由于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对微梁施加应力,从而干扰挠度检测结果。鉴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急需一种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单独检测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其可以帮助解决在电化学实验中无法单独检测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包括基体、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所述基体为矩形,且基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质量单元位于基体的右侧;所述的体积单元位于基体的右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质量单元包括两根L型连接梁和竖直载物台;所述的L型连接梁为L状,且L型连接梁长端与基体相连接,其短端与竖直载物台相连接;所述的竖直载物台为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体积单元包括两根一型连接梁和水平载物台;所述的一型连接梁为一状,且一型连接梁一端与基体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水平载物台相连接;所述的水平载物台为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有多个,且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沿着基体右侧面相间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采用质量单元和体积单元两种类型微悬臂梁单元共存的方法,改变现有微悬臂梁的固定式设计思路,原理简单,结构巧妙。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其设置有载物台,可以增大电极材料的负载面积,从而增大微悬臂梁尖端的挠度变化。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由于载物台位于与反馈梁垂直的平面上,所以能够检测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方观察的立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方观察的立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基体1、质量单元2、L型连接梁21、竖直载物台22、体积单元3、一型连接梁31和水平载物台3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包括基体1、质量单元2和体积单元3;所述基体1为矩形,且基体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用于固定微悬臂梁;所述的质量单元2位于基体1的右侧;所述的体积单元3位于基体1的右侧。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所述的质量单元2包括两根L型连接梁21和竖直载物台22;所述的L型连接梁21为L状,且L型连接梁21长端与基体1相连接,其短端与竖直载物台22相连接,L型连接梁21的右边缘为检测点,供光电传感系统对微悬臂梁微小的挠度变化进行检测;所述的竖直载物台22为矩形,用于负载电极材料。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所述的体积单元3包括两根一型连接梁31和水平载物台32;所述的一型连接梁31为一状,且一型连接梁31一端与基体1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水平载物台32相连接,一型连接梁31的右边缘为检测点,供光电传感系统对微悬臂梁微小的挠度变化进行检测;所述的水平载物台32为矩形,用于负载电极材料。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所述的质量单元2和体积单元3有多个,且质量单元2和体积单元3沿着基体1右侧面相间分布。本专利技术主要适用检测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使用时,将待测量的电极材料负载于竖直载物台22和水平载物台32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质量单元(2)和体积单元(3);所述基体(1)为矩形,且基体(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质量单元(2)位于基体(1)的右侧;所述的体积单元(3)位于基体(1)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质量单元(2)和体积单元(3);所述基体(1)为矩形,且基体(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质量单元(2)位于基体(1)的右侧;所述的体积单元(3)位于基体(1)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电极材料质量变化和体积变化的微悬臂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单元(2)包括两根L型连接梁(21)和竖直载物台(22);所述的L型连接梁(21)为L状,且L型连接梁(21)长端与基体(1)相连接,其短端与竖直载物台(22)相连接;所述的竖直载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焦吉祥董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