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德鹏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83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周侧设有安装孔,固定部的中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其能够增加模板周转次数,降低对模板的损耗,提升了预留接头的成活率,避免二次剔凿混凝土,提升混凝土观感,减少费用。

A reserved joint mould for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in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
技术介绍
从前预埋线管穿梁作法为直接在模板上钻孔,将线管穿出,孔洞与线管间的空隙容易漏浆,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及观感。穿出的线管与混凝土面不垂直,容易突出墙面,对后期的砌体施工造成困难。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对模板钻孔,造成浪费。目前建筑电气预埋线管在主体结构中的预留接头有两种:一种为模板穿孔外露式,一种为带耳直接。以上两种方式存在的缺陷分别为:一、模板穿孔外露式:(1)减少模板周转次数,造成模板的损耗;费用增加;(2)在模板上开孔后,混凝土浆液流失,造成混凝土观感差,强度降低;(3)拆模时,容易将线管预留部分碰断,造成无法连接,需要剔凿主体结构,费用增加。二、带耳直接:(1)带耳直接虽然能实现模板免开孔,但是成活率仅为80%左右,有20%会在混凝土浇筑时被堵死,接头连接时需要剔凿主体结构;(2)不能周转使用,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能够增加模板周转次数,降低对模板的损耗,提升了预留接头的成活率,避免二次剔凿混凝土,提升混凝土观感,减少费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周侧设有安装孔,固定部的中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起部的内侧壁与线管之间具有空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孔的开口处具有与螺钉相抵接的凸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孔为条形安装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起部与固定部之间可拆卸并且可转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接触凸起部的侧壁设置有卡接块,凸起部开设有与卡接块连接的环形卡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线管与凸起部的相互接触面设置有密封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密封件为胶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起部内具有填充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的边角呈圆弧过渡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的周侧设有安装孔,固定部的中部具有凸起部,凸起部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用户通过在安装孔内打入螺钉,将固定部固定在模板上,然后将线管通过穿孔插入凸起部內,最后浇筑混凝土,完毕后拆除模板,周转至下层使用。本专利技术较于模板开孔式而言实现了混凝土工程模板免开孔且成活率100%,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提升了混凝土观感。对比模板穿孔外露方式而言,增加了模板周转次数,减少了对模板的损耗,减少了费用。无需在模板上开孔,不会造成混凝土浆液流失,并且避免了拆模时出现线管预留部分碰断。对比现有技术中带耳直接的方式,带耳直接虽也能实现模板免开孔,但其在混凝土浇筑时极易被堵死,导致线管被凝固,拆除模板后需要剔凿残留在线管的混凝土,容易损坏线管。而本申请装置线管与凸起部的内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即使混凝土从线管与穿孔之间的缝隙流入,但不至于线管完全被凝结,用户剔凿残留物时也更方便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降低了预埋线管堵死的问题,模板拆除后能够被看到,砌筑时不用再留口,避免二次封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装置与线管配合使用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凸起部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部的示意图。图标:100-固定部,101-安装孔,1011-凸起,110-凸起部,111-穿孔,112-环形卡槽,113-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多个”代表至少2个。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包括固定部100,固定部100的周侧设有安装孔101,固定部100的中部具有凸起部110,凸起部110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11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在安装孔101内打入螺钉,将固定部100固定在模板上,然后将线管通过穿孔111插入凸起部110內,最后浇筑混凝土,完毕后拆除模板,周转至下层使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工程模板免开孔,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提升了混凝土观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孔101插销,但其稳定性不及安装螺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周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周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部的中部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开设有用于套设线管的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壁与线管之间具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处具有与螺钉相抵接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条形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电气工程线管预留接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可拆卸并且可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德鹏程亚辉柴松龙郭同杰李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温德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