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89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撑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紧固装置、滑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滑条后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条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滑条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下表面后端贴合有预备板一,预备板一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一,顶板下表面前端贴合有预备板二,预备板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二,滑柱二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在使用时,将预备板和预备板分别蜡拉向两端,预备板带动滑柱向后移动,当滑柱表面与限位板贴合,预备板与顶板分离弹簧复原,使得此设备可自行调节支撑面大小,使用与支撑不同大小的物体,使用较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本技术涉及支撑桩
,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随着城市化飞速发展,地产开发行业适应时代需求,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土木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对于建筑用工程机械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人员使用支撑桩将多种建筑物件进行支撑,如楼板、浇筑模板等,现有的支撑桩往往都只适用于支撑大小差距不大的建筑物,体积较大的建筑物在进行支撑工作时就较为不便,因此亟需一种能同时对体积不等的建筑物进行支撑的支撑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具备支撑面可调节、便于移动、支撑牢固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紧固装置、滑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一,所述侧板一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插钉一,所述支撑块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二,所述侧板二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钉二。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条,所述滑条后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条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所述滑条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所述滑条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下表面后端贴合有预备板一,所述预备板一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一,所述顶板下表面前端贴合有预备板二,所述预备板二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二,所述滑柱二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优选的,所述滑柱一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一,所述卡块一数量为两个,所述卡块一与滑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滑柱一和滑柱二下表面与滑槽下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滑柱一到限位板一的距离与顶板和预备板一重叠的距离相等,所述滑柱二到限位板二的距离与顶板和预备板二重叠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滑槽形状为凸形。(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通过使用者先将装置放置在支撑底面上,然后通过插钉一和插钉二将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底面上,此时顶板作为支撑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若所需支撑物体体积较大时顶板支撑面不足以支撑物体,此时则将预备板一和预备板二分别蜡拉向两端,预备板一带动滑柱一向后移动,预备板二带动滑柱二向前移动,预备板一和预备板二在向两端拉动的过程中与顶板逐渐脱离,当滑柱一表面与限位板一贴合,滑柱二表面与限位板二贴合时,此时预备板一和预备板二与顶板分离,弹簧复原与预备板一和预备板二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此时增加支撑面用于支撑体积较大物体,使得此设备可自行调节支撑面大小,适用于支撑不同大小的物体。2、该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通过支撑块支撑整个装置,且支撑块是通过插钉与支撑底面螺纹连接的方法,使得整个装置拆卸较为便捷,适用于任意工作环境下工作,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滑柱二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紧固装置、101支撑块、102侧板一、103插钉一、104侧板二、105插钉二、2滑动装置、201滑条、202滑槽、203限位板一、204限位板二、3调节装置、301固定板、302弹簧、303顶板、304预备板一、305滑柱一、306预备板二、307滑柱二、308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紧固装置1、滑动装置2和调节装置3,紧固装置1包括支撑块101,支撑块101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一102,侧板一102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插钉一103,支撑块10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二104,侧板二104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钉二105。支撑块1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2,滑动装置2包括滑条201,滑条201后表面开设有滑槽202,滑槽202形状为凸形,滑条201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203,滑条201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204。滑条201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301,固定板3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302,弹簧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303,顶板303下表面后端贴合有预备板一304,预备板一30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一305,滑柱一305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一,卡块一数量为两个,卡块一与滑槽202相适配,顶板303下表面前端贴合有预备板二306,预备板二30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二307,滑柱一305和滑柱二307下表面与滑槽202下表面相贴合,滑柱一305到限位板一203的距离与顶板303和预备板一304重叠的距离相等,滑柱二307到限位板二204的距离与顶板303和预备板二306重叠的距离相等,滑柱二307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308,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装置放置在支撑底面上,然后通过插钉一103和插钉二105将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底面上,此时顶板303作为支撑面,弹簧302处于拉伸状态,若所需支撑物体体积较大时顶板303支撑面不足以支撑物体,此时则将预备板一304和预备板二306分别蜡拉向两端,预备板一304带动滑柱一305向后移动,预备板二306带动滑柱二307向前移动,预备板一304和预备板二306在向两端拉动的过程中与顶板303逐渐脱离,当滑柱一305表面与限位板一203贴合,滑柱二307表面与限位板二204贴合时,此时预备板一304和预备板二306与顶板303分离,弹簧302复原与预备板一304和预备板二30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此时增加支撑面用于支撑体积较大物体,使得此设备可自行调节支撑面大小,使用与支撑不同大小的物体,使用较为便捷。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装置放置在支撑底面上,然后通过插钉一103和插钉二105将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底面上,此时顶板303作为支撑面,弹簧302处于拉伸状态,若所需支撑物体体积较大时顶板303支撑面不足以支撑物体,此时则将预备板一304和预备板二306分别蜡拉向两端,预备板一304带动滑柱一305向后移动,预备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紧固装置(1)、滑动装置(2)和调节装置(3),所述紧固装置(1)包括支撑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1)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一(102),所述侧板一(102)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插钉一(103),所述支撑块(10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二(104),所述侧板二(104)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钉二(1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紧固装置(1)、滑动装置(2)和调节装置(3),所述紧固装置(1)包括支撑块(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1)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一(102),所述侧板一(102)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插钉一(103),所述支撑块(10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侧板二(104),所述侧板二(104)上表面螺纹连接有插钉二(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装置(2),所述滑动装置(2)包括滑条(201),所述滑条(201)后表面开设有滑槽(202),所述滑条(201)上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一(203),所述滑条(201)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二(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201)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302),所述弹簧(30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303),所述顶板(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磊刘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君赫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