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墙支座及脚手架连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87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连墙杆、扣件、横杆和两个连墙支座;两个连墙支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横杆架于两个连墙支座之上且两端分别通过扣件与连墙支座可拆卸连接,连墙杆一端通过扣件与脚手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扣件与横杆可拆卸连接。连墙支座包括螺杆、连接管和第一螺母,螺杆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与连接管固定连接,连接部的一端探出连接管的端头,且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螺母套设在固定部上且与其螺纹连接,螺杆穿过墙体后第一螺母与连接管端头夹持墙体。连墙支座安装和拆卸方便,连墙杆通过扣件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拆除仅使用普通扳手无需切割;连墙支座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墙支座及脚手架连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墙支座及脚手架连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时为防止脚手架倒塌,需要将脚手架连接到建筑结构。建筑工程在剪力墙位置的外脚手架拉结方法一般采用预埋钢筋拉结或打膨胀钉后锚固拉结两种形式。预埋钢筋拉结是砼浇筑前,用一竖向短连接管埋没于梁内并露出梁背,待砼浇筑完成后,用水平长连接管连接竖向短连接管。由于预埋的短连接管需要切割拆除,损坏短连接管,成本高。打膨胀钉后锚固拉结,拆除膨胀钉的施工难度大,且拆除后的膨胀钉不能再重复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一种连墙支座及脚手架连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墙支座,包括螺杆、连接管和第一螺母,螺杆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与连接管固定连接,连接部的一端探出连接管的端头,且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螺母套设在固定部上且与其螺纹连接,螺杆穿过墙体后第一螺母与连接管端头夹持墙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母与连接管之间设有垫板,垫板设有通孔,固定部可伸缩的穿过通孔,第一螺母拦挡于通孔外。垫板的面积大于第一螺母端头面积,使连墙支座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墙体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垫板中央。更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底边缘低于连接管底边缘。垫板覆盖连接管端头,避免剪切力的产生,对墙体造成损害,而且也使连墙支座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墙体上。所述连接管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长度为18cm-24cm;连接部与连接管连接处的长度为9cm-12cm。连接管本身自重轻、韧性好、抗剪度高。连接部与连接管连接处的长度为连接管总长度是一半,结构较稳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连墙杆、扣件、横杆和两个连墙支座;两个连墙支座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横杆架于两个连墙支座之上且两端分别通过扣件与连墙支座可拆卸连接,连墙杆一端通过扣件与脚手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扣件与横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墙杆位于横杆上方。利用横杆支撑连墙杆,减轻扣件所承受的力,提高上述脚手架连墙装置的使用寿命。扣件包括扣座、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第一扣盖的一侧与扣座铰接,另一侧与扣座可拆卸连接,第二扣盖的一侧与扣座铰接,另一侧与扣座可拆卸连接;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相互垂直。方便拆除,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扣座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第一扣盖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第一螺栓卡入的第一卡槽,第一螺栓一端与扣座铰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拦挡于第一扣盖上方;第二扣盖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第二螺栓卡入的第二卡槽,第二螺栓一端与扣座铰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第三螺母拦挡于第二扣盖下方。利用扣座分别与第一扣盖和第二扣盖配合将各种型号钢管的紧固,适用范围较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在于:1.连墙支座设置有螺杆和第一螺母,螺杆穿过墙体后第一螺母与连接管端头夹持墙体。连墙支座安装和拆卸方便,拆除仅使用普通扳手无需切割;连墙支座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经济实用。2.脚手架连墙装置零部件的材料均有效利用工地钢管、对拉螺栓等建筑工地现场余料进行制作,无需在工厂加工,制作方便,成本低廉。3.连墙杆通过扣件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拆除,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连墙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脚手架连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局部剖视图。图4是扣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墙支座;2、墙体;3、横杆;4、扣件;5、连墙杆;6、脚手架;11、固定部;12、连接部;13、螺杆;14、连接管;15、第一螺母;16、垫板;41、第一扣盖;42、扣座;43、第二扣盖;44、第二卡槽;45、第三螺母;46、第二螺栓;47、第一螺栓;48、第二螺母;49、第一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脚手架连墙装置,包括连墙杆5、扣件4、横杆3和两个连墙支座1;两个连墙支座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横杆3架于两个连墙支座1之上且两端分别通过扣件4与连墙支座1可拆卸连接,连墙杆5一端通过扣件4与脚手架6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扣件4与横杆3可拆卸连接。连墙支座,包括螺杆13、连接管14和第一螺母15,螺杆13包括连接部12和固定部11,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固定连接,连接部12的一端探出连接管14的端头,且与固定部11固定连接;第一螺母15套设在固定部1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螺杆13穿过墙体2后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端头夹持墙体2。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之间设有垫板16,垫板16设有通孔,固定部11可伸缩的穿过通孔,第一螺母15拦挡于通孔外。通孔位于垫板16中央。垫板16底边缘低于连接管14底边缘。连接管14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长度为18cm-24cm;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连接处的长度为9cm-12cm。连接管14的长度优选为20cm,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连接处的长度优选为10cm。其中,扣件4包括扣座42、第一扣盖41和第二扣盖43,第一扣盖41的一侧与扣座42铰接,另一侧与扣座42可拆卸连接,第二扣盖43的一侧与扣座42铰接,另一侧与扣座42可拆卸连接;第一扣盖41和第二扣盖43相互垂直。扣座42设有第一螺栓47和第二螺栓46,第一扣盖41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第一螺栓47卡入的第一卡槽49,第一螺栓47一端与扣座42铰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48,第二螺母48拦挡于第一扣盖41上方;第二扣盖43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有用于第二螺栓46卡入的第二卡槽44,第二螺栓46一端与扣座42铰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45,第三螺母45拦挡于第二扣盖43下方。本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如下步骤:使用时,首先,脚手架6的任何一根立杆两侧的墙体2上均有对拉螺栓孔,无需专门预设孔。连墙支座1的螺杆13穿过现有的对拉螺栓孔后,旋紧第一螺母15,使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端头夹持墙体2。两个连墙支座1分别安装在脚手架6的立杆两侧。然后,横杆3架于两个连墙支座1之上且两端分别通过扣件4与连墙支座1连接。最后,在横杆3与脚手架6的立杆相交处设置连墙杆5,连墙杆5一端通过扣件4与脚手架6的立杆可拆卸连接,另一端通过扣件4与横杆3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13)、连接管(14)和第一螺母(15),螺杆(13)包括连接部(12)和固定部(11),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固定连接,连接部(12)的一端探出连接管(14)的端头,且与固定部(11)固定连接;第一螺母(15)套设在固定部(1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螺杆(13)穿过墙体(2)后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端头夹持墙体(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13)、连接管(14)和第一螺母(15),螺杆(13)包括连接部(12)和固定部(11),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固定连接,连接部(12)的一端探出连接管(14)的端头,且与固定部(11)固定连接;第一螺母(15)套设在固定部(11)上且与其螺纹连接,螺杆(13)穿过墙体(2)后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端头夹持墙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15)与连接管(14)之间设有垫板(16),垫板(16)设有通孔,固定部(11)可伸缩的穿过通孔,第一螺母(15)拦挡于通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垫板(16)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6)底边缘低于连接管(14)底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连墙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4)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长度为18cm-24cm;连接部(12)与连接管(14)连接处的长度为9cm-12cm。


6.一种脚手架连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墙杆(5)、扣件(4)、横杆(3)和两个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墙支座(1);两个连墙支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庆明沈垚熊天原黄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蒋庆明沈垚熊天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