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复杂产品变异设计中的结构移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504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杂产品变异设计中的结构移植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根据产品变异要求对零件进行虚拟切割;以变异设计语义和形态分布图为检索索引对可移植结构库进行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获得移植结构;提取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构间搭接的拓扑信息,根据两者的拓扑匹配判别相应的替换式或桥接式搭接形式;基于知识关联实现不同拓扑与结构的搭接与融合重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移植,通过结构移植改变零件的结构形状,实现产品变异设计,解决现有方法只能改变大小不能改变结构形状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替换式与桥接式搭接方式,根据不同搭接的要求,基于知识关联可自适应地实现,对提高复杂产品变异设计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设计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复杂产品变异设计中的结构移 植方法。技术背景产品变异设计是在产品基型基础上,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进行变结构、变拓 扑的一种支持产品创新的智能设计方法。当前机械制造企业中定制产品进行的 大多数设计是产品变异设计,如工业汽轮机、大型电除尘器等产品变异设计达90%以上。就是在许多标准化的机械产品开发中,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仍然需要 进行大量的零部件变异设计,而且变异零部件往往结构复杂、决定着产品整个 设计周期的长短,因此,产品变异设计已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一个瓶颈问 题。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为产品变异设计往往需对零件结构形状进行改变,传统参数化设计遵循的"变 参数、不变拓扑"方法,该方法只能改变产品零件结构尺寸大小,但无法改变 结构的形状。传统参数化设计是通过建立尺寸与几何的约束来实现尺寸驱动的, 无法实现产品结构的变异。目前对产品结构修改因缺乏相应方法的支持,只能通过几何层的人工交互 进行,使得复杂产品结构修改工作量大,效率低。结构之间由于缺乏不同拓扑 间的搭接方法,无法将不同结构的拓扑融合起来,而形成统一的产品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 植结构间的替换式与桥接式搭接实现结构变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产品变异要求对零件进行虚拟切割;第二步,通过可移植结构的相似性检索,获得移植结构,相似性检索以变 异设计语义和形态分布图为检索索引;第三步,提取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构间搭接的拓扑信息,根据两者的拓扑匹配判别相应的替换式或桥接式搭接形式;第四步,基于知识关联与检索进行不同拓扑与结构的搭接与融合重用。 所述的虚拟切割,是对零件三维几何模型需改变的局部结构部位进行切割,根据切割需要选用平面虚拟切割、棱柱虚拟切割、棱锥虚拟切割、棱台虚拟切 割、圆柱虚拟切割、圆锥虚拟切割和圆台虚拟切割进行。所述的可移植结构是指可以用来进行移植的结构体,可移植结构的相似性 检索是指在建立可移植结构库的基础上,以变异设计语义和三维模型形态分布 图为检索索引从可移植结构库中检索出所需的移植结构,按照相似度从大到小 排序,供设计者有选择地进行结构移植。所述的用于结构移植的自适应拓扑搭接方法,包括复杂产品结构移植的替 换式搭接方法与复杂产品结构移植的桥接式搭接方法。所述的复杂产品结构移植的替换式搭接方法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对零件中需替换的局部结构进行虚拟切割,提供给用户设计的操 作有平面虚拟切割、棱柱虚拟切割、棱锥虚拟切割、棱台虚拟切割、圆柱虚拟 切割、圆锥虚拟切割和圆台虚拟切割;第二步,零件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构搭接面拓扑间存在一致时,进入下一 步,否则采用桥搭式搭接方法进行搭接;第三步,对搭接面进行几何大小的匹配,若匹配则直接进行搭接;第四步,搭接面间几何不匹配,以零件结构为基准提取对应的縮放因子, 对移植结构进行整体或局部縮放,完成替换式搭接。所述的复杂产品结构移植的桥接式搭接方法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判别需用桥搭式搭接方法进行搭接时,提取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 构的拓扑信息;第二步,建立相应的移植结构搭接知识与搭接形式;第三步,根据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构的拓扑按搭接知识选择相应的搭接形 式,形成搭接体;第四步,采用两层分别进行搭接,第一层为搭接体与移植结构搭接,第二 层为带搭接体的移植结构与零件切割面进行搭接。所述的基于知识关联与检索的搭接与融合重用方法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移植结构的检索包括变异设计语义和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三维 形状相似性检索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形态分布图作为检索索引来进行;第二步,从统一的复杂产品可移植结构库中检索出三维形状相似结构,按 照相似度从大到小排序,供设计者有选择地进行结构移植;第三步,由于变异设计的结构移植过程具有时序性,被记录的变异设计的 结构移植过程事件可形成一个有序序列。在此有序序列中,抽取施动者或受动者,可用新的对象来操作,而不改变结构移植具体过程。通过重新运算便得到 新的设计结果,实现变异设计中移植结构的过程重用。 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 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移植,通过结构移植改变零件的 结构形状,实现产品变异设计,解决现有方法只能改变大小不能改变结构形状 的问题。2.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替换式与桥接式搭接方式,根据不同搭接的要求,基于知 识关联可自适应地实现,对提高复杂产品变异设计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3.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移植过程重用,可克服传统设计重用方法只能重用设 计结果,无法重用设计过程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移植过程重用可根据移植 要求,快速实现不同的移植方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型系统程序流程总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可移植结构的自适应虚拟切割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可移植结构的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图。 图4(a)是变异操作前曲轴前端结构图。 图4(b)是变异操作后曲轴前端结构图。 图5(a)是变异操作前曲轴轴身结构图。 图5(b)是变异操作后曲轴轴身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原型系统程序流程总图。原型系统主要有复杂产品可移植结构库、移植结构的自适应虚拟切割、可 移植结构的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变异设计语义知识库、复杂产品变异设计过 程的重用五大模块。复杂产品可移植结构库分为通用库和专用库,是在对机械 零件CAD/CAM/CAE/CAPP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和 提取多粒度结构而建立的。数据库平台具有较好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可 伸縮性,用于复杂产品的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局部移植和结构变异,是结构 移植的复杂产品变异设计的重要支撑。移植结构的自适应虚拟切割是通过生成 自适应虚拟切割体对结构进行切割获得可移植结构。可移植结构的三维相似性 形状的核心是构建可移植结构的变异设计语义和形态分布图作为检索索引。变 异设计语义知识库与可移植结构的关联是通过对可移植结构的拓扑元素添加变异设计语义实现的。复杂产品变异设计过程的重用是通过记录和关联变异设计 过程实现的。原型系统的用户界面为多文档界面应用程序。基本功能有文件打开、关 闭、新建、保存及另存为等文件操作;拉伸、平移、旋转、縮放、扫描等基本 造型操作;阵列、投影、混合、基于规则的曲面生成等高级造型操作;实体拓 扑分析、实体网格化、曲面离散化、长度测量、查看任意截面等实用操作。通 过为一个文档类对象添加多个视图类对象,扩展原型系统的三维浏览能力。视 图窗口的视角模式有ISO、 FRONT、 BACK、 RIGHT、 LEFT、 TOP和BOTTOM 七种。实体的渲染显示模式有Wireframe、 Hidden Line、 Gouraud Shaded、 Triangulated和Phong Shaded五种。鼠标的交互选择有体、面、边和顶点四个层 次。原型系统具有健壮的布尔操作功能,进行布尔操作的实体既可以是鼠标交 互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实体也可以是可移植结构库中任意选择的结构,这是实现 结构移植的变异设计的重要保证。操作过程是首先从可移植结构库导入 零件模型,对零件结构分析,通过虚拟切割确定变异结构直到细分满足要求为 止,对可移植结构库进行移植结构检索,选择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杂产品变异设计中的结构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产品变异要求对零件进行虚拟切割;    第二步,以变异设计语义和形态分布图为检索索引对可移植结构库进行三维形状相似性检索,获得移植结构;    第三步,提取虚拟切割面与移植结构间搭接的拓扑信息,根据两者的拓扑匹配判别相应的替换式或桥接式搭接形式;    第四步,基于知识关联与检索实现不同拓扑与结构的搭接与融合重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有伊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