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541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用于房间群新风置换,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包括:总进风口、总出风口,设置在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房间的外墙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总出风口上的风机;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房间上实现各房间与公共空间的连通;总排风管,与总出风口连通,且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回风管与各房间连通;在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总进风口直接进入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总进风口的房间进入到公共空间内;在公共空间与总排风管通过回风管连通的房间之间形成压差,使得新风经过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经由回风管、总排风管管道从总出风口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风系统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物特别是住宅内,由于人、动物的呼吸与排泄,炊事过程中燃气油烟的扩散,各种人造材料中苯类醛类成分的挥发,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化,严重威胁居住者身心健康,房屋可控的通风技术和新风引入置换效果成为了住宅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一些房地产企业和业主,尝试用布置风机风管的方法,如图1所示,将室外新鲜空气强制输入室内并将室内污浊空气导向室外,取得了很大效果;在图1中,空心箭头、实心箭头分别代表引入住宅新风和排出住宅污浊空气。但是,如上建筑物和住宅内大规模采用风管的新风系统,存在着三个问题:1、装修复杂成本高这些迂回曲折的阴暗潮湿的空调风管,不仅安装复杂,安装之后还要对风管进行包覆装饰以改善视觉效果,还要在室内吊顶以掩饰新风和回风风管的进出风口,致使新风系统成为建筑装修成本中最高的分项;2、送风管产生二次污染在新风系统通风运行过程和停运阶段中,风管内以及风管与包覆风管的装饰夹层内,积累起大量无法清除的粉尘,滋生细菌霉菌,还给蚊蝇、臭虫、蟑螂甚至老鼠等等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送风管(新风管),管内壁常常凝露附着粉尘而成为细菌微生物培养基,里面累积的粉尘、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等,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带来了新的二次污染问题;3、新风置换效果差每一间房间的双向流新风系统,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都设置在房间天花板下的吊顶上,虽然设计施工中重视了在吊顶水平方向上拉开距离错位安装,但是竖向方向即高度方向上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却无法错开;由于新风口补入的新风速度通常在2m/s左右,向下动压头很小,一部分新风气流并没有深度下沉参加新风置换,而是寻找到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之间最短距离最小阻力的路径,沿着吊顶面直奔排出口而去,如图2所示,造成新风气流短路,浪费了新风资源,新风置换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传统新风系统的装修复杂成本高、送风管产生二次污染、新风置换效果差三大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用于房间群新风的置换,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包括:总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总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上的风机,或者,只在所述总出风口上设置有风机;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所述公共空间的连通;总排风管,与所述总出风口连通,且所述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回风管与各所述房间连通;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所述总进风口直接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总进风口的房间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在所述公共空间与总排风管通过回风管连通的房间之间形成压差,使得新风经过所述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所述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经由所述回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管道从所述总出风口排出。较佳地,所述总进风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机,其所述总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风机。较佳地,所述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房间靠近公共空间地面的一侧,所述回风管设置与所述房间的连通处靠近房顶的一侧;来自所述分进风口的新风低位进风,与房间内污浊空气进行置换后经所述回风管高位排风。较佳地,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分进风口远离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房间的连通处设置。较佳地,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总排风管连通,另一端伸进所述房间内后向远离所述分进风口一侧延伸设置。较佳地,所述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房间的房门下部或者房门的门柱下段上。较佳地,所述分进风口上设有可调节风门。较佳地,所述可调节风门包括:滑动挡板,所述分进风口相对的两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挡板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推动装置,安装在房门或者房门门柱下段上,且与所述滑动挡板连接,用于推动所述滑动挡板沿所述滑槽移动来实现所述分进风口的开关或所述分进风口的风口大小的调节。较佳地,所述滑动挡板呈与所述分进风口匹配的矩形,且所述滑动挡板的四角为倒圆角。较佳地,所述滑动挡板采用保温隔音板。较佳地,所述总进风口上还设有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的新风预处理模块。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撤销了新风系统送风管,降低了成本和二次污染传统房屋新风系统,需要设置与各个房间连通的送风管道和出风管道,管道迂回曲折,不仅安装复杂、成本高,且影响外观;本技术撤销了送风管道的设置,以公共空间和房间代替送风管,从而大大简化了整个新风置换系统,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影响外观;而且,传统房屋新风系统运行过程和停运阶段,送排风管内会产生凝露并且积累起大量难以清除的粉尘,易滋生细菌霉菌,还给蚊蝇、臭虫、蟑螂甚至老鼠等等滋生繁衍提供了温床,特别是送风管(新风管)里面累积的粉尘、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等,运行时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带来了严重二次污染问题;本技术将需要置换新风的公共空间/房间作为风道,用公共空间/房间代替了送风管,撤销传统住宅新风系统的送风管,彻底消除了新风系统运行时,送风管(新风管)里面累积的粉尘、细菌、微生物、臭虫蟑螂粪便等随着新风吹入室内空间而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2.提高了新风置换效果传统房屋新风系统,房间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都设置在天花板下的吊顶上,在竖向方向即高度方向上,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无法错开设置;由于新风口补入的新风速度通常在2m/s左右,向下动压头很小,致使一部分新风气流并没有深度下沉参加新风置换,而是寻找到新风进风口和污浊空气排出口之间最短距离最小阻力的路径,自正压新风进风口沿着吊顶下表面直奔负压污浊空气排出口而去,造成新风气流出现短路,浪费了新风资源,新风置换效果差;本技术以分进风口为节点,新风低位进入房间后做竖向上升与横向平移的复合运动,挤压推动污浊空气流向天花板下方的高位排出口,大幅度减少了房间内部通风盲区,新风资源利用率高,新风置换效果好。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现有房间群内换风系统示意图;图2为现有房屋内换风系统新风短路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各房间内的竖向剖视图一;图5为实施例1中各房间内的竖向剖视图二;图6为实施例1中房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中各房间的示意图一;图8为实施例2中各房间的示意图二;图9为实施例3中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4中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用于房间群新风置换,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包括:/n总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n总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n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上的风机,或者,只在所述总出风口上设置有风机;/n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所述公共空间的连通;/n总排风管,与所述总出风口连通,且所述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回风管与各所述房间连通;/n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所述总进风口直接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总进风口的房间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在所述公共空间与总排风管通过回风管连通的房间之间形成压差,使得新风经过所述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所述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经由所述回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管道从所述总出风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屋新风置换系统,用于房间群新风置换,所述房间群包括有多个房间以及与各房间连通的公共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包括:
总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
总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公共空间或其中一间所述房间的外墙上;
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总出风口上的风机,或者,只在所述总出风口上设置有风机;
分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房间上实现各所述房间与所述公共空间的连通;
总排风管,与所述总出风口连通,且所述总排风管还分别通过回风管与各所述房间连通;
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外界新风通过所述总进风口直接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或者通过设有总进风口的房间进入到所述公共空间内;在所述公共空间与总排风管通过回风管连通的房间之间形成压差,使得新风经过所述分进风口进入到各所述房间内,对所述房间内的污浊空气进行置换,污浊空气再经由所述回风管、所述总排风管管道从所述总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风口上设置有进风风机,其所述总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屋新风置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房间靠近公共空间地面的一侧,所述回风管设置与所述房间的连通处靠近房顶的一侧;来自所述分进风口的新风低位进风,与房间内污浊空气进行置换后经所述回风管高位排风。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李成伟韦林林周萍薛碧荷王恒诸葛水明马骥刘帅帅胡用刘玉恩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