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97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包括窗体框架,所述窗体框架通过连接部件与混泥土墙连接,窗体框架正面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挡水板和下部挡水板,位于下部挡水板底部设置有集水箱,集水箱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窗体框架正面设置有多个外层叶片,背面内部设置有内层叶片,窗体框架、外层叶片和内层叶片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室。在上部挡水板、下部挡水板、外层叶片、内层叶片、缓冲室及排水管的共同作用下,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防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
本技术涉及干式乏燃料贮存竖井排风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
技术介绍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是一种固有安全性好,可用于高效发电和高温供热的先进核反应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的首选堆型。该堆型乏燃料采用干式贮存方法,对于余热水平较低的乏燃料可通过开式自然通风模式进行冷却。乏燃料贮存库设置有冷、热风井,自然空气从冷风井进入乏燃料贮存库,与乏燃料进行热交换后成为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热风井排风口排往大气。相比于一般竖井排风口,乏燃料干式贮存库竖井排风口尺寸更大,对防雨和通风的要求更高。目前竖井排风普遍采用单层或双层直板式百叶。单层百叶防雨较差,无法满足乏燃料竖井防雨要求;双层百叶一般未考虑雨水缓冲,在大风大雨天气,部分雨水会越过层层防护进入竖井,造成防雨失败。为满足干式乏燃料竖井排风口防雨要求,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具有良好的防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包括窗体框架3,所述窗体框架3通过连接部件2与混泥土墙1连接,窗体框架3正面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位于下部挡水板12底部设置有集水箱13,集水箱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4,所述窗体框架3正面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外层叶片9,背面内部设置有内层叶片7,窗体框架3、外层叶片9和内层叶片7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室4。所述外层叶片9底端设置有集水沟18和U形环10,位于集水沟18两侧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上设置有进水口11,集水沟18与进水口11相连,所述U形环10连接窗体框架3内部的支架。所述外层叶片9呈倒V型布置,外层叶片9在开度上呈45°角布置。所述内层叶片7与调节机构连接,调节机构外部设置有手轮15,转动手轮15可调节内层叶片7的开度。所述调节机构两侧设置有全开限位销16和全关限位销17,用于保护调节机构和内层叶片7。所述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长度长于缓冲室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现有百叶窗一般为单层或双层百叶,这两种形式均没有利用竖井排风的正压压差,难以兼顾防雨和排风需求。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效果和优点:1)设置缓冲室,使竖井热空气在缓冲室内形成稳定的正压排风,利用正压排风防止雨水进入竖井;2)通过设置双层百叶,形成双层屏障防止雨水进入;3)窗体框架设置有上层挡水板和下层挡水板,避免雨水从百叶上、下侧死区进入窗体内部;4)外层叶片设置集水沟,窗体内部两侧设置排水管,可实现自排水功能,可防止形成雨帘,可保证下雨天气下的正常排风;5)内层百叶设置为可调节式,可在调试阶段调节最优开度,兼顾防雨和排风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其中,1-混泥土墙,2-连接部件,3-窗体框架,4-缓冲室,5上部挡水板,6-排水管,7-内层叶片,8-调节机构,9-外层叶片,10-U形环,11-进水口,12-下部挡水板,13-集水箱,14-排水口,16-全关限位销,17-全开限位销,18-集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窗体框架3、缓冲室4、外层叶片9、内层叶片7、排水管6、调节机构8和集水箱13。所述窗体框架3通过连接部件2与混泥土墙1连接。所述窗体框架3正面设置有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底部设置有集水箱13,所述集水箱13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4。排水口14用于排出收集的雨水。所述缓冲室4由窗体框架3、外层叶片9和内层叶片7之间的区域组成。所述缓冲室4具有气流缓冲作用,竖井热空气从水平排风口出来后,经过缓冲室后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该气流相对于室外形成一个正向压差,该压差可较为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缓冲室4。所述缓冲室4也具有雨水缓冲作用,雨水进入缓冲室后会落入集水箱13,最终通过排水口14排出。所述外层叶片9底端设置有集水沟18和U形环10。所述集水沟18与排水管6的进水口11连接。所述U形环与窗体框架3内部的支架连接。所述外层叶片9呈倒V型布置,集水沟18收集的雨水可排往窗体框架3两侧的排水管6。排水管6上开有若干进水口,进水口与外层叶片9的集水沟18连接。所述外层叶片9在开度上呈45°角布置。所述内层叶片7与调接机构17连接,调节机构17外部设置有手轮15,转动手轮15可调节内层叶片7的开度。所述内层叶片开度通过调试阶段确定,在保证排风的前提下选取其最大倾角为最佳开度。所述调节机构17两侧设置有全开限位销16和全关限位销17,用于保护调节机构17和内层叶片7。所述排水管6在窗体框架3两侧各设置一根,用于导流外层叶片9收集的雨水。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在下雨天气时,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阻止雨水从上下侧死区进入百叶窗内部;外层叶片9对雨水进行阻挡,防止雨水进入缓冲室4。集水沟18将收集到的雨水排往排水管6,排水管6将雨水排往集水箱13。此种设计可有效防止雨水从外层叶片9落下形成雨帘,有利于竖井的正常排风。竖井热空气经混泥土排风口进入缓冲室4,热风在缓冲室4形成一个稳定向外排放的气流,使缓冲室4相对于外界形成正压,该正压可进一步阻止雨水进入缓冲室4。少量雨水突破正压气流进入缓冲室4,部分雨水直接落入集水箱13,部分雨水进入内层叶片7。进入内层叶片7的雨水可被百叶阻挡,最终落入集水箱13,集水箱13将全部进入的雨水通过排水口14排往外部。所述内部叶片7的开度不仅限于调试给出的开度,特殊情况下也可将内部叶片开度适当调整。在上部挡水板5、下部挡水板12、外层叶片9、内层叶片7、缓冲室4及排水管6的共同作用下,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防雨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框架(3),所述窗体框架(3)通过连接部件(2)与混泥土墙(1)连接,窗体框架(3)正面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位于下部挡水板(12)底部设置有集水箱(13),集水箱(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4),所述窗体框架(3)正面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外层叶片(9),背面内部设置有内层叶片(7),窗体框架(3)、外层叶片(9)和内层叶片(7)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室(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窗体框架(3),所述窗体框架(3)通过连接部件(2)与混泥土墙(1)连接,窗体框架(3)正面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部挡水板(5)和下部挡水板(12),位于下部挡水板(12)底部设置有集水箱(13),集水箱(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4),所述窗体框架(3)正面依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外层叶片(9),背面内部设置有内层叶片(7),窗体框架(3)、外层叶片(9)和内层叶片(7)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室的可自排水防雨百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叶片(9)底端设置有集水沟(18)和U形环(10),位于集水沟(18)两侧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上设置有进水口(11),集水沟(18)与进水口(11)相连,所述U形环(10)连接窗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伟俊席京彬蒋顺军李长峰王传振肖文战元平赵肖冬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